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鳗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山东能人工ldquo渡劫rdquo
TUhjnbcbe - 2021/9/23 4:19:00

近日,山东某试验基地

中科院大气所开展的“人工引雷”试验活动

引发了网友们的热议

从视频中来看,一支飞天金属导体

一跃而上冲上云霄,随后被雷电击中

闪电沿着导体传输到地面,整个画面非常震撼

广为人知的引雷实验

顾名思义,所谓的人工引雷

就是用人工的办法去把雷电引下来

在中国最广为认知的

或许就是教科书中提到的

富兰克林的风筝实验

一样是雷电交加的天气

他将风筝线上的电引入莱顿瓶中

回家后进行了各种电学实验

证明了天上的雷电

与人工摩擦产生的电具有完全相同的性质

△图片来源于网络

风筝实验的成功

验证了富兰克林的猜想

由此发明了至今仍然广泛应用的

防雷装置——避雷针

为什么做引雷实验

自然闪电具有高电压、大电流、

强电磁辐射、尺度长等特征

很难进行模拟

由于其发生的随机性

很难开展近距离的综合观测

而且自然闪电电流难以直接获取

△年7月31日,山东人工引雷实验成功引发的两次闪电(左:击中通讯信号塔,主要用于雷电防护测试研究;右:击中地面法拉第笼,主要开展雷电基础研究)/图片来自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

人工触发闪电是当前较为真实

模拟自然闪电的唯一手段

发生位置确定、发生时间可预知

可直接获取其电流、电磁场等关键特征参量

产生的强电磁环境

与自然地闪后续回击的没有差异

因此可基于人工触发闪电开展很多科学试验

例如:雷击过程及其机理的研究

新型雷电探测技术的研发与测试

以及雷电防护技术的测试等

引来的雷电为什么那么直

人工引雷是由快速上升

并拖曳金属导线的小火箭引发的

火箭的上升会将从线轴中

拉出的导线拉直

当放电自持发展到云内时

云中电荷沿着已经建立的通道卸放到地

△图片来源于网络

人工触发闪电触发高度大约至m

这个高度的放电通道

与在空气中形成不规则放电通道的自然闪电不同

通道通常都是沿着火箭拉直的导线

所以我们看到的人工引雷

是比较规则的直线

也就是被网友们叫“金箍棒”的形状

引下的雷电可以储存应用吗

雷电给人的感觉能量超强

但其实一次雷电所释放的能量并没有想象中大

一次典型的地闪释放的能量

也就够5个W的灯泡亮1个月左右

△图片来源于网络

由于雷电的瞬时性(持续时间很短)

其能量是在非常短的时间内释放的

所以雷电的瞬时功率非常强

而且,雷电发生的时间和地点存在很大的随机性

在一个固定地点发生的雷击很有限

目前雷电能量的收集也缺乏相应的手段

所以还难以有效储存和利用闪电的能量

引雷对自然界有影响吗

一次典型的雷暴过程

会有几百到上千次云地闪电发生

云闪数量一般会更多

△图片来源于网络

而人工引雷

在一次雷暴过程中只有几次(最多10余次)

相对于自然闪电

从数量上讲人工引雷可以忽略不计

从这个角度来看

引雷试验对自然雷暴生消演变的影响微乎其微

参考资料:

新京报《中科院大气所引雷实验画面曝光,为何要引雷?》

中国科学院网站《大气所在闪电发展传输物理特征和机制方面取得系列进展》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蒋如斌等《守得云开见明月,耐住云关捉雷电》

环球网《场景震撼!中科院人工引雷实验画面曝光,网友:天上出现了金箍棒!》

半岛晨报《天空出现了“金箍棒”!人工引雷现场画面曝光,科幻感十足!》

人民资讯《中科院进行人工引雷实验!特斯拉曾给马克·吐温演示过“球状闪电”》

京报网《画面震撼!中科院引雷试验天空现金色光柱,真正的“高能”来袭》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山东能人工ldquo渡劫rdqu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