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鳗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领养品种猫,生小猫卖钱后弃养竟说猫咪放
TUhjnbcbe - 2021/10/20 10:45:00

最近网友曝光了一件令人哭笑不得的事情。有人领养了一只未绝育的孟加拉豹猫,然后配种生了小猫,卖钱以后竟说这只猫会放电,而且高达2万伏特,老人家都电飞出去了,所以不能再养……

据领养机构发布的声明显示,这是一只银色的雌性孟加拉豹猫,一岁半大,未绝育。其性格极好,非常乖而且会听指令,粘人并不认生。

猫咪被前主人弃养的原因非常奇葩。他们家中原本就有两只行为顽皮的猫咪,去年4月领养走豹猫后,6月曾发信息宣称猫咪太凶,10月甚至投诉说猫咪会放2万伏高压电把家中老人电晕。

两次领养机构均表示,如果不喜欢猫咪,完全接受退回处理,但两次均无任何回音。

直到今年6月,人们才知晓原因,该主人让猫咪配种,生了一窝4只可爱的小猫咪。

但他们却并未因此而善待猫妈妈,而是直接发信息威胁说:如果不来接回这只母猫,就会原地弃养,让它成为流浪猫。

人们痛斥这个领养家庭,纵容猫咪「欺负」新来的猫咪,生了宝宝之后,刚断奶就强行分开,甚至要扔去流浪。

领养机构则不得不收回这只猫咪,并重新为它在北京寻找合适的人家领养。

人们纷纷谴责这家人为了弃养猫咪而编谎话,讽刺他们养的不是猫,而是「皮丘卡」。

其实,猫咪身上可能带有2万伏静电,是可以有科学证据验证的,但这并不代表存在危害,因为人体同样可能潜藏几千伏甚至几万伏的静电。

静电不是静止不动的电,而是在空间缓慢移动的电荷,是一种相对稳定电荷。一般在秋冬干燥季节出现,因摩擦、接触、分离而产生电。

在不同湿度条件下,动物机体活动产生的静电电位有所不同。在干燥的季节,静电可达几千伏甚至几万伏。

人体静电,是由于人的身体上的衣物等相互摩擦产生的;而猫咪浑身是毛,同样容易产生静电。

有人对日常生活产生的静电做过调查和实测,在地毯上走动可产生~3.5万伏静电,在乙烯树酯地板上走动时可产生~1.2万伏静电。

假设你在室内,屁股往椅子上一蹭,就能产生出伏以上静电;坐在沙发上与人聊天,当你站起来时,身上可能就有了1万伏静电。

换句话说,猫咪产生2万伏静电,确实是可能的。《知道日报》甚至分析过,猫跳过尸体时会出现「诈尸」的传说,就是因为静电作祟。

但这种静电虽然看似度数很高,正常情况下却不会造成危害。

通常说的高压电,是指配电线路交流电压在V以上,或直流电压在V以上的电。人体静电电压达到了几万伏特,比高压电高不少,为什么不会有危害?

因为电压只是表明推动电子克服电阻移动的能力大小,真正能伤害人体的是通过人体的电流大小。

静电虽然电压大,但总电荷量却很少,并且在微秒级别的一瞬间就释放完了。换句话说,静电放电时,你刚感觉到轻微刺痛,电量就用完了。

人触电致死的原因,是神经痉挛,导致心肌梗塞、脑细胞窒息,这需要经历一定的时间,积累足够的电量。一百毫安电流,通过人体1秒,便可以导致死亡。

与之对比,静电电压虽高,但电流量仅有微安级别,并且仅持续数微秒,所以没有实质性危害。在人类历史上,还没有人因静电放电直接导致伤亡的先例,静电产生的其他连锁危害另当别论。

实验证明,哪怕静电电压为5万伏时,人体也没有不适感觉,带上12万伏高压静电时,也没有生命危险。

所以,豹猫产生2万伏静电,虽然是可能的现象,但「电飞老人」纯属瞎说。

不过,身上长期带着静电,会产生一定磁场,对健康不是最有利的环境。如果你不想跟猫产生静电作用,其实也有很多办法可以实现。

首先,在抚摸猫咪之前,涂抹护手霜,滋润手部,增加湿度,就可以降低静电的产生。穿绵织衣物,避免羊毛、化纤材质的服装,也能减少摩擦起静电。最后,在抱猫之前,触摸钥匙、门把手或者墙壁等导体,导走静电便可避免放电反应。也可以消除猫咪身上的静电,例如使用加湿器,保持空气和环境湿度,就能有效避免静电。在猫窝里铺上一条纯天然材质的毯子,比如羊毛毯子,亦可显著减少猫咪身上摩擦集聚的静电。猫咪毛发越干燥,越容易引发静电,故此缺乏水分的猫会使身上的静电增加。可以给猫咪多喝温水,以补充水分。不只给猫咪吃缺乏水分的干粮,增加罐头、冻干的摄入,也有助于保持猫毛的柔顺,不至于干燥起静电。

尤其是秋冬季,引导猫咪多喝水,帮猫咪梳毛、按摩,能够避免猫咪的毛发过分干燥。

最后还要呼吁,无论是流浪猫领养抑或普通家猫,适时给猫绝育,对猫咪的健康福祉利大于弊,科学验证绝育的猫咪更加长寿。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领养品种猫,生小猫卖钱后弃养竟说猫咪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