螳螂捕食蜘蛛!
等等,再看看!
好像不太对?看看螳螂的头,螳螂的腹部。
哇!这竟然是蜘蛛捕食螳螂的画面!
事情发生是这样的:我们一行人在热带雨林夜观,大家看到了这幅画面,走在前面的小朋友感慨一声:“哦!螳螂捕猎!”,然后就接着往前继续走。
另一个小朋友和我走在后面,看到这幅画面的时候,都觉得有点奇怪,于是又仔细观察了一下。
首先,发现这个螳螂的站姿有点怪,好像没有任何着力点;然后再看看螳螂的腹部,好像已经干瘪发黑了,目光在顺着往上走,螳螂的眼睛已经全部黑掉了。
原来,这并不是螳螂在捕猎,而是螳螂被一只蜘蛛在猎杀!
于是,我们叫住了前面的小伙伴,才留下了这张珍贵的照片。
回来后,我们咨询了蜘蛛方面的专家,这只捕食巨物的毒蜘蛛可能是八斑板蟹蛛,因为只有蜘蛛腹面的留影,所以不能确定具体的种类。它注射毒液到猎物体内,再酣畅吸食鲜美的肉粥。
我们一直都在思考自然教育,究竟可以给孩子带来什么样的影响?这个小小的插曲中,哪个环节对孩子来说最重要呢?是孩子们在热带雨林夜间徒步吗?是他们知道热带雨林有一种蜘蛛叫八斑板蟹蛛吗?是他们知道这种蜘蛛可以捕食比自己大几倍的巨型猎物吗?
当然,所有的一切对于孩子来说都是童年的难忘回忆。但是,孩子质疑这可能不是螳螂捕食蜘蛛、停下脚步仔细观察、并得出结论的小瞬间,让我们更加惊喜和感动,因为这代表着发现问题——产生疑问——观察验证——得出结论。虽然这个小小的过程简单的不能再简单,但是对于一个孩子来说,可能就是因为好奇而自发形成的观察、思考方式。
王正寰教授在上海自然教育论坛也说过:希望通过自然教育培养会思考的下一代。人们说启发思考的教育、尊重个体的教育是好的教育。
那好的教育离孩子们有多远呢?
也许就是从家门口走向自然的距离:
通过观察自然、学会思考和质疑,在漫漫人生路上,有选择有热爱有坚持。
THEEND专栏:带着自然视角去旅行分享自然世界带给我们的乐趣、震撼与思考打开更多自然治愈时刻海岛自然治愈时刻
我在婆罗洲撸马陆!(恐虫慎入)自然治愈时刻
当豪哥打开小溪朋友圈自然治愈时刻
持枪护林员护送的野性徒步自然治愈时刻
我没有看见鲸的眼睛,却能感受他的温柔自然治愈时刻
叫红木的不一定是家具,它还可能是支口红(用种子涂口红)雨生自然雨生自然教育是由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教授发起、集合教授,副教授,生态学、林学等相关专业博士生、研究生、优秀本科生,致力于开发以自然科学为基础的自然教育课程的机构。我们从生态学、博物学角度引导孩子认识自然,在自然的启发下,学会思考。希望孩子们在雨生自然课程陪伴下感受自然、保持好奇、学会思考,在人生路上忠于自己,坚持梦想!雨生分享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