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必三1.1自然环境的服务功能微课
微课制作澄迈思源高中郭志杰
1.1自然环境的服务功能
同步练习(含解析)(资料来自学科网,仅供参考)
陕西留坝县地处秦岭南麓的汉江上游山区,林地覆盖率达90.8%。20世纪70—80年代,当地大力发展采矿、木材加工等,没能实现富民强县的目标,却产生了严重的环境问题。近年来,留坝县坚持“生态立县、药菌兴县、旅游强县”绿色产业发展战略。年9月,留坝县被命名为国家首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当地农民走向美丽乡村富裕之路。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20世纪70—80年代,留坝县大力发展采矿、木材加工,主要是利用了自然环境的()
A.供给服务B.调节服务
C.支撑服务D.文化服务
2.20世纪70—80年代,留坝县发展中产生了严重的环境问题,主要原因是()
A.超过了自然环境的供给服务能力B.没有利用好自然环境的文化服务
C.破坏了自然环境的调节服务能力D.该地区自然环境的支撑服务较弱
3.“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思想提示我们在地区发展中应()
A.侧重利用自然环境的支撑服务B.侧重利用自然环境的文化服务
C.保护生态环境,只利用其文化服务D.权衡各种服务,保障可持续利用
板根也称“板状根”,植物支柱根的一种形式。植物一般是把根系扎进土壤,执行吸收水分、养分、供应地上部分茎干、枝叶生长的功能,也起着承受地上部分重力的支撑作用,回答下列小题
4.板根主要出现在()
A.亚寒带针叶林B.落叶阔叶林C.常绿阔叶林D.热带雨林
5.我国板根现象最典型的地区是()
A.云南西双版纳B.江西井冈山C.陕西秦岭D.福建武夷山
6.土壤的物质组成不包括()
A.矿物质B.有机质C.水分D.土层
森林康养是以丰富多彩的森林景观、沁人心脾的森林空气、健康安全的森林食品、内涵浓郁的生态文化等为主要资源和依托,配备相应的养生休闲及医疗、康体服务设施,开展以修身养心、调适机能、延缓衰老为目的的森林游憩、度假、疗养、保健、养老等活动的统称。目前,我国四川西部山区、黑龙江大兴安岭的森林康养业正步入产业化快速发展阶段。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7.依托森林资源的养老活动,主要利用了森林资源的()
A.生态价值B.经济价值C.旅游价值D.文化价值
8.与黑龙江相比,四川的森林康养业更具吸引力,主要原因是()
A.经济发达,配套设施好B.产业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
C.纬度较低,运营时间长D.远离城镇,空气质量好
9.大力发展森林康养业的目的主要有()
①提高当地居民的经济收入②提升当地居民的文化品味
③改善当地居民的饮食结构④提高当地居民的自我发展能力
A.①③B.②④C.②③D.①④
下图为“某市新生态城水循环利用模式图”,图中化工产业区走的是高端化工产品之路。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小题。
10.图示水循环利用模式(
)
A.保障了大气、水体的零污染
B.实现了“氢气—甲烷—风电”清洁能源生产
C.再生水直接用作补充景观用水
D.是基于“生产—生态—生活”的一体化设计
11.图中化工产业区可持续发展的主导因素是(
)
A.原材料
B.能源
C.科技
D.劳动力
12.图示生态城建设的主要目标有(
)
A.节能、减排、再利用
B.净化、循环、再利用
C.降耗、节能、可持续
D.净化、降耗、可持续
读东北某区域土地利用类型面积变化图(湿地和农田对应左侧纵坐标,建设用地对应右侧纵坐标)。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3.该区域用地类型面积的变化对自然环境服务功能的影响是()
①降水量增加②气温变化幅度增大③土壤退化明显④生物多样性减少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14.当地实现可持续利用自然环境服务功能,最需要()
A.积极进行退耕还湿B.大力建设人工湿地
C.大幅减少建设用地D.关停高耗水工业
龙感湖与鄱阳湖古时曾连为一体,东汉时分离。湖区有众多的藻类、丰富的维管束植物和多种有益或有重要经济、科研价值的野生动物等,是国家重要的自然保护区。该湖区人类活动少,水质优良,是亚洲最重要的候鸟越冬地之一。下图为龙感湖及周边地区位置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5.该地区有众多的有益或有重要经济、科研价值的野生动植物资源,所以最适宜()
A.利用调节服务发展生态旅游B.利用支撑服务维持环境稳定
C.利用文化服务调节生存环境D.利用供给服务获取生物资源
16.目前,龙感湖地区湿地最能体现的自然环境作用是()
A.文化服务——净化水中污染物B.调节服务——调节气候、美化环境
C.供给服务——提供丰富的农副产品D.支撑服务——维持生物多样性
17.龙感湖地区能成为亚洲最重要的候鸟越冬地的主要原因有()
①冬季温和多雨②人类活动少,环境好
③食物来源充足④水质好,无捕食动物
A.①②B.③④C.②③D.①④
自然环境按人类对它们的影响程度及它们所保存的结构形态、能量平衡,可分为原生环境和次生环境。人类改造原生环境,使之适应于人类的需要,促进了人类经济的发展。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8.下列属于原生环境的是()
A.热带种植园B.南极洲冰原
C.我国东北平原D.印度德干高原
19.一般说来,与原生环境相比,次生环境对人类提供的服务更多体现在()
A.供给服务方面B.支撑服务方面
C.文化服务方面D.调节服务方面
下图为大西洋西部某岛屿略图,该岛人口约人,气候寒湿,为纯牧业区。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20.该岛居民最担心的环境问题及其对应的被破坏的自然环境服务是()
A.淡水枯竭——供给服务B.气候变暖——调节服务
C.臭氧层破坏——支撑服务D.酸雨危害——调节服务
21.近十几年来,该岛生物种类迅速减少,其主要原因是()
A.岛屿封闭,环境调节服务较差B.地形单调,不能发挥调节服务
C.人类破坏了该地的支撑服务D.降水过多导致供给服务减弱
22.读洞庭湖生态系统的演替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1)人类____活动使得湖泊面积减小。
(2)洞庭湖面积缩小,影响湖泊的____服务、____服务和____服务功能。
(3)可持续利用洞庭湖生态系统服务的主要措施有加强入湖河流上游地区的____保持工作;还应撤掉____,退田还湖;同时建立湿地自然保护区,完善相关法律法规的制定和落实。
23.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在云南省的哀牢山中,元阳梯田一层层不停息地漫向四野,朝着天际跋涉。它的形象莽然巨大,占据天地,却宁静安详,无声无息,精致到绝美,那磅礴大气与细腻爽洁的点线相谐,堪称真正的世界奇迹。
材料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红河州哈尼族多处于封建领主制经济和封建地主制经济阶段,人民群众遭受着多重压迫和剥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哈尼族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
(1)在哈尼梯田这个环境中有哪些环境要素?
(2)哈尼地区的自然环境要素对当地的农业生产带来了哪些不利影响?
(3)哈尼地区的哪些社会环境因素对人类的生活产生了有利影响?
24.阅读下面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青海湖裸鲤,为国家二级保护动物,主要摄食藻类、甲壳类、水生昆虫和小鱼。13万年前,青海湖裸鲤是有鳞片(保护鱼身,减少疾病,防止淡水流失)的,后因地壳运动,青海湖由外流湖转变为内流湖,青海湖裸鲤鳞片逐渐退化,直至现在通体无鳞。由于其特殊的生存环境,青海湖裸鲤生长速度十分缓慢,每10年大约增重0.5千克。青海湖裸鲤为洄游繁殖性鱼类,在繁殖季节内对水温、水质等要求严格,自然状态下繁殖成活率较低。数据显示,年青海湖裸鲤的数量曾达19多万吨,到年却只有多吨。年以来,青海省耗巨资在青海湖裸鲤洄游必经的沙柳河、泉吉河、哈尔盖河等地废除拦河坝,修(改)建多座阶梯式洄游通道,两阶梯高差为15~20厘米,阶梯间建有凹槽。至年年底,青海湖裸鲤数量达到9万多吨,比年的多吨增长30多倍。下左图为青海湖水系略图,右图为青海湖裸鲤洄游通道图。
(1).青海湖裸鲤从有鳞片至鳞片逐渐退化,试分析该变化的原因和体现的自然环境服务。
(2).从自然环境的服务来讲,拦河坝影响青海湖裸鲤游,是破坏了什么服务?试说明该地青海湖裸鲤涧游通道设计的合理性。
参考答案
1.A
2.C
3.D
1.
20世纪70—80年代,留坝县大力发展采矿、木材加工等产业,主要是从自然环境中获取资源,属于利用自然环境的供给服务,A正确,BCD错误。故选A。
2.
发展中产生的环境问题,主要是破坏了自然环境的调节服务能力,C正确;材料中并没有提到该地出现资源短缺,所以,不一定超过了自然环境的供给服务能力,A错误;文化服务是精神享受、审美体验等非物质收益,利用与否均不会带来环境问题,B错误;支撑服务是维持自然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不存在强弱问题,D错误。故选C。
3.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一思想反映的是合理利用自然环境的各种服务,不能只侧重获取其供给服务,而影响其他服务功能,应权衡各种服务,保障可持续利用,D正确,ABC错误。故选D。
自然环境的服务功能
供给服务:为人类提供自然资源,满足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空间与物质需求。
调节服务:为人类提供相对适宜的生存环境,如调节温度的波动幅度、净化空气、容纳和降解人类排放的废弃物等。
文化服务:人类从自然环境中获得的精神享受、审美体验等非物质收益,可陶冶人们的情操,丰富人类的精神世界。
支撑服务:维持自然环境自身的相对稳定状态,是保障其他服务的基础和前提,并通过这些服务间接为人类提供服务。
4.D
5.A
6.D
4.
板根是一种热带木本植物所特有的板状不定根,可看成是一种气生根,也是热带气候下的一种特殊生态现象。热带雨林中的一些巨树较大的板根可达十多米高,延伸十多米宽,形成巨大的侧翼,甚为壮观。D正确,ABC错误,故选D。
5.
板状根主要分布热带雨林和热带季风气候区,BCD均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区,A正确,BCD错误,故选A。
6.
土壤的物质组成包括矿物质、有机质、水分和空气,所以不包括土层,D正确,ABC错误,故选D。
本题组主要考查土壤和植物的相关知识。
7.A
8.C
9.D
7.依托森林资源的养老活动,主要利用了森林资源的调节气候、净化空气、吸烟滞尘、自然防疫等方面的功能,这些都属于森林资源的生态价值,A正确;森林资源的经济价值主要体现在森林产品及林下产品的价值,与养老活动关联不大,B错误;依托森林资源的游憩、度假等活动体现的是森林资源的旅游价值,C错误;森林资源的文化价值主要体现在林区的休闲观光及科普教育等方面,D错误。故选A。
8.黑龙江位于我国东北地区,四川位于我国西南地区。都位于经济欠发达地区,且森林康养业都依托天然林区,基础设施都比较薄弱,A错误;森林康养业在我国起步较晚,两省都没有产业历史悠久的优势,B错误;与黑龙江相比,四川地处亚热带,发展森林康养业营业的时间较长,C正确;天然林区,离城镇的距离都较远,D错误。故选C。
9.由背景信息可推测,森林康养业依托天然林区,当地经济一般比较落后,发展森林康养业,可提高当地居民的经济收入,从而增强当地居民的自我发展能力,①④正确;经济状况的改善可提升文化品味,但这不是主要目的,②错误;发展森林康养业对饮食结构的影响不大,③错误。故选D。
10.D
11.C
12.B
10.该生态城水循环的设计、兼顾生产、生活和生态用水。保障水资源的利用,实现污水“处理-再生-净化”。故答案选D项。
11.读图分析可知,图中化工产业区走的是高端化工产品之路,所以影响其发展的朱啊哟因素是科学技术。故答案选C项。
12.读图分析可知,该生态城市主要体现的是净化、循环、再利用等作用,故答案选B项。
13.B
14.A
13.
读图可知,该区域湿地面积大幅度减小,再结合湿地的生态功能可推知该区域蒸发减少,降水量减少,①错误;调节气候的功能减弱,气温变化幅度增大,②正确;加速土地退化,③正确;生物多样性减少,④正确。②③④正确,故选B。
14.
据图可知,该区域湿地的面积变化与农田、建设用地的面积变化呈负相关,说明当地湿地面积减少主要因为开垦耕地及建设用地占用,因此当地实现可持续利用自然环境服务功能必须因地制宜,积极进行退耕还湿,发挥湿地的生态功能,A正确;大力减少人工湿地成本高,而且其生态功能较弱,B错误;不适合大幅减少减少建设用地,C错误;该地湿地减少的原因不是因为高耗水工业的发展,D错误。故选A。
不同类型湿地的保护措施
15.B
16.D
17.C
15.
由材料可知,该地区有众多有价值的野生动植物资源,因此需要设立自然保护区,来充分发挥自然环境的支撑服务来维持环境稳定,B正确;发展生态旅游利用的是文化服务,A错误;调节生存环境属于调节服务,而不是文化服务,C错误;该地区是自然保护区,不适宜利用供给服务获取生物资源,D错误。故选B。
16.
结合上题分析,目前,龙感湖地区湿地最主要的作用是维持生物多样性,维持环境稳定,属于自然环境的支撑服务。故选D。
17.
龙感湖地区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冬季气候温和,但降水较少,①错误;龙感湖地区是自然保护区,人类活动少,对环境影响小,②正确;除气候温和外,食物来源充足也是候鸟越冬的重要条件之一,③正确;该地区有以候鸟为食的其他动物,④错误。②③正确,故选C。
自然环境的服务功能
供给服务:为人类提供自然资源,满足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空间与物质需求。
调节服务:为人类提供相对适宜的生存环境,如调节温度的波动幅度、净化空气、容纳和降解人类排放的废弃物等。
文化服务:人类从自然环境中获得的精神享受、审美体验等非物质收益,可陶冶人们的情操,丰富人类的精神世界。
支撑服务:维持自然环境自身的相对稳定状态,是保障其他服务的基础和前提,并通过这些服务间接为人类提供服务。
18.B
19.A
18.
根据材料可知,原生环境受人类活动影响程度低,比较四个选项可知,南极洲冰原符合题意,故选B。
19.
次生环境是人类改造原生环境而来的,主要体现在使自然环境的供给服务更多,从自然环境中获得更多食物、淡水、木材、矿产等各种资源,促进社会经济发展,有利于人类生存,A项与题意相符;支撑服务主要是维持自然环境自身的相对稳定状态;文化服务主要指人类从自然界获得精神享受、审美体验等非物质收益;调节服务是为人类提供相对适宜的生存环境,BCD三项与题意不符。故选A。
自然环境服务功能的类型:(1)供给服务:是为人类提供自然资源足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空间与物质需求;(2)调节服务:人类提供相对适宜的生存环境;(3)文化服务:是指人类从自然环境中获得神享受、审美体验等非物质收可以丰富人类的精神世界;(4)支撑服务:作用是维持自然环境自身的稳定状态。自然环境的支撑服务是供给服务、调节服文化服务的基础和前提,并通过这些服务间接为人类服务。
20.B
21.C
20.
该岛受纬度和海洋影响,气候寒湿,淡水资源丰富,A错。臭氧层破坏对两极地区及青藏地区影响较大,C错。该岛地域狭小,缺乏现代工业,受酸雨危害程度低,D错。岛屿周边地势低,气候变暖导致海平面上升,会使岛屿面积减小,居住环境受限,而气候变暖就是自然环境调节服务遭到破坏,不能容纳或消除过多的温室气体而产生的,B项正确。故选B。
21.
近十几年来,该岛屿的地形、封闭性及降水量等自然条件不会发生大的变化,而且这些自然条件与自然环境的调节服务及供给服务基本没有关系,因此,该岛生物种类迅速减少的主要原因最可能是遭到人类破坏,人类破坏生物栖息地等导致生物多样性减少,这属于对支撑服务的破坏。综合上述分析,C项正确。
自然环境服务功能的类型:(1)供给服务:是为人类提供自然资源足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空间与物质需求;(2)调节服务:人类提供相对适宜的生存环境;(3)文化服务:是指人类从自然环境中获得神享受、审美体验等非物质收可以丰富人类的精神世界;(4)支撑服务:作用是维持自然环境自身的稳定状态。自然环境的支撑服务是供给服务、调节服文化服务的基础和前提,并通过这些服务间接为人类服务。
22.圩垸供给调节支撑水土圩垸
本大题以洞庭湖生态系统的演替示意图为材料,涉及湿地的生态功能、保护措施相关内容,考查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和知识迁移运用能力,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等地理学科素养。
(1)从图中看,退田还湖的箭头由圩垸指向湖泊,可判断出圩垸使得湖泊面积减小。
(2)洞庭湖湖泊面积减小后,对长江的调蓄能力减弱,长江的洪涝灾害可能加重,影响湖泊的调节服务功能。湖泊生物的生存空间减小,渔业资源受到影响,生物多样性减少,影响湖泊的供给服务功能。同时湖泊水量减少,围湖造田等农业活动对湖泊的污染加剧,水质恶化,导致生态环境恶化,影响湖泊的支撑服务功能。
(3)读图可知,湖泊由于湖沙沉积,逐渐变为泥沙滩地,随着高程增加,植被生长,逐渐被人类开垦为耕地,因此应加强入湖河流上游地区的水土保持工作,减少泥沙沉积。从图中看,应撤掉圩垸、退田还湖,加强湿地自然保护区的建设。
23.(1)自然环境要素:阳光、大气、生物、土壤、水和岩石等。
社会环境要素:生产力水平、科学技术、社会制度等。
(2)修建梯田的劳动量大,耕作和取水不便;粮食的产量受自然灾害影响较大。
(3)生产力水平、科学技术、社会制度等。
本题主要考查环境要素的概念及分类,环境因素是指构成人类环境整体的各个独立的、性质不同并且与环境整体发生相互作用的基本成分,可分为自然环境因素和社会环境因素。
(1)岩石圈、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四大圈层的主要环境要素是土壤、岩石、大气、水、生物、阳光等,共同构成了环境的自然要素。哈尼梯田是人类活动改造地形要素而成的人工景观,在修建梯田的过程中,不仅有人类的劳动,而且深入了农业生产技术,反映了人类改造自然的能力,规模庞大的梯田是人类群体劳动的结果。
(2)从图中信息可以看出当地为地形崎岖的山区,坡度较陡,修建梯田的劳动量大,耕作和取水不便;云南降水的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大。
(3)理论上,坡度较陡的山区不适合发展耕作业,但这里长期的封建领主制经济和封建地主制经济阶段为大规模的群体活动(修筑梯田)提供了可能,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解放了生产力,梯田的建立,为居民提供了充足的粮食,闭塞的环境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民族文化。
24.
(1)原因:青海湖成为内流湖后,湖水盐度升高,青海湖裸鲤为使体内盐分快速排出,鳞片退化;由于湖水盐度升高,水体中微生物减少,避免感染和抵抗疾病的功能性需求下降;湖水盐度升高,湖中其他天敌减少。体现的自然环境服务:调节服务。
(2)拦河坝影响青海湖裸鲤洄游,破坏了生物繁衍生长的环境,是对自然环境支撑服务的破坏。合理性:阶梯高度不高,绝大部分青海湖裸鲤能够跳跃经过,符合优胜劣汰的生物学原理;阶梯间建有凹槽,能为青海湖裸鲤提供休息场所;设计成阶梯状,可减缓水流速度,有利于青海湖裸鲤向上游洄游。
本大题以青海湖水系图和青海湖裸鲤为材料,涉及自然环境服务功能的影响相关内容,考查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和知识迁移运用能力,人地协调观、区域认知等地理学科素养。
(1)根据材料“青海湖由外流湖转变为内流湖,青海湖裸鲤鳞片逐渐退化”可推测出,鳞片退化与青海湖转变内流湖,盐度增大有关;湖水盐度升高,水体中微生物减少,避免感染和抵抗疾病的功能性需求下降,鳞片减少疾病功能减弱,逐渐退化;随盐度升高,青海湖裸鲤为使体内盐分快速排出,鳞片退化;随湖水盐度升高,生物数量减少,湖中其他天敌减少。自然环境的调节服务为人类和生物提供相对适宜的生存环境,鳞片退化体现的自然环境的调节服务功能。
(2)自然环境支撑服务的作用是维持自然环境自身的相对稳定状态。拦河坝影响青海湖裸鲤洄游,破坏了生物繁衍生长的环境,是对自然环境支撑服务的破坏。根据材料“修改.建7座阶级式洄游通道,两阶梯高差为15-20厘米,阶梯间建有凹槽”,可知阶梯的高度不大,绝大部分青海湖裸鲤能够跳跃经过;阶梯间的凹槽,能为青海湖裸鲤提供休息场所;设计成阶梯状,可减缓水流速度,有利于青海湖裸鲤向上游洄游。
新教材培训
人教版高中地理新教材培训文件分享(一)人教版高中地理新教材培训文件分享(二)线上辅导
疫情期间线上辅导高三二轮复习专题一——地球运动
高三二轮复习系列
1.高三二轮复习视频(微)课系列第1讲抓住“牛鼻子”,高分不是梦
2.高三二轮复习视频(微)课系列第2讲综合题答题技巧二《地理事物分布特点的描述》
3.高三二轮复习视频(微)课系列第3讲高中地理选择解题技巧第二部分突破误区
4.高三二轮复习视频(微)课系列第4讲《地球运动基础知识》
5.高三二轮复习视频(微)课系列第5讲《气候成因分析及气候类型的判读》
6.高三二轮复习视频(微)课系列第6讲《气候成因分析及气候类型的判读》2(接上期)
7.高三二轮复习视频(微)课系列第7讲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8.高三二轮复习视频(微)课系列第8讲大气运动与降水
9.高三二轮复习视频(微)课系列第9讲气候
10.高三二轮复习视频(微)课系列第10讲内力作用与岩石圈的物质循环
11.高三二轮复习视频(微)课系列第11讲外力作用与地貌
12.高三二轮复习视频(微)课系列第12讲河流专题
13.高三二轮复习视频(微)课系列第13讲保护自然地理环境抵御新型冠状病毒
14.高三二轮复习视频(微)课系列第14讲具体区域农业的农业区位因素分析及其可持续发展
15.高三二轮复习视频(微)课系列第15讲工业区位与产业转移(一)
16.高三二轮复习视频(微)课系列第16讲工业区位与产业转移(二)
17.高三二轮复习视频(微)课系列第17讲交通与资源跨区域调配
18.高三二轮复习视频(微)课系列第18讲环境保护专题-环境污染与环境污染治
19.高三二轮复习视频(微)课系列第19讲环境保护专题-资源问题与资源的利用和保护
20.高三二轮复习视频(微)课系列第20讲环境保护专题-生态环境问题与生态环境保护
21.洋流性质和成因的判别(微课)
22.优秀微课展示24节气解读
23.优秀微课展示风向玫瑰图
24.优秀微课展示影响产业转移的因素
25.优秀微课展示河流的水文特征
26.优秀微课展示河流地貌的发育——侧蚀
27.优秀微课展示岩石圈的物质循环
28.优秀微课展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29.优秀微课展示等值线判读
30.优秀微课展示大气运动与气候
届高高考复习系列
专题1地理位置特征描述
专题2地形特征
专题3气候特征描述、成因分析
高一新教材系列
1.从武汉疫情谈人口分布微课
2.人口容量微课(毛坤)
3.人口迁移1微课(毛坤)
4.人口迁移2微课(毛坤)
5.人口迁移3微课(毛坤)
6.人口迁移4微课(毛坤)
7.人口迁移微课(黎明)
8.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
9.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
选择性考试与合格性考试
?1.年海南省选择性考试地理科试题?
2.海南省合格性考试地理科试题
3.海南省合格性考试地理科试题
通知
1.年海南省高中地理课堂教学评比
高三模拟测试系列
1.高三地理模拟卷1
2.高三地理模拟卷2
3.高三地理模拟卷3
4.高三地理模拟卷4
5.高三地理模拟卷5
6.高三地理模拟卷6
7.高三地理模拟卷7
8.高三地理模拟卷8
9.高三地理模拟卷9
10.高三地理模拟卷10
11.高三地理模拟卷.高三地理模拟卷.高三地理模拟卷.浙江省G12名校协作体高三联考高三地理试题15.年北京市普通高中学等级性考试适应性测试16.高三地理模拟卷.高三地理模拟卷.高三地理模拟卷.高三地理模拟卷.高三地理模拟卷.高三地理模拟卷21参考答案22.高三地理模拟卷.高三地理模拟卷23真诚感谢广大地理教师、教研人员和同学们对海南高中
地理教研的支持,您的支持就是我们不断前进的动力。
投稿邮箱:hngzd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