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鳗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馆藏辽代玉器,有那味了
TUhjnbcbe - 2021/10/23 21:25:00
北京哪间酒渣鼻医院好 http://pf.39.net/bdfyy/bdfyc/210310/8733714.html
辽白玉龙柄魁北京故宫博物院馆藏

 白玉质,微闪青,圆口。外壁通体浮雕两条呈行进状态中的龙,龙身细长无鳞,皆四爪张开,呈车轮状。一侧以龙首作柄,龙张口吐舌,上下唇皆外翻。平底无足。
  这种玉器造型来源于汉代的魁,原为盛羹的器物,以单柄外向的龙首为主要形制特点。龙为最高等级的神兽,符合“魁”字中“首、大”的意义。魁最早常以陶、木为之,两汉、魏晋时铜质魁较多,又称“龙铜魁”。玉质魁目前发现最早者为南京大学博物馆所藏的刻有辽代契丹文字的龙柄玉魁,为辽皇室用玉,器形与此器类似,已演变为酒器。
  魁这种器物主要流行于北方的汉人和少数民族中,直到元时还广泛使用。"

辽玉飞天美国弗利尔美术馆藏辽玉龙形佩(正面)美国大都会博物馆藏辽玉龙形佩(背面)美国大都会博物馆藏辽水晶雕鹰拿燕雀(正面)美国大都会博物馆藏辽水晶雕鹰拿燕雀(背面)美国大都会博物馆藏辽玉鱼形盒(盖另配)台北故宫博物院馆藏辽玉摩羯珮台北故宫博物院馆藏

辽金是少数民族建立的*权。该时期玉器具有浓厚的民族特色,在玉器的制作题材上也是非常随意自然,粗犷豪放,不受束缚。玉器的造型具有浓郁的游牧民族生活气息和自然情趣。

龙、凤、鱼摩羯组玉佩辽代

内蒙古奈曼旗青龙山

辽陈国公主驸马合葬墓出土

双鱼玉佩辽代

内蒙古奈曼旗青龙山

辽陈国公主驸马合葬墓出土

青玉双鹅带盖小盒

辽代

辽宁义县清河门辽墓出土

高9.3、宽3.8厘米

青玉质,表面大部分呈黑色,似经过火烧所致。器体呈长椭圆形,自然放置时容器呈横卧状,器口在旁侧。圆雕同向交颈并卧的双鹅,其内腔为长管形,应是盛针之用。在器口的两侧各有一孔,与内腔相通。

荷叶式琥珀饰

这两块辽代琥珀饰件均年出土于辽宁省新民巴图营子村。荷叶式琥珀饰,长8.3、宽6.8、厚0.8厘米。暗红色,透明,光泽很强,整体作荷叶状,侧面贯穿一孔。复叶琥珀饰,长9.5、宽7.、厚2.9厘米。阔叶状,一面凸起,上雕一叶形花纹,下覆重叶,两端有穿孔,背面雕阳刻“心”形纹。

琥珀是地质历史上的树脂经过石化作用的产物,被称为“树脂化石”。具有非常美丽的典型的树脂光泽,有的是珍珠光泽,透明或半透明。质优者常用作玉雕材料,最上品称血珀,作赤红色。明代宋应星《天工开物》记载:“琥珀最贵者瑿(音依,此值黄金五倍价),红而微带黑。然昼见则黑,灯光下则红甚也”。这两件琥珀饰均以血珀雕成,质工俱佳,十分珍贵。

花式玛瑙碗

辽代

上高3.4、口径5.4厘米下高5.3、口径4.4厘米

辽宁法库叶茂台7号辽墓出土

均为半透明的素色玛瑙,即玉髓质。上件为小盏,圆形敞口,圈足外撇,琢制粗率,光素无纹,出土时置于一绿玻璃方盘上。下件为六瓣花式碗,形仿瓷器,器形硕大。

龙纹白玉盏

辽代

上高3.4、口径6.2厘米下高3.5、口径6.厘米

辽宁阜新塔营子出土

均为白玉,细腻晶莹。一件为圆体敞口,下腹内敛,直圈足,外壁阴刻云龙纹,龙张口露齿,身体扭转翻腾,追吞一花球状物,雕刻细腻传神;另一件为圆体,口沿外侈,腹较深,小圈足底边外卷,外壁上部阴刻纵向的水波纹,下部浮雕两层交错排列的莲瓣纹。

金链竹节式白玉瓶

辽代

辽宁阜新红帽子乡辽塔地宫出土

通高7、盒宽4.4厘米

白玉质,雕成六节竹节形,最上一节为盒盖,下面五节为圆筒形盒。在盒身的下、下两节及盒盖两侧雕突出的耳,耳中为上下贯通小孔,其中穿金链。金链以双股金丝环环相套而成,下端穿缀茄形金蒂蓝色琉璃珠。此器出土时位于金塔之内,盒内贮存舍利子。

白玉飞天

辽代

辽宁喀左县白塔乡辽墓出土

每件长4.6、宽3.5、厚0.7厘米

两件飞天形制相同,左右方向相对。玉质青白色,局部有白化现象。飞天作侧身俯卧态,昂首挺胸,面部较长,似男相,额际佩步摇,头发上挽,脑后伸出一略呈“S”形的细长角状物,应为插耳之用。双手端于胸前,一条长丝带从肩部飘绕至足部,身下有几朵流云托浮。

古玉虫

致力于古玉收藏研究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馆藏辽代玉器,有那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