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鳗快报》文/李炳瑶
5月28日,陕西斯瑞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斯瑞新材)科创板IPO已提交注册。海通证券为其保荐机构,拟募资3.62亿元。
招股书显示,斯瑞新材是一家以轨道交通、电力电子、航空航天、医疗影像等高端应用领域为目标市场,向客户提供高强高导铜合金材料及制品、中高压电接触材料及制品、高性能金属铬粉、CT和DR球管零组件等产品的关键基础材料和零组件制造商。
《电鳗快报》注意到,在即将登陆A股市场之际,斯瑞新材的科创能力不足,在科创板审核力度愈发严格的情况下,斯瑞新材却在自身科创属性严重不足的情况下强行闯关。
此外,斯瑞新材还曾把自己的设备供货商告上法庭,原因是用了一年的设备与原先采购的型号不符。然而,法院判决斯瑞新材败诉,因此斯瑞新材所主张的.45万元实际经济损失最终只能自己承担。这对资本结构较依赖债务融资,且利息颇高的斯瑞新材而言雪上加霜。
在自身缺钱的情况,斯瑞新材急需登陆A股市场筹钱,为了IPO成功过会,该公司把*商资源都用上,而这些“*商资源”在该公司上市后将赚翻。
科创能力“成色”不够
今年以来,随着监管层加大了审核力度,科创板审核力度愈发严格,斯瑞新材却在自身科创属性严重不足的情况下强行闯关。招股书显示,从年至年(以下简称报告期),斯瑞新材的研发费用率分别为3.14%、3.51%和3.27%,三年的研发累计投入.53万元。另外,截止年年末,斯瑞新材的研发人员共有55名,占该公司员工总数的5.52%,从斯瑞新材的研发数据来看,完全达不到科创板的研发标准。
根据证监会修订的《科创属性评价指引(试行)》显示,新增了例如研发人员超过10%的指标,形成4+5的科创评价指标;建立负面清单制度;完善专家库制度;交易所在发行审核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