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鱼的身体由头部、躯干(胴)和尾部3部分组成,各部分的分界线不太明显。通常是从身体的吻端到鳃盖的后缘,与胸鳍开始处划一垂直线称为头部;从鳃盖的后缘到肛门或臀鳍的开始处称为躯干部;从肛门或臀鳍开始处到侧线后端鳞片的后缘称为尾部。
有正常背鳍和无背鳍(龙背)2种。所有野生鲫鱼和大多数家养金鱼品种具有正常鳍;少数品种的背鳍消失,完全无背鳍,它们的背部是圆的,平滑的。还有一些残背、短背和背部有些突起,不过这些变异不为饲养者所喜欢,通常在幼鱼阶段便淘汰掉了。
成对的胸鳍位于金鱼的胸部、鳃孔的后面,有短的和长的。从吻端到胸鳍的距离对头长的比例众数,家养金鱼和野生鲫鱼的众数均为1.0。笔者曾观察到一尾具有双胸鳍的变异,非常罕见。
成对的腹鳍位于金鱼的腹面底部,有短的和长的。从吻端到腹鳍的距离对头长的比例众数,家养金鱼为1.6,野生鲫鱼为1.7。
金鱼的臀鳍位于肛门后面的附近,所有的野生鲫鱼都是单臀鳍,家养金鱼则具有单臀、双臀、上单下双(3臀)、残臀和无臀鳍。从吻端到臀鳍间距离,对头长的比例众数,家养金鱼的为2.1,野生鲫鱼的为2.7。从吻端到腹鳍和吻端到臀鳍间的距离的结果来看,很明显是与体长有关。可见家养金鱼体长变短是从腹鳍开始,到臀最为显著。
金鱼有单尾、双尾、上单下双(3尾)、垂尾、展开尾[扇尾、蝶尾展鳍展开且往上翘,长尾、中长尾、短尾和残尾等。尾鳍颜色的变异也很多,有些尾鳍的颜色和体色一致;有些体色为红色,尾鳍为白色;有些品种红色尾鳍边缘镶有白边,有些品种红色尾鳍镶有黑边;有些品种尾鳍上有不同颜色的斑块,如各种五花品种属于此类。
我国各地饲养者把头型分为虎头、狮头、鹅头、高头、帽子和蛤蟆头。在这些头型中,有的是同一类型,在各地有着不同的名称。如北京饲养者称为虎头的,在南京称为狮头。在北京称为帽子的,在南方称为高头或鹅头。笔者同意陈桢的命名,把头型区分为平头、鹅头和狮头3种类型。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