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所动物园对于动物的态度如何
看动物的表现就能看出
在没有这顶防护网之前,猴山一直是投喂的重灾区防护网架起来后,可以很明显的看见水中的垃圾少了白天的红山,无论是志愿者还是游客都是有目共睹的
那么,夜间的红山究竟是什么样的?
14号晚上,我们红山动物园的志愿者
开启了一场夜探活动
夜间,红山动物园俨然成为了昆虫、两爬、蜘蛛等小型动物的天下
夏天,这些动物本来就很活跃
再加上红山动物园的环境事宜
晚上自然是有不少惊喜
也就是在那个晚上
我人生当中第一次见到萤火虫
由于手机画质不行
只能录到这只常亮的萤火虫
当天晚上,数十只萤火虫围绕在我们身边
可惜为了更好的观察萤火虫
所有人都不允许开灯
相机拍出来的效果也只是一片漆黑
离开萤火虫继续往前走来到了我最熟悉的场馆:猫科馆夜间,大猫们都回去了但此时此刻,这里是另一片天夜间,猫科馆的地面全是这种小动物
这种小动物名叫灶马,学名突灶螽(音“中”)
引起常出没于灶台以及阴暗的环境中而得名
按照民间传说,每年到小年夜这一天
灶王爷都会回到天上,禀报民间情况
他上天所驾的坐骑正是这种小虫
继续向前走,一个巨大的身影吸引了我的注意
虽然在南京,这个东西我见的也不少
但是当它在我正前方趴着的时候
我直呼:“真带劲儿!”
橘红色的头部
具有金属光泽的黑色身躯
黄色的足部
这是少棘蜈蚣的典型特征
少棘蜈蚣是长江中下游地区最常见的蜈蚣
喜欢栖息于阴暗潮湿的场所
通常在夜间出行,捕食昆虫
猎物一旦被盯上
就很难逃脱它那快、准、狠的攻击
我曾经给我同学家的少棘蜈蚣喂过食刚把那只蟋蟀丢进去不久它就抱上去啃了,根本不给我反应的时间要说夜间的红山什么最常见
莫过于这些家伙了
夜间,树干上满是蛞蝓
并且这些蛞蝓的体型又肥又大
这种蛞蝓是双线嗜粘液蛞蝓
是我国分布最广且最常见的蛞蝓
基本上你在野外见到的基本上就是这种蛞蝓了
因其身体两侧各有一条线而得名
每次上过手之后手上总会留下一些粘液
也正是因为分布广泛
难免会招来一些捕食者
捕食蛞蝓的艾蕈甲如果抬头往树上看的话
总会有一些比较惊喜的发现
这是当时我们抬头向树上看树干上趴着一只锹甲只是后来修图的时候才发现在锹甲的旁边还趴着一只壁虎玻璃幕墙上趴着一只螳螂,不知道啥品种随处可见的大腹园蛛这是动物园内最常见的马陆品种:浙山蛩房檐上的无蹼壁虎这个是在狼馆发现的火山蚰蜒主要栖息于阴暗潮湿处,捕食蚊蛾等生物和普通蚰蜒相比,火山蚰蜒的体型更大中间橙色的部位是它的气门它的毒鄂很大被咬伤后可致局部疱疹,令人刺痛难受这个是返回的途中看到的,旋皮夜蛾幼虫,非常的漂亮除了晚上的各个昆虫
夜间还能看到一些白天看不到的景色
众所周知
猫科馆的豹猫白天不怎么出来
但是一到了晚上
它们就开始活跃了
第二张眼睛瞪得像铜铃的这只豹猫叫米米是馆内的第三只豹猫它是从北京那边被救助过来那天晚上见到它之前,我一直以为猫科馆只有两支豹猫夜间白天,红山的热闹似乎从未停止过
喧嚣,或许从来不是人类的专利
白天的人群嘈杂
夜间的蝉鸣阵阵
彰显了红山的一片生机
是谁说入夜后只有一片死寂?
白天黑夜,生命不止,野性常在
图片视频
文字:徐天旸
扫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