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鳗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生物多样性微课堂那些自由翱翔在龙观的
TUhjnbcbe - 2021/11/24 18:51:00
白癜风最好的医院 http://baidianfeng.39.net/a_zhiliao/160725/4910787.html
龙观乡位于“浙东绿肺”四明山东麓,森林覆盖率达86%,自然风光优美,生态环境优良,万物在此和谐生长,更有“植物界的大熊猫”中华水韭、“植物界的活化石”南方红豆杉等珍稀动植物在这里安家落户。

第一期

让我们一起来认识

那些自由翱翔在龙观的鸟儿们

白鹡鸰张海华/摄

白鹡鸰,本地留鸟,体长约20厘米,常于地面觅食小虫,边走边摇摆尾羽,飞行路线呈波浪状,叫声如“脊令、脊令”。

白鹡鸰(学名:Motacillaalba)是雀形目鹡鸰科的鸟类,属小型鸣禽,全长约18厘米,翼展31厘米,体重23克,寿命10年。体羽为黑白二色。栖息于村落、河流、小溪、水塘等附近,在离水较近的耕地、草场等均可见到。经常成对活动或结小群活动。以昆虫为食。觅食时地上行走,或在空中捕食昆虫。飞行时呈波浪式前进,停息时尾部不停上下摆动。繁殖期在3-7月,筑巢于屋顶、洞穴、石缝等处,巢由草茎、细根、树皮和枯叶构成,巢呈杯状。每窝产卵4-5枚。主要分布在欧亚大陆的大部分地区和非洲北部的阿拉伯地区,在中国有广泛分布。

白腰文鸟张海华/摄

白腰文鸟,本地留鸟,体长约11厘米,上体深褐,腰白,下体具细小的皮黄色鳞状斑及细纹。性喧闹吵嚷,结小群生活,喜啄食草籽。

白腰文鸟(学名:Lonchurastriata)是小型鸟类,体长10-12厘米。上体红褐色或暗沙褐色、具白色羽干纹,腰白色,尾上覆羽栗褐色,额、嘴基、眼先、颏、喉黑褐色,颈侧和上胸栗色具浅黄色羽干纹和羽缘,下胸和腹近白色,各羽具“U”形纹。相似种斑文鸟腰不为白色,羽色亦不同。栖息于海拔米以下的低山、丘陵和山脚平原地带。性好结群,除繁殖期间多成对活动外,其他季节多成群,常成数只或10多只在一起,秋冬季节亦见数十只甚至上百只的大群,群的结合较为紧密,无论是飞翔或是停息时,常常挤成一团。主要以稻谷、谷粒、草子、种子、果实、叶、芽等植物性食物为食,也吃少量昆虫等动物性食物。分布于尼泊尔、印度、斯里兰卡、孟加拉国、缅甸、泰国、马来西亚和印度尼西亚等地。

斑头鸺鹠张海华/摄

斑头鸺鹠,本地留鸟,体长约24厘米,遍布棕褐色横斑的小型猫头鹰,主要在夜间活动捕食,但有时白天也活动。

斑头鸺鹠(学名:Glaucidiumcuculoides),是鸱鸮科、鸺鹠属的鸟类。斑头鸺鹠为小型鸮类,体长20-26厘米,是鸺鹠中个体最大者,面盘不明显,无耳羽簇。体羽褐色,头和上下体羽均具细的白色横斑;腹白色,下腹和肛周具宽阔的褐色纵纹,喉具一显著的白色斑。

斑头鸺鹠主要栖息于从平原、低山丘陵到海拔米左右的中山地带的阔叶林、混交林、次生林和林缘灌丛,大多在白天活动和觅食,能像鹰一样在空中捕捉小鸟和大型昆虫,主要以各种昆虫和幼虫为食,也吃鼠类、小鸟、蚯蚓、蛙和蜥蜴等动物。

池鹭张海华/摄

池鹭,本地夏候鸟,体长约47厘米,翼白色、身体具褐色纵纹,在繁殖期头及颈深栗色。常在稻田或其他漫水地带觅食。

池鹭(学名:Ardeolabacchus)系典型涉禽类,体长约47厘米,翼白色、身体具褐色纵纹的鹭。繁殖羽:头及颈深栗色,胸紫酱色。冬季:站立时具褐色纵纹,飞行时体白而背部深褐。虹膜褐色;嘴黄色(冬季);腿及脚绿灰色。通常无声,争吵时发出低沉的呱呱叫声。栖息于稻田、池塘、沼泽、喜单只或3-5只结小群在水田或沼泽地中觅食,性不甚畏人。食性以鱼类、蛙、昆虫为主,幼雏与成鸟的食物成分相类似。繁殖期营巢于树上或竹林间,巢呈浅圆盘状,由树枝、杉木枯枝、竹枝、茶树枝及菝葜藤等组成,巢内无其他铺垫物。5月上、中旬产卵,每窝产卵3-6枚。分布于孟加拉国至中国及东南亚。越冬至马来半岛、印度支那及大巽他群岛。

发冠卷尾张海华/摄

发冠卷尾,本地夏候鸟,体长约32厘米,头具细长羽冠,体羽蓝黑色,具金属光泽,尾长而分叉,尾羽外侧上翘形似竖琴。喜森林开阔处,在空中捕捉昆虫。

发冠卷尾(学名:Dicrurushottentottus)是中型鸟类,体长28-35厘米。通体绒黑色缀蓝绿色金属光泽,额部具发丝状羽冠,外侧尾羽末端向上卷曲。栖息于海拔米以下的低山丘陵和山脚沟谷地带,多在常绿阔叶林、次生林或人工松林中活动。单独或成对活动,很少成群。主要在树冠层活动和觅食,树栖性。主要以金龟甲、金花虫、蝗虫、蚱蜢、竹节虫、椿象、瓢虫、蚂蚁、蜂、蛇、蜻蜓、蝉等各种昆虫为食。分布于中国、印度、缅甸、老挝、泰国、越南、中南半岛、菲律宾和印度尼西亚。

凤头鹰张海华/摄

凤头鹰,本地留鸟,体长约42厘米,头上具短羽冠,飞行时两翼显得比其他的同属鹰类较为短圆。栖于有密林覆盖处,有时在公园也可见到。

凤头鹰(学名:Accipitertrivirgatus)属中型猛禽,体长41-49厘米。头前额至后颈鼠灰色,具显著的与头同色冠羽,其余上体褐色,尾具4道宽阔的暗色横斑。喉白色,具显著的黑色中央纹;胸棕褐色,具白色纵纹,其余下体白色,具窄的棕褐色横斑;尾下覆羽白色;飞翔时翅短圆,后缘突出,翼下飞羽具数条宽阔的黑色横带。幼鸟上体褐色,下体白色或皮黄白色,具黑色纵纹。

性善隐藏而机警,常躲藏在树叶丛中,有时也栖于空旷处孤立的树枝上。日出性。以蛙、蜥蜴、鼠类、昆虫等动物性食物为食,也吃鸟和小型哺乳动物。分布于印度、缅甸、泰国、马来半岛和印度尼西亚等东南亚国家。

褐河乌张海华/摄

褐河乌,本地留鸟,体长约21厘米,全身深褐色,生活于多砾石的湍急溪流,常有点头、翘尾的动作,叫声尖利,善潜水捕食鱼虾。

褐河乌(学名:Cincluspallasii):是雀形目河乌科的鸟类,全长约21厘米。全身体羽深褐色;尾较短。嘴黑色,脚铅灰色。雌雄形态相似;幼鸟似成鸟,但体羽具斑纹。体羽较短而稠密。嘴较窄而直,嘴长与头几等长;上嘴端部微下曲或具缺刻;无嘴须,但口角处有短的绒绢状羽。鼻孔被膜遮盖。翅短而圆,初级飞羽10枚。尾较短,尾羽12枚。跗蹠长而强,前缘具靴状鳞;趾、爪均较强。

栖息于山涧河谷溪流露出的岩石上,飞行时常沿溪流,贴近水面飞行。以动物性食物为食,也吃一些植物叶子和种子。分布于欧亚大陆及非洲北部,中南半岛和中国的东南地区。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生物多样性微课堂那些自由翱翔在龙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