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鳗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吉林科普美图Vol19
TUhjnbcbe - 2021/8/17 21:13:00

吉林省科学技术协会主办,致力于传播科学思想,分享科技生活,提高公众科学素质

花栗鼠属

该属物种的个头比松鼠小得多。它们的体重大约都在克,寿命平均为5-10年,属于昼行性动物。成鼠体长-毫米,尾长接近体长,背部毛呈浅黄色或橘红色,有5条黑褐色纵纹,故有“五道眉”之称,是与其他松鼠区别的显著特征。纵纹自眉背部延伸至臀部。体侧毛为橙黄色,腹毛污白色,毛基灰色。

摄影

胡冬林

蓝孔雀

鸡形目体型最大者。头顶翠绿,羽冠蓝绿而呈尖形;尾上覆羽特别长,形成尾屏,鲜艳美丽;真正的尾羽很短,呈黑褐色。雌鸟无尾屏,羽色暗褐而多杂斑。蓝孔雀主要产于巴基斯坦、印度和斯里兰卡,雄性是印度的国鸟。孔雀可能是人类饲养的最早的观赏鸟类,主要生活在丘陵的森林中,干燥的半沙漠化草地、灌木和落叶林地区,尤其在水域附近。清晨和傍晚随其群到田地里觅食,在地面上筑巢,但在树上栖息,主要以种子、昆虫、水果和小型爬行类动物为食。摄影

董亮?

企鹅

最古老的游禽之一,全世界的企鹅共有18种,大多数都分布在南半球。特征为不能飞翔;脚生于身体最下部,故呈直立姿势;趾间有蹼;跖行性(其他鸟类以趾着地);前肢成鳍状;羽毛短,以减少摩擦和湍流;羽毛间存留一层空气,用以保温。背部黑色,腹部白色。各个种的主要区别在于头部色型和个体大小。能在-60℃的严寒中生活、繁殖。在水里,企鹅那短小的翅膀成了一双强有力的“划桨”,游速可达每小时25-30千米。

摄影

郑嘉茗

水母

水生环境中重要的浮游生物,属于刺丝胞动物钵水母纲。水母是一种非常漂亮的水生动物,它的身体外形就像一把透明伞,伞状体的直径有大有小,大水母的伞状体直径可达2米。伞状体边缘长有一些须状的触手,有的触手可长达20-30米。身体的主要成分是水,并由内外两胚层所组成,两层间有一个很厚的中胶层,不但透明,而且有漂浮作用。它们在运动时,利用体内喷水反射前进,远远望去,就像一顶顶圆伞在水中迅速漂游。

摄影

曲梦

白骨顶

属鹤形目秧鸡科的鸟类。嘴长度适中,高而侧扁。头具额甲,白色,端部钝圆。翅短圆,第1枚初级飞羽较第2枚为短。跗蹠短,短于中趾不连爪,趾均具宽而分离的瓣蹼。体羽全黑或暗灰黑色,多数尾下覆羽有白色,两性相似。栖息于有水生植物的大面积静水或近海的水域。善游泳,能潜水捕食小鱼和水草,游泳时尾部下垂,头前后摆动,遇有敌害能较长时间潜水。杂食性,但主要以植物为食,其中以水生植物的嫩芽、叶、根、茎为主,也吃昆虫、蠕虫、软体动物等。

摄影

胡冬林

长尾林鸮

中等大小及夜间活动的猫头鹰,喙坚强而钩曲。嘴基蜡膜为硬须掩盖。翅的外形不一,第五枚次级飞羽缺。尾短圆,尾羽12枚,有时仅10枚。脚强健有力,常全部被羽,第四趾能向后反转,以利攀缘。爪大而锐。尾脂腺裸出。无副羽,间或留存。耳孔周缘具耳羽,有助于夜间分辨声响与夜间定位。栖息于山地针叶林、针阔叶混交林和阔叶林中,特别是阔叶林和针阔叶混交林较多见,偶尔也出现于林缘次生林和疏林地带。主要以田鼠、棕背鼠、黑线姬鼠等为食,也吃昆虫、蛙、鸟、兔,以及松鸡科的一些大型鸟类。捕食方式主要是等候在树枝头,当猎物出现时,突然扑向猎物的偷袭方式。营巢于树洞或岩隙中,每窝产卵2~6枚,雏鸟晚成性。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

摄影

胡冬林

黄喉鹀

小型鸣禽,体长约15厘米。喙为圆锥形,与雀科的鸟类相比较为细弱,上下喙边缘不紧密切合而微向内弯,因而切合线中略有缝隙;雄鸟有一短而竖直的黑色羽冠,眉纹自额至枕侧长而宽阔,前段为黄白色、后段为鲜黄色。背栗红色或暗栗色,颏黑色,上喉黄色,下喉白色,胸有一半月形黑斑,其余下体白色或灰白色。雌鸟和雄鸟大致相似,但羽色较淡,头部黑色转为褐色,前胸黑色半月形斑不明显或消失。一般主食植物种子。非繁殖期常集群活动,繁殖期在地面或灌丛内筑碗状巢。分布于俄罗斯、朝鲜、日本和中国等地。

摄影

胡冬林

鸳鸯

鸳指雄鸟,鸯指雌鸟,故鸳鸯属合成词。属雁形目的中型鸭类,大小介于绿头鸭和绿翅鸭之间,体长38-45厘米,体重0.5千克左右。雌雄异色,雄鸟嘴红色,脚橙黄色,羽色鲜艳而华丽,头具艳丽的冠羽,眼后有宽阔的白色眉纹,翅上有一对栗黄色扇状直立羽,像帆一样立于后背,非常奇特和醒目,野外极易辨认。雌鸟嘴黑色,脚橙黄色,头和整个上体灰褐色,眼周白色,其后连一细的白色眉纹,亦极为醒目和独特。主要栖息于山地森林河流、湖泊、水塘、芦苇沼泽和稻田地中。杂食性。鸳鸯为中国著名的观赏鸟类。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

摄影

胡冬林

往期回顾:吉林科普美图Vol.1

往期回顾:吉林科普美图Vol.2

往期回顾:吉林科普美图Vol.3

往期回顾:吉林科普美图Vol.4

往期回顾:吉林科普美图Vol.5

往期回顾:吉林科普美图Vol.6

往期回顾:吉林科普美图Vol.7

往期回顾:吉林科普美图Vol.8

往期回顾:吉林科普美图Vol.9

往期回顾:吉林科普美图Vol.10

往期回顾:吉林科普美图Vol.11

往期回顾:吉林科普美图Vol.12

往期回顾:吉林科普美图Vol.13

往期回顾:吉林科普美图Vol.14

往期回顾:吉林科普美图Vol.15

往期回顾:吉林科普美图Vol.16

往期回顾:吉林科普美图Vol.17

往期回顾:吉林科普美图Vol.18

平台内容包括原创、编辑整理和转载。

我们尊重原创:1.所有转载内容均标明来源,如尽力查找仍未能发现出处则标明“转自网络”。如有疏漏欢迎原作及时联络署名或删除;2.任何作品标明“谢绝转载”,我们尊重并不予转载;3.对于恶意及虚假举报,我们保留申诉、举报、法律起诉以及媒体曝光权力。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吉林科普美图Vol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