电鳗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爆粗口咒全家P遗照网络黑子究竟是怎样一群
TUhjnbcbe - 2023/4/15 18:11:00

公元年,被现实困在了家中的我们,都更加专注于自己“网民”的身份。不吹不黑,这一整年,我的快乐基本都来自于网络世界了。

但也是这一年的网瘾生活,让我忽然对网络黑子这件事有了更深的思考。毕竟,似乎从年开始,网黑造成的大地震就一波又一波。

从各路明星的抑郁甚至自杀——崔雪莉,木村花,乔任梁…

还有这几天因为在1月10日中国人民警察节在微博上给警察敬礼salute就被黑了个体无完肤的余文乐,或者抽了根烟被骂的怀疑人生的丁真…

嗯,我相信他们很网抑了。

哦,当然,这之中还穿插着一些被黑的又那么好笑又心疼的“沙雕”,哈哈哈哈哈,比如唱了首鸡你太美就被全网黑上天的蔡徐坤小朋友。

又或者拉拉面被全网黑的拉出了RAP的大碗宽面加拿大电鳗吴亦凡,

再或者,哈哈哈,前两年被黑的体无完肤但是胜在心态好的一匹,如今硬生生凭借凑不要脸的搞笑精神翻身农奴把歌唱得黄子韬小朋友。

同时,他也是面对这些行为最敢说的那一个人。

小编一直以来最爱的石原里美,我真的很喜欢她的自信和努力,她的笑容和开朗每次都给了我很多前进的动力。但是这样的石原女士,在她的希腊之行节目中,也首次公开了自己被黑的经历与体验:

又或者,除了各路明星,还有因为各种理由被喷起飞的素人们,小编就不一一举例了,大家心中自有B数就好。

在各种停止网络暴力的呼吁下,却也引发了一个深深地思考—到底躲在屏幕后肆意伤害别人的这些网络黑子,他们是什么心态?

网络黑子都是些什么样的人?

如果你曾经被黑子攻击过,又或者你目睹过不讲道理的网络霸凌行为觉得义愤填膺,再或者你喜欢的爱豆被黑子们欺负的猛男/女落泪…

你一定都思考过这个问题:这群躲在屏幕背后的黑子,到底是群什么样的人?到底是怀着什么样的心态出于什么动机要这么做?

这些黑子,有没有哪些共同特质呢?答案当然是肯定的。

我们每个人都在互联网上享有相同的权力,但不是每个人都会选择成为黑子去攻击伤害别人——至少不是一直这样并从中获乐。

这是因为,像我们前文提过的,黑子们通常是以伤害,挑衅他人为目的,通过看到别人痛苦难过来获得快感;

而这种快感模式也只有具备一些性格特质的人才能获得。

心理学研究发现,网络黑子以男性居多,且性格特质具有明显的暗黑人格(DarkTriad)特质。

什么是暗黑人格特质呢?

它由精神病态(Psychopathy)——持续性的反社会行为,冲动,自私,冷漠,缺乏情感和愧疚心与同情心;

马基雅维里主义(Machiavellianism,也称权术主义)——操控及利用他人,缺乏道德边界感,为达到目的不择手段,麻木冷淡,自私自利;

自恋主义(Narcissism)——极度自大,骄傲,利己主义,缺乏同情心及同理心;

以及施虐倾向(Sadism,也就是我们常说的SM中的S)——对他人残酷且贬低的行为,或刻意造成他人身体,性,或心理上的疼痛感以获得权力及支配带来的快感。这四个方面是暗黑人格特质重要的几个性格及行为体现。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侵权可联系删除

从上述的描述中,我相信大家也不难理解为什么具有这些特质的人会做出在网络上伤害攻击他人的行为。除此之外,黑子的激励系统还略有不同;

他们的网络霸凌行为很大程度上以反常社会激励(atypicalsocialrewards)为动因。

这是什么意思呢?普遍来说,我们是被正常社会激励(typicalsocialrewards)所刺激来行动,这种刺激指的是以创造正向积极的周遭社会环境为目标。但黑子们的反常社会激励却是指以创造负面社会效果为乐,比如制造社会混乱或骚动。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侵权可联系删除

黑子们到底明白自己行为的后果吗?

雪崩时没有一片雪花是无辜的——这句网络霸凌金句大家一定都听过。

可是,雪花们知道自己的行为有一天会雪崩吗?换句话说,黑子们知道自己给别人造成的伤害吗?还是他们其实并不知道别人会因此痛苦呢?

这就要讲到共情能力了。雪花们知不知道自己的行为会导致雪崩,在心理学上涉及到雪花们的共情能力,即他们是否能感受到他人的痛苦。

而在心理学家为了进一步了解黑子的共情系统的实验中,令人意外又悲愤的结果出现了。

这要从我们的两种共情类型说起——认知共情(cognitiveempathy)和情感共情(affectiveempathy)。

认知共情是我们发现并理解他人感受的能力,而情感共情则是我们体会并内向化他人感受的能力。

或者,简单来说,认知共情指的是我们预测一件事会给别人造成怎样感受的能力;情感共情是我们能否实际感受到他人感受的能力。

而这些心理学研究发现,就像我们想象的那样,网络黑子们的情感共情能力显著低于平均水平,也就是说他们感受不到雪崩时被霸凌对象的痛苦。

然而,气愤地来了—心理学家们却也惊讶地发现,黑子们同时却具备高于平均值的认知共情。

换句话说,这种高认知共情代表网络黑子们非常擅于理解和预测被黑对象的痛苦,他们非常明白自己的行为造成的后果,甚至比没有参与这种行为的大众更清楚“雪崩”的可能;

但他们的低情感共情和前文提到的暗黑人格特质,导致了他们根本不在乎被黑对象的感受,甚至以此为乐。

就像葛优在电影勿扰2里说的那句金句:“这事对我有利没利我不管,对她没利我就干”。

他们的行为仅仅就是为了给他人造成痛苦从而获得乐趣,他们最想要的,就是那一场“雪崩”,如果这还能引起其他无意中参与了这场雪崩的人的负罪感,天哪,那就再好不过了。

“匿名”的力量

但是,有一点必须要说明—不是所有的“黑子”们都是这样。

这里给”黑子“加了引号,因为说真的,我们都或多或少可能曾参与过这种“黑”的行为,但不是每个人都以伤害他人为乐,更没有形成一种长期行为模式。

但网络这个地方本身就是个奇妙的世界,它和我们现实世界不同,在这个世界里我们每个人都是匿名的,平等的,享有很多似乎在现实世界里不具备的能力;

因此,网络本身就是个奇妙的霸凌行为催化场。

心理学家认为,在这个催化场里,每个人都可能“黑”化。

我们人类本身就是容易被他人影响的群居生物,如果大家看过《乌合之众》这本书一定更加深有体会。

网络对话后的负面情绪,看到他人被黑的场面,自己喜欢的爱豆受到别家粉的攻击等等,都会提升我们被黑子们同化也实施这种“黑”行为的可能性。

除此之外,网络具备现实生活所无法提供的匿名性,也因此我们在现实生活中受到的委屈,愤怒等等负面情绪也更容易在网络上以攻击他人的形成发泄出来。

研究也证实,在现实中不会如此激进的人在网络世界里却可能变成另一个人,为的是宣泄在现实中无处可去的负面情绪。

也就是说,尽管前文提到的性格特质是人们会实施网黑行为的风险因子,但是也有更多的环境因素在里面。

不过,在现实中更能主动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辩论的人会比较不容易被网络环境催化做出与本身相差很大的喷子行为;而现实中更被动内向的人反而更容易在网络变身键盘侠。

从心理学的角度,我们普通人能如何制止网络黑子们?

黑子们的心理问题我们已经非常清楚了。从临床的角度,暗黑人格特质和共情能力的治疗并不简单;

大部分的研究认为暗黑人格特质比如精神病态都是无法彻底根治的,仅能达到控制效果。认知疗法等往往是临床经常使用的方法。

但是我们不可能去挨个诊断治疗这些网络黑子;那我们应该如何制止他们的行为,阻止下一场雪崩呢?

网络暴力电影《搜索》中叶蓝秋因网暴自杀后对施暴者的拷问

从心理学的角度,我们或许可以从以下几点来思考。

首先,既然黑子们的行为是由社会混乱来激励的,那最好的就是甭搭理他们。

真的,不管是被黑对象也好,我们围观群众也好,最好的就是遏制一下内心的正义感,不要给他们任何回应。

不要回喷,不要撕,因为任何的回应都是在实际制造混乱,而黑子们一看目的达成自然而然也会更加变本加厉。

第二,可能就是我们需要更完善的网络监管制度了。

暗黑人格特质的精神病态往往与对惩罚的恐惧缺失相关;换句话说,就算惩罚黑子,骂回去,甚至抓起来警告,人肉,可能都起不到警示作用,因为精神病态特质的人是对这种恐惧感免疫的。

所以比起惩罚,最好是奖励—对,真是奖励。通过奖励正当行为,黑子们看到了这些利益,可能也就会停止自己的行为。

这也就需要我们各大网站,各大管理组的努力了。

而如果你因为被黑而深深烦恼,这里也要再分享一下石原里美的态度:

也许你一个人感到无助,也无力制止这种行为,那最好的做法,就是越黑你就活得越精彩。

这就是attitude。向各位越黑越精彩的朋友们说,salute,瑞斯拜。

1
查看完整版本: 爆粗口咒全家P遗照网络黑子究竟是怎样一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