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殖过程中一旦发生病害问题,将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每年直接损失亿元以上;导致水环境严重恶化;水产品质量安全下降;水产品贸易受到影响;人类健康安全受到威胁;经济与社会的稳定发展受到影响。
大宗淡水鱼病的分类:
按照症状分:打印病,赤皮病、出血病,烂鳃病,竖鳞病等;
按照病原类别分:寄生虫类,细菌类,真菌类,病毒类,水质类,食源性病害。
一、寄生虫类分为:
1、原虫类:车轮虫、小瓜虫、斜管虫、杯体虫等,
车轮虫:内服“纤灭”+“虫虫草”,不建议用代森铵,可泼洒CuSO4+FeSO4。
小瓜虫:硝酸亚汞禁用,可以泼洒“纤灭+白酒”,内服“纤灭”,小水体也可用“原虫膏”泼洒。
斜管虫:治疗难,内服“纤灭”+“虫虫草”。
杯体虫:泼洒硫酸锌粉。
2、蠕虫类:指环虫、三代虫、肠道绦虫、线虫等;处理肠虫的经验,每kg鱼体,用g阿苯达挫+g川楝陈皮散,拌料内服,连续投喂3-5天,肠虫问题就会解决。
3、甲壳类:锚头鳋、中华鳋、鱼虱等;
二、细菌类
1、细菌性败血症,点击查看“败血症的防控新方法”!
2、烂鳃。至少6种原因引起,多为继发感染细菌。
3、肠炎、鳔炎。
4、赤皮、竖鳞等。
外消+内服(恩诺沙星或硫酸新霉素、复方磺胺甲恶唑、VC),出血加VK3粉。
三、真菌类
1、水霉病:低温期,鱼体受伤,水体中有水霉孢子。可以泼洒霉平(水杨酸)+聚维酮碘,连续3天。
2、鳃霉病:夏季高温期,苗种易患。泼洒霉平或者PVI溶液防治。
四、病毒类
1、疱疹病毒病:鲤、鲫等。表现:鲤鱼急性鳃坏死,鲫鱼大红鳃。
2、鲤春病毒血症:春季,水温,鲤鱼水边侧游,呆滞,出血症状。
预防为主:泼洒蛋氨酸碘、50%过硫酸氢钾。内服“板黄散”“黄芪多糖”“肤美”。
五、水质类
气泡病:分为夏季苗种培养期和冬季冰封期2类。防治:曝气、调水(肥瘦适中)、改底。
藻中毒:小三毛金藻、蓝藻、裸藻等。
氨氮、亚硝酸盐:改底,涌浪机,补有益菌,高溶解氧。
转水引起的应激:用泼洒姜+解毒碧水安。
六、食源性鱼病类
1、肝胆综合症:表现为肝胆颜色、质底病变。保证饲料质量、营养平衡、保质期内保证新鲜,饲料保存环境。选择大厂优质饲料。治疗用“板黄散”“肝胆康”VC“肤美”等内服。
2、黄曲霉素中毒。防止饲料霉变,定期内服“肤美”解毒。
七、鱼病防治管理
1、日常操作(工具消毒,不串用;操作轻快;药物稀释充分,泼洒均匀)。
2、水质底质调控(清除、分解鱼粪、底泥,藻相菌相)。
3、拒绝有病乱投医、乱用药,拒绝“消杀模式”。
长按下图识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