叹太虚之精妙
咏电气之奇巧
GANLU·ZHIHUISHU
甘露志汇树在挑战与改变中
终于完成了为期两周的
支教之旅
期间不乏困难险阻
但志汇树的各位小老师们
依旧披荆斩棘
克服了重重阻碍
成功完结旅途
上午课程
HELLO,MORNING
上午的课程对中元节的习俗及相关知识进行了拓展;然后进行课外知识拓展——物理化学相关知识。由支教团老师为同学们精心准备了科学小实验,通过幽默生动的讲述方式,研究了将易拉罐开口一端按在热水中,一段时间后易拉罐变形的原理,对其中的科学知识进行了研究,并且将其中的原理在现实生活中进行了拓展。之后,又对水的不同形态的体积变化进行了拓展,讲述了一定体积的水在不同形态时体积会发生变化,引出密度的概念。从盘古开天地到女娲造人,再到后羿射日,夸父追日,支教团老师通过充满趣味的讲述方式和同学们一起学习了中国古代美好的传说。通过展开毛线球不能自动恢复原来的形态引出熵的意义。
下午课程
HELLO,AFTERNOON
课程伊始,小A老师向同学们提出问题:当初听到我们将进行支教的消息时心理状态是什么样的?听了直播课录播课对我们的印象怎么样?姚玉阳同学脱口而出:“印象挺好的”。客观来说,我们的课程拓宽了孩子们的知识面,丰富了孩子们的生活,小A老师表示今后我们将继续进行支教活动。
王恒胜向小A老师提问:“人是怎么诞生的?”小A老师表示可以从神话传说、科学知识等角度介绍,就此,小A老师和同学们展开了丰富的讨论,涉及宇宙大爆炸、地球的诞生、地球上适合人类居住的环境的形成、生物的组成和演化等。
提到电时,孙佳硕同学提出一个非常好的问题:“电发明之前,电鳗叫啥?”
小A老师请大家思考:“用电鳗的电电电鳗,电鳗会死吗?”
小朋友触类旁通,提出了相似的问题:“用毒蛇的毒毒毒蛇,毒蛇会被毒死吗?”由此,大家开展了生物方面的讨论,涉及分类、命名等。电鳗与鳗鱼是一类,带电的鳗鱼叫电鳗。其实人身体里也有电,而电鳗所带的电较强,几乎每个生物体都带电。
电,本来就存在,而不是人类发明的,人类可以利用自然界的电取火。囊萤映雪、凿壁偷光的故事中,煤油等可以发光,而萤火虫为什么会发光?爱迪生是如何利用电发明电灯?人们发现,高飞的风筝可以引电,而如何更安全地、持续地利用电?就此,大家讨论了工业革命方面的知识: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瓦特改良蒸汽机,利用蒸汽驱动;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电被广泛利用:电话、电灯等,之后,电越来越广地被用作驱动。小A老师提问到:“大家知道哪些发电方式?”同学们积极回答:利用风力、火力、水力、太阳能发电。
姚玉阳同学问到水的导电情况,小A老师向大家介绍了针对不同的水、不同的电水的导电情况。由于电鳗的电没有那么强、水的导电性没有那么好,再加上电鳗的特殊结构,电鳗并不会被自己的电给电死。就此,小A老师向大家介绍人体的安全电压是36V,同时提醒大家面对家中电器要保持谨慎。
姚玉阳提问:“为什么不从电鳗身上提取电?”小A老师从成本、操作难度、电鳗的舒适度等角度向大家解答了不从电鳗身上提取电的原因。
最后,小A老师问同学们了解了学校心理课、书法课、集体出游的安排,并介绍了接下来我们的课程安排等事项,今天的直播课圆满结束。
扫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