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鳗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EcologyandEvolutio
TUhjnbcbe - 2021/10/27 10:12:00

导读

迄今为止,蝙蝠是唯一一类被报道捕食夜间迁徙雀形目鸟类的哺乳动物。蝙蝠对鸟类的捕食可能影响了鸟类迁徙策略和反捕食行为的进化。系统掌握蝙蝠捕食鸟类多样性的相关知识,对深入理解蝙蝠与夜间迁徙鸟类之间的捕食者-猎物互作关系至关重要。本文研究了南蝠(Iaio)捕食鸟类的多样性及其对鸟类猎物的选择,完成了对3种食鸟蝙蝠与夜间迁徙鸟类之间相互作用的基础分析,为深入开展后续研究奠定基础。

▉原文信息

▉正文

蝙蝠占据独特的夜空生态位,全世界超过1,种。大多数蝙蝠主要以昆虫为食,但也捕食一些小型脊椎动物,包括青蛙、蜥蜴、鸟类和鼠类等,因而被称为食肉蝙蝠。其中,蝙蝠捕食鸟类(即食鸟蝙蝠)是自然界中的罕见现象,代表了蝙蝠食性生态位从昆虫扩张到鸟类的典型案例。目前,已在6个科的13个物种中发现蝙蝠的食鸟性。大多数食鸟蝙蝠主要是大型热带蝙蝠,它们偶尔会使用拾遗式策略捕捉夜间栖息的鸟类。然而,仅有毛翼山蝠(Nyctaluslasiopterus)、日本山蝠(Nyctalusaviator)和南蝠(Iaio)这3种温带-亚热带物种有规律地捕食春秋季节夜间迁徙的雀形目鸟类。

利用分子技术提取粪便中猎物DNA进行鉴定,结果发现,毛翼山蝠捕食雀形目鸟类高达8科31种,日本山蝠捕食7科14种。此外,研究也证实两种山蝠主要捕食夜间迁徙的鸟类,也偶尔捕食在树洞或巢箱中栖息的鸟类。然而,南蝠捕食鸟类的多样性及其选择尚不清楚。蝙蝠的表型属性(如,体重)是否影响对鸟类猎物的选择和捕食丰富度(被捕食鸟类物种的数量)也尚待揭秘。

南蝠是蝙蝠科中体型最大且最稀有的物种之一,主要分布于东南亚,中国多见于南方地区。本研究利用DNA宏条形码技术,确定南蝠食物中鸟类猎物的组成、多样性和迁徙模式,进一步分析南蝠对鸟类猎物体型大小的选择及其自身表型(体重)束缚对捕食鸟类的影响。

▉结果

结果显示,南蝠捕食雀形目鸟类率属于7科22种(图1),体重范围为6g至19g,并且倾向于选择小体型(10g)雀形目鸟类以优化利益/风险权衡。在捕食的鸟类物种中,大多数物种(80%)是候鸟,有四个物种(20%)为当地的留鸟,表明南蝠可能像其他两种山蝠一样利用空中飞行捕食策略捕捉夜间迁徙的鸟类,偶尔采用拾遗式策略捕食夜间栖息的鸟类。此外,每只蝙蝠个体平均每晚的捕食丰富度约为2。蝙蝠自身的体重不影响对鸟类猎物的选择和捕食丰富度,表明南蝠是一种机会主义的食鸟捕食者(图2)。

图1南蝠食物中的鸟类猎物组成和多样性。(a)鸟类物种科水平出现百分比。(b)鸟类猎物条目科水平出现百分比。(c)鸟类猎物科水平出现频率百分比(%FOO)和相对序列丰度(RRA)。鸟类图片已被授权从鸟网(
1
查看完整版本: EcologyandEvoluti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