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之最
世界上最迟睡的孩子应该是香港孩子,有些不到20个月的小人儿,居然晚上十一点才上床睡觉,更过分的是有少数至凌晨一点才睡。全世界不论是幼教工作者或是儿科医生均异口同声要求父母让孩子早睡早起,目的在哪?因为所有物种的作息都要配合日月星辰的自然规律,遵从「天意」,其身心灵方可正常发展。例如蝙蝠、猫头鹰等夜行性动物,会在夜间捕食,日间休息,而鸟类、蝶类及人类则属日行性动物,须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人类作息跟随太阳升起落下的时间,最主要是让人有足够的时间吸收太阳给予的正能量,这一点对零至六岁的孩子来说尤为重要。太阳的能量能为孩子带来正向发展的动力。正向发展是什么?从生理上说是指身体健康,心理上看是说性格发展、为人处事方面越趋正面,思想负面状态减少,例如:有语言的孩子少顶嘴、少吵骂;有动作的孩子不打人、行为小心等。观察孩子十年,我发现不论教育方法怎样强,家长付出了多少也好,也敌不过太阳的力量。(可惜的是,部分家长的价值观向钱看,认为大自然无偿的能量比不上人工製造出来的,这实在没什么道理!)
太阳升起孩子就要起床,太阳落山孩子就要睡觉,夏天日长夜短,七点多便下山了,冬天更早,常常六点多就天黑,所以孩子怎样也不应迟于晚上八时入睡。孩子应跟随着日光明暗来调整作息,才能储蓄最多的正向能量。就好像如果带孩子(尤其是0-3岁处于无意识期的孩子)去旅行,搭飞机到了地球另一边,都还没适应当地的时差,又在短时间内返回,孩子多半会心理出问题,如发脾气、大吵大闹等。因为孩子生活秩序及作息模式受到干扰,影响内隐心理,令外显行为产生偏差,自然出现负面反应。成人不明所以,会怪责孩子不乖云云,甚至认为花大钱带孩子外游而遭受到这样的回报,实在是不公平。殊不知是自己打乱了孩子的内隐秩序。
不得不说,有财富的家庭不一定懂得好好照顾孩子,有时正好相反,反而是「有钱做错事」,有意带孩子去旅行扩阔视野,结果扰乱孩子生活作息,得不偿失。又是这句话:请各位成人多观察及思考,孩子会磨练你的行为,升华你的思想!
有家长说孩子午睡后,睌上就难入睡。幼童大脑发展神速,他们的消耗周期比我们快,所以孩子睡觉的次数也比我们多。问题是家长下班回家后,给予孩子过多的刺激,令孩子难以平复;也可能是家中的电子屏幕产品突然多了,孩子被电子屏幕发出的蓝光影响了。奉劝把WIFI关上,好让孩子安稳睡觉。可惜的是,很多在职双亲工作繁忙,为了晚上回家后仍能与孩子有相处机会,命令保姆强迫孩子午睡,好让孩子晚上有精力陪父母玩耍。这样的「天伦之乐」对孩子太不公平了,岂非要孩子比成人开更晚的加班?对孩子合理的做法是,家长早点起床陪孩子到公园玩,孩子早上精神充沛,自然跟保姆逗留在公园继续玩耍不愿离开,父母便可趁机跟孩子说再见上班去,大家都有一个愉快的早上。
曾经听过一个香港的典型案例:男孩十多个月,爸爸每晚八点多才下班回家,妈妈虽然是全职母亲,但不懂家务,连简单的煮饭都不行,又嫌弃保姆煮的菜式不合胃口,于是每晚九点多便一家人外出进餐。是的,一家人当然包括孩子,因为爸爸要见孩子。餐后回家已是晚上十点,待爸爸洗澡后,孩子要「加班」陪爸爸玩至凌晨十二点,孩子才能下班睡觉。孩子生理健康的负面发展不用多说,每月生病。其心理行为发展已出现偏差行为,负面行为不断,如打人,乱叫等。妈妈甚至直言:「孩子已不受控了!」两夫妇是受过高等教育的人,爸爸工作成就高,妈妈知书识礼,自问在家里没有错误行为,究竟为何?一言敝之,都是孩子睡得晚之故。
有家长问,若孩子已是「夜游人」,那该怎么办?我的做法是每个星期都早15分钟上床,像戒烟一样,渐进式调整晚上睡觉时间。全世界的幼童一般都最迟于8点半前熟睡,孩子睡得早,自然会吃得好、行为好,踏进令人安心的发展路径上,为日后的教育建立良好稳固的基础,令其学习能力得以持续发展。
相信睡觉定是基本的人权,人类睡觉是要把日间的经历储藏在大脑。我还知道有家长会把熟睡的孩子弄醒喝奶、去厕所,又说孩子肚子饿、又说怕孩子弄湿床单,为何承认常常担心一些还没出现,或者说不一定会出现的事情?相信中途弄醒孩子,恐怕日后的后遗症会严重。
希望科学家研究癌症、智能、失眠及记忆差的根源,能往婴幼儿期的际遇方向探索。
如果幼儿园收生标准以早睡早起,而不是说话能力较早出现的孩子为优先,就能让家长明白孩子作息的重要性。一来可间接提倡积极养育,二来孩子的学习、情绪管理能力、记忆能力发展稳定,此乃社会之福。
小记:国内家长十分紧张孩子午睡够不够,但从来没有去思考晚上睡得早不早。两年前我在加拿大,晚上九点驾车外出,惊见有华人妈妈推着婴儿车逛街,这场景是我从年第一次到加拿大起从来没见过的,真令人「刮目相看」。
注:「」是中文的引号,用于在行文中引用他人的话、成语、格言、诗词、音译词及特定称谓等,也用于表示强调。如今我们常用的引号是从西方传入中国的。
作者简介
刘咏思老师
(Ms.DaisyLau)
·师从已故香港幼教之母陈淑安院士
·拥有16年蒙特梭利婴幼教前线工作经验
·中华教育改进社副理事长
·香港蒙特梭利研究及发展学会创会人及前任主席(-)
·香港蒙特梭利研究及发展学会总干事(-)
·香港亚洲蒙特梭利会议筹委会主席
·美国蒙特梭利协会教师课程培训师及视学顾问
·美国蒙特梭利协会国际执照教师(0-3及3-6岁)
·香港天水围妇联义务婴幼儿发展及家长教育顾问
·香港教育大学客座讲师
·香港中文大学专业进修学院蒙特梭利家长教育课程导师(12年)
·前陈鹤琴「活教育」香港研究中心创办人及主任
·吉林省教育厅科学育儿研究中心成员
·大连红梅教育顾问
·华中科技大学社会学院早期幼儿发展研究学术顾问
·中国大连美国国际学校幼儿教育部蒙特梭利教学顾问
·美国南加州首都教育学院(南宁分校)蒙特梭利教师课程培训师
·英国伦敦蒙特梭利国际中心实习导师
·香港圣约翰救伤队九龙东分区第二联队长期服务勋章副会长
·香港黄金海岸狮子会(公益慈善团体)永远荣誉会长
·广西南宁市青秀区金梓艾德维儿幼儿园教学总监
·香港首个符合国际标准的美国蒙特梭利协会教师培训中心发起人,已于华人社区累计培训老师逾两千人
·为内地二十多间幼儿园作蒙特梭利教育顾问,为各幼儿园做公益家长讲座,已指导达两万华人家长,并持续向本港多间大学及学院提供幼师实习场地及作导师、举办研讨会及交流,做义务工作
·《蒙教在华史》作者,已为各报章、杂志撰写教育文章逾十年
·现重点在于研究汉字幼教法、幼儿与社会发展的关系、中西教育共通、家长教育、婴幼儿观察技巧及中国幼教发展史
好文回顾:
用“医教合一”思维看幼儿园质量评价——刘咏思
主动自发VS消极被动——刘咏思
跟孩子一起游览博物馆——刘咏思
缘起:家长教育的艺术(一)——刘咏思
幼教环境的「东西」之道(一)——刘咏思
我的偶像:武汉高院(园)长——刘咏思
幼儿教育的环境(一)——刘咏思
重拾数学能力——刘咏思
科学幼教·幼教科学——刘詠思老师
游戏是孩子的工作-蒙特梭利教学与游戏学习——刘詠思老师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刘咏思老师
物理勿理——刘咏思
给儿童的生命教育——刘詠思老师
我当上了哥哥/姐姐——刘詠思老师
请让孩子远离电子世界——刘詠思老师
幼儿教育的根在家长教育——刘詠思老师
「闪卡」对语言学习的危害性——刘咏思
「五四运动」后蒙特梭利教育对中国发展的影响——刘咏思
之十七——刘咏思
蒙台梭利女史传——樊炳清
蒙台梭利与其教育——张雪门
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