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鳗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青岛女婿提着它去丈母娘家,广东人拿它做
TUhjnbcbe - 2021/8/20 6:48:00

??

作者:叶克飞青岛有两句俗语,一是“青岛女婿鲅鱼礼”,一是“鲅鱼跳,丈人笑”。鲅鱼主要产于渤海、黄海和东海,山东沿海产量最多,其中以青岛崂山区沙子口一带的为最佳。每年4至6月为春汛,7至10月为秋汛。盛渔期在5至6月份,每逢此时,青岛人就会涌向市场,女婿带条鲅鱼去岳父母家更是一种民俗。鲅鱼的学名其实就是马鲛,硬骨鱼纲,鲭科。它的种类很多,常见的有“中华马鲛”、蓝点马鲛、斑点马鲛和康氏马鲛等,也成为燕鱼、板鲅、竹鲛和青箭等。这种鱼的牙齿极为锋利,行动迅速,性情凶狠。每年6至10月中旬,常可见鲅鱼游弋于岸边浅水处追食,因为形体流线型、游速极快、牙齿锋利,仿佛猎豹追杀猎物,惊恐逃窜的小鱼甚至慌不择路逃上岸边礁石。它的体长一般在0.26-0.52米之间,最长可达1米,体长侧扁,色泽银亮,背部有暗色条纹或黑蓝斑点。目前大连自然博物馆里有一条“鲅鱼王”标本,重多斤,长度达2.64米,寿命20多岁。鲅鱼肉质细嫩洁白,鲜美无腥,尤其是鱼尾味道最佳,有“鲳鱼嘴,马鲛尾”之说。在青岛,送鲅鱼是一种民俗,不过有时会变质青岛乃至胶东半岛的人吃鲅鱼的历史极为悠久,有多悠久?考古学显示已经有五千多年。据青岛最大的考古发掘——胶州三里河文化遗址显示,青岛人吃鲅鱼的历史可追溯至距今五千年以前。那时,正是中国史前的父系氏族公社时期,属新石器时代晚期。当时的胶州三里河人,其实就是青岛先民。他们当时居住在胶州湾北部,主要以打鱼为生,当时捕获最多的鱼类便是鲅鱼。在三里河遗址中,发掘出大量鲅鱼骨。尤其是一处离房屋遗址不远的地方,仅三里河人吃剩的鲅鱼骨就有数吨之巨。而且,三里河人还用鲅鱼骨制作各种工具。青岛女婿给岳父母送鲅鱼的习俗,要源于青岛开埠之前。当时沙子口民间传说一个故事,话说有个名叫小伍的孩子父母双亡,幸得一位老人收养。他长大成人后,老实厚道,并与老人的女儿结婚,每日辛勤劳作,种地捕鱼。有一年,老人突然病倒,垂危之际想吃鲜鱼。虽然当时天气极其恶劣,日日大风,小伍仍冒着生命危险出海捕鱼。遗憾的是,当他打渔归来时,老人已经去世,临终前还念叨着“罢了罢了”,表达自己没吃上鱼的遗憾。小伍和妻子悲痛欲绝,将鲜鱼烹制后供在灵前。此后,他们每年都会在老人坟前供上这种大鱼,并取“罢了罢了”的谐音,称之为鲅鱼。后人从这个故事中得到启示,为了避免“子欲养,亲不在”的遗憾,选择春天送鲅鱼给老人。这个故事当然是后人附会所得,不过确实在沙子口乃至青岛形成了一种文化传统,以表达对长辈的尊重。之所以是鲅鱼而非其他成为礼物,是因为青岛当地盛产鲅鱼,因此价格相对低廉,而且滋味鲜美。加上青岛沿海,送海鲜有地域特色。而且,鲅鱼体型较大,送礼比较好看。不过,青岛的“鲅鱼礼”风俗,前些年也渐渐变了味,成了许多人的负担。因为大家都抢着买刚刚上市的鲅鱼,而且攀比之风渐起,4月份的春鲅价格也越来越贵。当时有新闻报道称,“三斤两斤的鲅鱼拿不出手,五斤六斤的不够分量,似乎送十斤二十斤的才是好女婿的标志”,按照几十元一斤的价格,千元以上一条鲅鱼很常见。“女婿们的思想认识与实际行动,其根源正在于岳父岳母们。岳父岳母们给女婿的压力主要来自于这样的思想,一是不少老人觉得,这是该女婿们表现的时候,这个时候你越卖力、表现越突出,越能展现出老泰山在你心目中的地位。二是展示自家女婿实力的时候到了,我家的鲅鱼越大,就越有面子,说明我家女婿才是货真价实的金龟婿。”也正因此,有些老人总是拿自家女婿送的鲅鱼与别人家女婿送的比较。而有两三个女儿的老人,则愿意在女婿之间比较。这样比来比去,让女婿们的压力倍增。日积月累之下,鲅鱼礼成了负担,成了压力,有时甚至成了火气。更搞笑的是,因为鲅鱼问题,一些家庭还闹翻了。当地媒体曾有新闻报道,有女婿因为送的鲅鱼不够大,连续三年都被岳父冷眼相待,一气之下决定以后不再送鲅鱼。结果岳父反而难受了,自己每年去买两条大的给邻居看,可算是死要面子活受罪。南方鲅鱼,首推“一夜情”鲅鱼种类虽多,但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只需要区分南方鲅鱼和北方鲅鱼就足够。北方鲅鱼色浅,身体上有斑点,而且体型大,大的能达到几十斤,单价也较高,鱼越大,每斤价格就越贵。南方鲅鱼颜色较深,个头较小,一年四季都可吃到,但口感差一些,单价也更低。北方除了青岛、烟台和威海等山东沿海城市,辽宁沿海也爱吃鲅鱼,比如大连和营口。南方人一般不称鲅鱼,直呼马鲛鱼。福建泉州鱼丸多用马鲛鱼,浙江宁波人也喜欢烹制马鲛鱼,常以咸菜笋丝清蒸。台湾渔民捕获马鲛鱼后,会将之洗净切块,然后用长铁丝串起来,像晾衣服一样晾干,需要时就取下鱼肉块蘸醋酱下酒。所以台湾渔民有句俗语:“山上鹧鸪獐,海里马鲛鲳”。在东南沿海地区,也有“无马鲛不成宴”一说,福建和台湾最习惯的做法还是油煎,将鱼切块后加入细盐,腌渍后文火慢煎。海南人也习惯这一做法,不需任何调料,只需略略撒点盐,便可煎来吃,压根没有腥味。而在广东,不管粤菜还是潮菜,都对马鲛鱼极为青睐。光绪年间,《揭阳县正续志》中记载:“马鲛鱼色白如银……味甜无鳞,银肤燕尾,品在鲳鳙之间”,可见潮汕地区食用马鲛鱼已久。潮汕人有“好鱼马鲛鲳,好菜芥蓝样,好戏苏六娘”的俗语,其中“芥蓝样”指芥蓝菜的花苔,被潮人当成众蔬之首,常用猪油和鱼露爆炒。至于苏六娘,有明代古本传世,是经典的潮州戏,同时也是剧中女主角,以美貌聪慧著称。“马鲛鲳”则是潮汕人喜欢的马鲛鱼和鲳鱼。前几年有人找到一份年的汕头水产部门统计资料,记录了年的水产品收购价,其中马鲛每吨元、白鲳元,乌鲳元,午鱼(四指马鲅)元,而大龙虾仅仅元。还有人考证清代潮汕大族族谱时,发现宗族祭祀的食物清单,其中鱼一项注明乌头鱼或马鲛鱼。而在潮州人的节庆宴席、红白喜事中,干煎马鲛是必备菜式之一。干煎马鲛并非仅仅是海南、福建、台湾和潮汕的做法,潮汕之外的广东其他沿海地区,如中山、珠海、阳江、茂名和湛江等地,也都习惯这一做法。干煎马鲛的最关键环节就是盐腌,因为腌过之后的马鲛鱼,肉质更加鲜嫩,不会发柴。盐腌的时间以一夜为最佳,而无论粤语还是潮州话,“夜”与“腌”都可算谐音,因此一般称之为“一夜情”。“一夜情”并非单指马鲛,但凡盐腌鱼,都可称之为“一夜情”。鲅鱼有一万种吃法,鲅鱼饺子是第一鲅鱼这种食材,肉多刺少,滋味鲜美,而且营养丰富,每百克肉含蛋白质19克、脂肪2.5克,胆固醇含量低,富含DHA元素和大量蛋白质、氨基酸以及钙、铁、钠等微量元素。因为肉质坚实紧密,所以无论是罐头加工还是制作咸干品,鲅鱼都非常适合。青岛人喜欢做熏鱼,鲅鱼也是最佳选择,用来佐酒下饭极佳。鲅鱼的做法极多,除了前文提到的之外,还有干烧鲅鱼、菠萝鱼夹、炝锅鲅鱼、酱焖鲅鱼、鲅鱼丸子、鲅鱼烩饼子、豆瓣鲅鱼、茄汁鲅鱼、糖醋鲅鱼、香辣烤鲅鱼、核桃烧鲅鱼、西红柿炖鲅鱼、鲅鱼小萝卜、薄荷豉油马鲛鱼、孜然马鲛鱼、豆豉煎焖马鲛鱼、茶树菇拼鲅鲜球、金栗鲅鱼饼、车打芝士培根黄豆焗马鲛鱼和芥末油煎马鲛,只要你想吃,在鲅鱼产地都能吃得到。不过,相比重调料的做法,我倒是更喜欢能够突出鲅鱼鲜香的简单烹调方式。比如前面提到的干煎马鲛,还有清澈的荠菜鲅鱼丸汤,当然,最棒的还是鲅鱼饺子。说起饺子,常常是南方嘲笑北方的梗,尤其是新年期间,段子更是一个接一个,比如南方妈妈端出几十个菜,北方妈妈端出几十盘饺子。我个人也不喜欢饺子的相对单调,但如果非要吃饺子,沿海地区可比内陆地区丰富多了。相比猪肉羊肉西红柿鸡蛋白菜芹菜这些选择,北方沿海地区将大量海鲜包进了饺子里。在青岛,就有墨鱼饺子、扇贝饺子、花蛤饺子,更有鲜美无比的海肠饺子……不过在我眼中,鲅鱼饺子可称第一。鲅鱼饺子讲究的是汁足味鲜、馅大皮薄,当然,最讲究的还是鲅鱼的“质地”。鲅鱼出水即死,保鲜不易,要想吃到最好的鲅鱼饺子,就要选择新鲜鲅鱼而非冷冻鲅鱼。至于时间,清明至端午期间为最佳,到了夏秋,肉质会差许多——也正因为这样,外地游客在夏天这个旅游旺季前往青岛乃至胶东地区,吃到的鲅鱼饺子反而是全年最差的。要想鲅鱼饺子馅多汁弹牙,就得经过复杂工序——新鲜鲅鱼除去头尾内脏后,要用厚刀背反复拍打,直至鱼肉发散。然后从鱼背处侧切,除去脊椎骨,用镊子拣去小刺,再按紧鱼皮,取下完整鱼肉。但尾部极好吃的红肉,要用来做其他菜使用,因为它不适合做饺子馅,只需单取白色鱼肉。调料中最重要的是花椒油,以土产花生油炸花椒后得之,最大作用是辟腥。鱼肉调味要加盐、姜末和白胡椒粉,因为鲅鱼饺子忌太淡,否则无法激发鲜味。值得一提的是,胶东人包的鲅鱼饺子,形状大小都是常规饺子模样。不过酒楼餐厅里常见的鲅鱼饺子,往往是一碗一个。这种大饺子别处没有,不但样子讨巧,而且滋味之美,在饺子界可称第一。×点击下方按钮
1
查看完整版本: 青岛女婿提着它去丈母娘家,广东人拿它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