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分常识判断
(共20题,参考时限25分钟)
根据题目要求,在四个选项中选出一个最恰当的答案。
1.B
本题考查*治常识。
A项正确,全面加强生态保护,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意见》提出三步走战略:第一步,到年,生态环境质量总体改善,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大幅减少,环境风险得到有效管控,生态环境保护水平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相适应。
B项错误,《意见》确定了到年的具体指标:全国细颗粒物(PM2.5)未达标地级及以上城市浓度比年下降以上,地级及以上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达到以上。
C项正确,三步走战略:第二步,通过加快构建生态文明体系,确保到年节约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总体形成,生态环境质量实现根本好转,美丽中国目标基本实现。
D项正确,三步走战略:第三步,到本世纪中叶,生态文明全面提升,实现生态环境领域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故正确答案为B。
2.C
本题考查经济常识。
A项正确,边际成本是指在一定产量水平下,增加或减少一个单位的产量所引起成本总额的变动数,用来判断增减产量在经济上是否合算。产量变动带来的边际成本变动是不固定的。例如某家公司每日生产两台机床的总成本为1.3万美元,当它每天生产三台机床时,总成本为1.8万美元,则生产一台机床的边际成本为美元。从三台机床再增加到四台机床时,边际成本可能等于、高于或低于上述数额。
B项正确,沉没成本是指过去发生的并在任何条件下都无法避免或改变的成本支出。它通常是厂商花在机器、厂房等生产要素上的固定成本。从决策角度看,凡是过去发生的、又不因决策的变动而有所改变的成本支出,就是沉没成本。
C项错误、D项正确,直接成本是指生产费用发生时,能直接计入某一成本计算对象的费用。直接生产成本是与产品生产工艺直接有关的成本,如原料、主要材料、外购半成品、生产工人工资、机器设备折旧等。间接成本是指与特定产品、加工步骤或生产部门没有直接关联,除非人为地加以规定,否则无法直接归属于特定成本计算对象的成本,如机物料消耗、辅助工人和车间管理人员工资、车间房屋折旧等。因此C项中管理人员工资属于间接成本、D项中员工计时工资属于直接成本。
故正确答案为C。
3.B
本题考查法律常识。
A项错误,根据《民法总则》第六十九条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法人解散:(一)法人章程规定的存续期间届满或者法人章程规定的其他解散事由出现;(二)法人的权力机构决议解散;(三)因法人合并或者分立需要解散;(四)法人依法被吊销营业执照、登记证书,被责令关闭或者被撤销;(五)法律规定的其他情形。”因此,吊销营业执照只是法人解散的情形之一,选项表述过于绝对。
B项正确,根据《民法总则》第九十六条规定:“本节规定的机关法人、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法人、城镇农村的合作经济组织法人、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法人,为特别法人。”该项中的“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属于基层群众自治组织,是特别法人。
C项错误,根据《民法总则》第七十四条规定:“法人可以依法设立分支机构。法律、行*法规规定分支机构应当登记的,依照其规定。分支机构以自己的名义从事民事活动,产生的民事责任由法人承担;也可以先以该分支机构管理的财产承担,不足以承担的,由法人承担。”因此选项中“均由分支机构独立承担”的说法错误。
D项错误,根据《民法总则》第七十六条规定:“以取得利润并分配给股东等出资人为目的成立的法人,为营利法人。营利法人包括有限责任公司、股份有限公司和其他企业法人等。”根据《民法总则》第八十七条规定:“为公益目的或者其他非营利目的成立,不向出资人、设立人或者会员分配所取得利润的法人,为非营利法人。非营利法人包括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基金会、社会服务机构等。”该选项将营利法人与非营利法人混淆了。
故正确答案为B。
4.C
本题考查法律常识。
A项错误,《刑法》第六十五条第一款规定:“被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的犯罪分子,刑罚执行完毕或者赦免以后,在五年以内再犯应当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之罪的,是累犯,应当从重处罚,但是过失犯罪和不满十八周岁的人犯罪的除外。”该项中,张三的行为构成累犯,应当从重处罚。
B项错误,《刑法》第二十九条规定:“教唆他人犯罪的,应当按照他在共同犯罪中所起的作用处罚。教唆不满十八周岁的人犯罪的,应当从重处罚。如果被教唆的人没有犯被教唆的罪,对于教唆犯,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该项中,李四教唆不满十八周岁的孙某犯盗窃罪,且孙某确实已经实施盗窃行为,因此,应当从重处罚。
C项正确,《刑法》第十七条之一规定:“已满七十五周岁的人故意犯罪的,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过失犯罪的,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因此,对王某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D项错误,《刑法》第二十四条规定:“在犯罪过程中,自动放弃犯罪或者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发生的,是犯罪中止。对于中止犯,没有造成损害的,应当免除处罚;造成损害的,应当减轻处罚。”因此,对孙某应当免除处罚。
故正确答案为C。
5.D
本题考查人文常识。
①是元代的银元宝。银两被铸造为一定标准的银锭是从元朝开始的。从元朝至元年间开始,银锭自名“元宝”,这是中国称银锭为“元宝”的开始。
②是唐朝的开元通宝。唐朝李渊改革币制,废轻重不一的历代古钱,取“开辟新纪元”之意,统一铸造“开元通宝”钱。开元通宝钱是我国最早的通宝钱。
③是楚国的郢爰。郢爰是我国最早的原始黄金铸币。由于楚国境内盛产黄金,使楚国成为春秋战国时期唯一盛行黄金铸币的国家。“郢”乃是楚国国都(今湖北江陵),“爰”则是货币重量单位。
④是明朝的大明宝钞。大明宝钞是明朝官方发行的唯一纸币,后因滥发纸币,导致通货膨胀,民怨沸腾,正德年间废止。
故按货币出现时间的早晚排序为③②①④。
故正确答案为D。
6.D
本题考查人文常识。
A项正确,三监之乱是西周初期分封于商王畿地区周围的三位统治者叛乱的事件。武王灭商后,分封纣王之子武庚于殷,利用他统治殷民。同时武王派遣其兄弟管叔、蔡叔、霍叔在殷都附近建立邶、墉、卫三国以监视武庚,史称“三监”。不久武王病逝,周公旦摄*,引起管叔、蔡叔及其群弟的疑忌,武庚见机拉拢发动叛乱。周王朝面临严峻的形势,周公东征,诛武庚,杀管叔而放蔡叔,废霍叔为庶民,平定了三监之乱。
B项正确,牧野之战是武王伐纣的决胜战,是周武王联*与商朝*队在牧野进行的决战。由于帝辛(商纣王)先征西北的黎,后平东南夷,虽取得胜利,但穷兵黩武,加剧了社会阶级矛盾,最后兵败自焚,商朝灭亡。
C项正确,鸣条之战是夏朝末年商汤率领商部落士兵与夏桀率领的夏*在鸣条进行的一场决战。夏*战败夏王朝灭亡,商朝建立。
D项错误,阪泉之战是指黄帝在征服中原各族的过程中,与炎帝两部落联盟在阪泉进行的一次战争。阪泉之战对开启中华文明史、实现中华民族第一次大统一有重要意义。黄帝与蚩尤发生的战役叫做涿鹿之战。
故正确答案为D。
7.D
本题考查人文常识。
A项正确,我国古代根据乐器的不同制作材料,将乐器分成金、石、土、革、丝、木、匏、竹八类,叫做“八音”。其中,金类乐器主要是钟;石类是各种磬;革类主要是拨浪鼓、雷鼓等;丝类是弦乐器,有琵琶、胡琴等;竹类有笛、箫等;匏类主要是笙;土类指陶笛等陶制乐器;木类主要指打击乐器。图①乐器是琵琶,属于丝类乐器。
B项正确,图②乐器是葫芦丝。葫芦丝又称“葫芦箫”,是云南少数民族乐器,主要流行于傣、阿昌、佤等族聚居的云南德宏、临沧地区。可分为高、中、低音三种类型。其音色独特优美,外观古朴,柔美,典雅。代表曲目有《月光下的凤尾竹》、《多情的巴乌》等。
C项正确,图③乐器是马头琴。马头琴因琴头雕饰马头而得名,是蒙古民间拉弦乐器,琴身木制,长约一米,有两根弦,共鸣箱呈梯形,声音圆润,低回宛转,音量较弱。代表曲目主要有《万马奔腾》、《蒙古小调》、《黑骏马》等名曲。
D项错误,图④乐器是三弦。三弦又称“弦子”,柄很长,音箱方形,弦三根,侧抱于怀演奏。音色粗犷、豪放,可以独奏、合奏或伴奏,普遍用于民族器乐、戏曲音乐和说唱音乐。三弦是我国传统弹拨乐器,非拉弦乐器。弹拨乐器还包括古筝、柳琴等。
故正确答案为D。
8.B
本题考查人文常识。
A项错误,我国五大戏曲剧种分别是京剧、越剧、黄梅戏、评剧、豫剧。昆曲是我国的古老剧种,约在元末明初形成于江苏昆山一带,被称为“百戏之祖”。但不属于我国五大戏曲剧种之一。
B项正确,越剧,发源于浙江嵊州,被称为是“流传最广的地方剧种”,亦有“中国歌剧”之称。越剧长于抒情,以唱为主,声音优美动听,多以“才子佳人”的题材为主。代表性剧目有《梁山伯与祝英台》、《红楼梦》、《西厢记》等。
C项错误,《花为媒》是评剧的代表性剧目。评剧为我国五大戏曲剧种之一,代表性剧目有《刘巧儿》、《花为媒》、《杨三姐告状》、《秦香莲》等。
D项错误,《抬花轿》是豫剧的代表性剧目。豫剧为我国五大戏曲剧种之一,代表性剧目有《三上轿》、《抬花轿》、《春秋配》、《穆桂英挂帅》、《对花枪》等。
故正确答案为B。
9.C
本题考查人文常识。
A项错误,“一幅无与伦比的19世纪70年代俄国社会生活的画卷”指的是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的作品《安娜·卡列尼娜》,而《人间喜剧》是法国作家巴尔扎克的代表作,再现了法国大革命时期(“王*复辟”到七月王朝期间)广阔的社会图景。
B项错误,“再现拉丁美洲历史社会图景的鸿篇巨著”指的是哥伦比亚作家马尔克斯的代表作《百年孤独》,是拉丁美洲魔幻现实主义文学的代表作;《追风筝的人》是当代美籍阿富汗作家卡勒德·胡赛尼的作品,小说以阿富汗20世纪后半叶的社会为背景,反映了人性的背叛与救赎。
C项正确,《桃花扇》是清代文学家孔尚任的戏剧作品,全剧以侯方域、李香君的悲欢离合为主线,展现了明末南明弘光*权时期的社会现实,揭露了南明衰亡原因,因此被称为“南明王朝的兴亡之曲”。
D项错误,“中国第一部长篇世情小说”是明代的《金瓶梅》,也是中国第一部文人独立创作的长篇白话世情章回小说。《红楼梦》被誉为“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首”,是清代曹雪芹创作的长篇章回体小说。
故正确答案为C。
10.B
本题考查人文常识。
A项正确,“明眸皓齿今何在?血污游*归不得。”出自唐代诗人杜甫的《哀江头》,意思是:杨贵妃明亮的眼睛和洁白的牙齿在哪里呢?鲜血玷污了她的游*,再也不能归来。故该句诗描写的人物是杨贵妃。
B项错误,“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出自唐代诗人杜甫的《咏怀古迹五首·其三》,意思是:千载流传昭君作的胡音琵琶曲,曲中抒发的分明是昭君的怨恨。故该句诗描写的人物是王昭君。
C项正确,“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出自唐代诗人杜牧的《过华清宫绝句三首·其一》,讲的是杨贵妃喜欢吃荔枝,皇帝找人快马相运,速度很快,只能看到滚滚烟尘却没有看到烈马掠过。故该句诗描写的人物是杨贵妃。
D项正确,“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出自唐代诗人白居易的《长恨歌》,意思是:杨贵妃回眸一笑,千姿百态、娇媚横生,六宫妃嫔,一个个都黯然失色。故该句诗描写的人物是杨贵妃。
A、C、D三项描写的均是杨贵妃,只有B项描写的是王昭君。
故正确答案为B。
11.D
本题考查科技常识。
A项正确,人类耳朵能听到的声波频率为20赫兹至赫兹,频率高于赫兹的声波称为“超声波”。通常用于医学诊断的超声波频率为1兆赫兹至30兆赫兹(1兆赫兹=赫兹)。
B项正确,频率小于20赫兹的声波叫做次声波。次声波具有极强的穿透力,可以穿透大气、海水、土壤、坦克等。次声波频率很低,大气对其吸收很少,所以它传播的距离较远。次声波的波长较长,能绕开某些大型障碍物发生衍射,传播范围很广。
C项正确,从物理学的角度看:噪声是发声体做无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从环境保护的角度看:凡是妨碍到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产生干扰的声音,都属于噪声。
D项错误,通常人耳能感受的振动频率在16-赫兹之间,而且对于其中每一种频率,都有一个刚好能引起听觉的最小振动强度,称为听阈。听阈越低,表示很小的声音就能听到,说明听力好,反之,说明听力不好。临床上将耳聋分为4级:①轻度耳聋:听低音谈话时感到困难,平均听阈在10~30分贝;②中度耳聋:听近距离谈话有困难,平均听阈在60分贝以内;③重度耳聋:仅可听到耳旁大声呼喊,听阈在60~90分贝;④全聋:听不到耳旁大声呼喊,平均听阈超过90分贝。该项中听阈在分贝至分贝时应当属于全聋,而不是重度耳聋。
故正确答案为D。
12.B
本题考查科技常识。
A项正确,铝是一种银白色的轻金属,是地壳中含量最丰富的金属元素。由于其重量轻,可制成各种铝合金,如硬铝、超硬铝。由于硬铝既保持了密度小的特性,又克服了纯铝软的特点,因此成为了飞机等航天器的重要性能材料,使它得天独厚地能随飞机一起腾云驾雾,遨游高空,因此被誉为“会飞的金属”。
B项错误,“白色石油”指的是锂。锂是一种银白色的金属元素,是密度最小的金属,锂在高能电池,电动汽车,导弹卫星,战舰潜艇,核能等方面具有重要应用,广泛应用在航空航天、潜艇、装甲车辆等多个*事领域。因此,锂又被称为21世纪改变世界格局的“绿色能源金属”、“白色石油”。镭是一种银白色金属,具有很强的放射性,该金属元素由居里夫人发现。镭能放射出和两种射线,能够破坏、杀死细胞和细菌,常用来治疗癌症等。
C项正确,稀土是镧系元素和钪、钇共十七种金属元素的总称,广泛应用于石油、化工、冶金、纺织、陶瓷以及永磁材料等行业,被称为“工业维生素”。
D项正确,钛是一种银白色的过渡金属,其特征为重量轻、强度高、具金属光泽,耐湿氯气腐蚀。由于其稳定的化学性质,良好的耐高温、耐低温、抗强酸、抗强碱,以及高强度、低密度,被美誉为“太空金属”,广泛应用于航天、航空器材制造等。
故正确答案为B。
13.D
本题考查科技常识。
A项正确,人类遗传病通常是指由于遗传物质改变而引起的人类疾病,主要可以分为单基因遗传病、多基因遗传病和染色体异常遗传病三大类。
B项正确,由染色体异常引起的遗传病叫做染色体异常遗传病(简称染色体病),例如21三体综合征(又叫先天性愚型),就是比正常人多了一条21号染色体,该遗传病患者智力低下、发育迟缓。
C项正确,单基因遗传病是指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的遗传病,苯丙酮尿症是一种常见的氨基酸代谢病,是由于苯丙氨酸代谢途径中的酶缺陷,使得苯丙氨酸不能转变成为酪氨酸,导致苯丙氨酸及其酮酸蓄积,并从尿中大量排出。苯丙酮尿症属于该种遗传病,由隐形致病基因引起。
D项错误,先天性的疾病并非都属于人类遗传病,二者是不同的概念,先天性疾病是在胎儿时期得的,是胎儿在子宫内的生长发育过程中,受到外界或内在不良因素作用,致使胎儿发育不正常,如先天性髋关节脱位、风疹病毒感染引起的畸形等。遗传病是指由遗传物质发生改变而引起的或者是由致病基因所控制的疾病。
故正确答案为D。
14.D
本题考查科技常识。
A项错误,健康的人群献血,需要先进行血型、血比重、转氨酶、乙肝表面抗原等检测,若没有传染病病毒、细菌等的携带(携带病毒,并一定会发病)等问题,才能采集献血。
B项错误,符合献血条件的健康人,一次献血量一般为ml-ml,只要献血量不超过正常人体血液总量的十分之一,就不会对身体造成实质性损害。
C项错误,如果已经有轻微的感冒症状,比如发热、头痛、咽痛、咳嗽等症状,不适宜献血。如果无任何感冒症状或者未服用预防性感冒药物,需要经献血现场体检医生的综合判断,再决定是否献血。
D项正确,血小板比红细胞恢复快,捐献血小板三天后,循环血液中的血小板就可以恢复到捐献前的水平,因此我国规定捐献血小板最短可以每两周献一次,一年最多可献24次。
故正确答案为D。
15.C
本题考查科技常识。
A项正确,飞机风挡玻璃是一个由聚丙烯材料制成的复杂的多层结构,外层和中层是可以承压的,因为有两层承压,所以可承受很大的压力,一般情况下不会破裂。风挡玻璃外层还有防冻加热装置,内层有防雾加热装置。
B项正确,飞机风挡玻璃不仅要为飞行员提供清晰的视野,具备良好的光学性能,还要具备除冰、除雾、防雨水等多种功能。而风挡玻璃破碎之后,飞行员将面临失压、高噪音、极低温、大气流的处境,光是简单操作就有极大的难度。所以,风挡玻璃是飞行员生命的“防护盾”。
C项错误,飞机飞行每上升0米,温度就下降,飞机飞行时距离地面有00米高度的话,温度就下降。按照地面温度在左右,那么飞机在高空大约是,所以说飞机风挡玻璃是耐低温的,而不是耐高温。
D项正确,在万米高空,在各种飞行状态下,风挡玻璃还要承受高速撞击和机舱反复增减压力,必须满足高透光率和高强度。
故正确答案为C。
16.C
本题考查科技常识。
A项错误,昆虫的口器是由头部后面的3对附肢和一部分头部结构联合组成的,主要有摄食、感觉等功能。由于昆虫的食性非常广泛,口器变化也很多,其中咀嚼式是最原始的,其他类型均由咀嚼式口器演化而来,不同的口器是对不同食性的适应。口器一般有5种类型:
①咀嚼式口器:营养方式是以咀嚼植物或动物的固体组织为食,如蜚蠊(蟑螂)、蝗虫、蚂蚁;
②嚼吸式口器:除大颚可用作咀嚼或塑蜡外,中舌、小颚外叶和下唇须合并构成复杂的食物管,借以吸食花蜜,如蜜蜂;
③刺吸式口器:口器形成了针管形,用以吸食植物或动物体内的液汁,这种口器不能取食固体食物,只能刺入组织中吸取汁液,如蚊、虱、椿象等;
④舐吸式口器:其主要部分为头部和以下唇为主构成的吻,吻端是下唇形成的伪气管组成的唇瓣,用以收集物体表面的液汁,下唇包住了上唇和舌,上唇和舌构成食物道,舌中还有唾液管,如蝇;
⑤虹吸式口器:以下颚的外叶左右合抱成长管状的食物道,盘卷在头部前下方,像钟表的发条一样,用时伸长,如蛾、蝶。
故蝗虫具有咀嚼式口器,蚊子具有刺吸式口器。
B项错误,会鸣的蝉是雄蝉,其腹部有发音器官——发音膜,当腹部肌肉高频伸缩引起发音膜振动时便发出声音;蟋蟀雌雄都可发出声音,其利用翅膀发声,在右边的翅膀上有锉似的短刺,左边的翅膀上有刀一样的硬棘,左右两翅一张一合,相互摩擦,振动翅膀就可以发出悦耳的声响。故蝉是通过腹部发声而非翅膀。
C项正确,电鳗属裸背电鳗科的鳗形南美鱼类,能产生足以将人击昏的电流,是放电能力最强的淡水鱼类,输出的电压可达-伏,有水中“高压线”之称。
D项错误,鲸鱼虽名为“鱼”,却属于水栖哺乳动物,用肺呼吸,繁殖方式为胎生,大部分栖息于海洋,极少数生活在淡水中;鲨鱼属鱼类,用鳃呼吸,繁殖方式分为胎生、卵胎生和卵生,大白鲨的繁殖方式为卵胎生。
故正确答案为C。
17.C
本题考查科技常识。
分子热运动是指组成物质的大量分子、原子(以下统称分子),处于不停顿的无规则运动之中。
A项正确,“弄蝶归来香满衣”意思是花丛里满是蝴蝶,与之嬉闹,回来的时候却发现都是花香。这是因为香气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扩散到衣服上的缘故。体现了分子热运动。
B项正确,“墙内煮酒墙外识”是指人们在墙外能闻到墙内的酒香。这主要是因为酒中含有酒精分子,酒精分子不断运动,向四周扩散,在墙外都能闻到酒精的香味。体现了分子热运动。
C项错误,“颠狂柳絮随风舞”描写的是柳絮随风飘舞的情景。柳絮是宏观物质,柳絮随风飘舞也是宏观运动,与分子热运动无关。
D项正确,“花气袭人知骤暖”意思是闻到花香,就知道鲜花盛开,天气回暖。人之所以会闻到花香,是因为香气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扩散到周围。体现了分子热运动。
故正确答案为C。
18.C
本题考查地理国情。
A项正确,夏至日,北半球正午太阳高度角由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地区达到一年中正午太阳高度角的最大值。北京的纬度大致为40°N,位于北回归线以北,故其正午太阳高度角在夏至日达到一年中最大值。
B项正确,夏至日,太阳直射地面的位置到达一年的最北端,即北回归线,此时,北半球的白昼时间达到最长。
C项错误,地球沿着椭圆轨道环绕着太阳旋转,即地球公转。因此,地球公转轨道上就有一点离太阳最远,这个位置叫远日点,即每年的7月初。而夏至日为每年的6月21日前后,这时地球靠近远日点,而不是近日点,近日点是在每年的1月初地球运行到离太阳最近的点。
D项正确,夏至日时,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正午太阳高度由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北半球各地昼最长,夜最短,北极圈内为极昼。
故正确答案为C。
19.A
本题考查地理国情。
A项正确,欧洲第一长河是伏尔加河,最后注入里海。里海是世界上最大的湖泊。
B项错误,世界上最长的河流是尼罗河,自南向北注入地中海,而世界上盐度最高的海是红海。
C项错误,世界上流量最大的河流是亚马孙河,亚马孙河最后注入大西洋,而世界上最大的洋是太平洋。
D项错误,世界上流经国家最多的河流是多瑙河,多瑙河最后注入黑海,而世界上最低的湖泊是死海。
故正确答案为A。
20.A
本题考查地理国情。
A项错误,纳木错湖位于西藏自治区中部,是西藏第二大湖泊,也是中国第三大的咸水湖,西藏自治区简称藏,对应错误。
B项正确,洪泽湖是中国第四大淡水湖,位于江苏省西部淮河下游,苏北平原中部西侧,江苏省简称苏,对应正确。
C项正确,巢湖是我国五大淡水湖之一,处于安徽省江淮丘陵的中部,因形似鸟巢而被称为“巢湖”,安徽省的简称是皖,对应正确。
D项正确,鄱阳湖是中国第一大淡水湖,也是中国第二大湖,位于江西省北部,是中国仅次于青海湖的第二大湖,江西省简称赣,对应正确。
故正确答案为A。
联系我们
呈贡分校龙门教育呈贡分校联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