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不容易“二师兄”降价了,没想到鱼肉价格又开始一路飙升,部分淡水鱼类价格涨幅近40%,这让不少喜欢吃鱼的人望“鱼”兴叹!27日上午,记者针对近期淡水鱼价格上涨现象进行了走访调查。
鱼价大幅上扬
消费者大呼吃不起
记者首先来到越城区鲁迅东路的东盛农贸市场,该市场辐射周边多个居民小区,是附近居民菜篮子基地。在水产专区,市民陈女士正在购买胖头鱼(俗称花鲢),店员称重后说一共5斤,每斤15元。当获悉价格后,男子摇摇头说:“太贵了,太贵了,不要了”。店员随即将鱼放回鱼池。
店主告诉记者,最近淡水鱼价格一路飙升。以胖头鱼为例,去年才9元一斤,现在最高的时候涨到每斤14到15元,涨幅超过50%。以鲫鱼为例,前几个月每斤大概10元左右,现在最高的时候涨到每斤13元。
生鲜店主发愁鱼货销售
“比起一个月前至少涨了40%以上。”路边一家社区生鲜店店主吴先生告诉记者,5月份以来,淡水鱼批发价几乎一天一个样,买鱼的消费者也逐渐减少,“店里刚进了8条胖头鱼,原来一天能卖完,如今要卖3天,期间还会死2条鱼,最近卖鱼的都在亏钱。”
临近傍晚,超市内的鱼货因价格高无人问津
菜场里的鱼涨价了,餐饮环节的鱼菜是否也水涨船高了呢?当天,记者从越城区剡溪路上的多家餐饮店了解到,许多饭店每天消耗淡水鱼较多,以花鲢、草鱼居多。近两个月来,店主每次采购淡水鱼时就很心疼,不仅鱼价贵,采购量也大幅减少。“鱼类价格大涨,但是到了餐饮环节,也不敢贸然涨价,这样会影响整体菜品价格,只能顺着鱼价稍作变动。”餐饮店主求理钢对记者说。
“啥?现在一份剁椒鱼头要卖42元了,原来才30元的?”听着消费者提出的质疑,求理钢连连向对方解释。
淡水鱼价格为何飙了起来?
从记者走访情况看,这波涨价的主角主要是淡水鱼,其他河鲜如甲鱼、河虾等,并未出现大幅上涨。
“涨幅较大的淡水鱼主要来自外地,随着批发价格的上扬,本地也应声涨价;另外,绍兴本地部分养殖户陆续转行,目前淡水鱼养殖面积大幅度缩减,淡水鱼总产量明显下降,从而导致物以稀为贵,再加上禁渔期海产品供应减少,多重因素叠加,导致鱼价逐渐推高。”采访时,绍兴市新农合水产联合会会长何兴龙这样分析淡水鱼价格上涨的原因。
据了解,绍兴水产批发主要以白鲢鱼、花鲢鱼为主,位于越城区中兴北路上的大昌水产批发市场是我市最大的淡水鱼批发集散地。“市场每天的白、花鲢鱼的进货量在6万斤,但较去年同期已有明显缩水(原本每天是10万斤)。”批发市场相关负责人鲁国张介绍,进货量减少的主要原因是进货价格的增加。以花鲢鱼为例,原本每斤才大概在6元左右,最高的时候涨到每斤12元;白鲢鱼原本2.5元,如今涨至4元。
“上述鱼类70-80%都是来自‘进口’,且随着‘五水共治’带来的禁养效应,这个‘进口’比例还将持续增高。”鲁国张说,今年以来,外地的批发鱼已逐渐提价,顺带着绍兴各大水产批发市场、农贸市场也应声涨价。
业内人士:
短期内鱼类价格回落概率较小
记者了解到,自年绍兴开始实施“五水共治”以来,各区(市、县)辖区内村居都严禁承包公共水域供淡水鱼养殖。为此,绍兴每年有大量的鲫鱼、白鲢鱼、花鲢鱼从湖北、江西等邻近省份“进口”。同时,随着城市建设需要,上虞(滨海)海涂的鱼类养殖面积也从原本的8万亩鱼塘,减少至目前的3万亩。
耕田里开挖的“鱼塘”会被“退塘还田”吗?
今年4月14日,绍兴市召开全市春耕生产暨“非粮化”整治现场推进会,会上研究部署了下阶段全市春耕生产和“非粮化”整治工作。“上虞海涂九六丘至七一丘,面积达亩的鱼塘整平工程即将实施。届时,现有鱼塘都将‘退塘还田’,淡水鱼养殖面积又将减少。”何兴龙分析称。
无独有偶,越城区皋埠街道吼山村正在进行粮食功能区“非粮化”现象的摸排。据村*委书记陈永鸟介绍:“村里有3户大型水产养殖户,承包了共计百余亩水塘,农口、国土部门已展开调研,发现如系红线范围均将‘退塘还田’。”
数据显示,绍兴每年淡水鱼虾的产量约为12.3万吨,养殖面积为27.6万亩。“河虾的产量绍兴能满足自给自足,但鱼类却远远不够。”那么,如何避免淡水鱼涨价之风“越刮越猛”,对此何兴龙建议,绍兴在巩固“五水共治”的成果基础上,能适当开禁部分公共水域养殖鱼类,“鱼儿的量多了,价格自然就下降了。”
越牛新闻记者高建峰
转载请注明完整来源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