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译/高原长蛸
尽管靠近动荡不安的缅甸边境,位于泰国西部的敖河(NgaoRiver)依旧是50多种特有鱼类的和平天堂。班吕(BanLuiy)是分布在蜿蜒河谷山坡上的众多村庄之一,而在班吕下游,数十条蓝吉罗(史氏新光唇鱼Neolissochilusstracheyi)正在清澈的水中悠游,一群孩子在附近嬉戏玩耍。两个卡伦族男孩放学后去钓鱼。泰国:敖河
Photo?AaronA.Koning
这片河道实行禁捕,确切地说,是不允许在作为保护区的河段内捕鱼。25年前,班吕作为第一个建立鱼类保护区的村庄,使得敖河全流域64多公里中近米河段保持了原始生境,敖河流经该定居点,最终汇入缅甸的萨尔温江(SalweenRiver)——亚洲最大的未筑坝河流。随着时间的推移,其他村庄也纷纷效仿,建立了属于自己的大小不一的保护区。如今,敖河及其支流上有52个独立管理的“私有”鱼类保护区。五年前,康奈尔大学阿特金森可持续未来中心(AtkinsonCenterforaSustainableFuture)的水生生态学家亚伦·库宁(AaronKoning)开始研究这些保护区对鱼类种群的影响。虽然河流保护区在东南亚分布广泛,但在泰国或该地区的其他流域,极少有人研究它们带来的实际影响。他想知道,这些彼此只覆盖了河流一小段的保护区,真的能帮助并保护大型洄游鱼类吗?毕竟这些鱼类需要的是整体健全的河流系统。亚伦·库宁(AaronKoning)实际上,所有鱼类都很擅长利用保护区提供的庇护,修养生息。一项针对敖河近24个自然保护区的调查显示,保护区内部鱼类的平均密度比同流域保护区外部水域高出数倍,甚至对于河流的中大型物种更是如此。剑鳠(Speratasp.)体长一般有1米多,鳠念hù这些鱼似乎知道它们可能在哪里会遭遇危险。如果你站在保护区的边界附近,让身在保护区外徘徊的鱼儿察觉到你投下的阴影,它们就会义无反顾地冲回保护区。库宁还发现,随着保护区内的生存空间愈发拥挤,小型鱼类,包括敖河中许多典型的观赏鱼类,包括副双边鱼(Parambassissp.)、鳅类(Cobitidae)和斑马鱼(Daniosp.)等,就会离开保护区,以避免被大型天敌吃掉。总的来说,由于保护区的存在,如今河里的鱼总数(thenumberoffish,注意这不是生物量)可能比15年前还要多。用于检测鱼类在敖河生态系统中作用的围网和围网控制开关组,河上一共放了12对机组
Photo?AaronA.Koning
虽然海洋保护区对鱼类资源的恢复效益早有研究证实,但淡水保护区的影响却在很大程度上被忽视了。研究人员发现,河流和湖泊中的鱼类同样可以从保护区中受益,至少和它们在海洋的“难兄难弟”一样。而且淡水保护区也可以通过恢复鱼类资源来保障内陆渔业,就像海洋保护区发挥的作用。这些科学发现对傍河而建的聚居地特别有意义,亚洲拥有世界上一些水生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生境,而且当地人对淡水资源的依赖性很高。例如,流经6个亚洲国家的澜沧江—湄公河,是大约种特色鱼类的家园。其渔业对湄公河下游万人民的粮食安全至关重要。但由于各种威胁,尤其是过度捕捞,湄公河和东南亚其他地区的许多鱼类数量急剧下降。“在高危地区,像湄公河干流,很难制定有效的保护策略,然而,我们迫切需要加强对具有重要商业价值和濒临灭绝的鱼类物种的保护。”内华达大学的鱼类生物学家泽布·霍根(ZebHogan)语重心长地表示。霍根近年走访了湄公河流域,研究淡水系统中的鱼类种质资源保护区。“我们目前了解到,尽管对淡水鱼的研究尚少,但淡水鱼保护区以其多种形式广泛分布,可能是我们维持渔业和水生生物多样性的最有效工具之一。”越大越好
海洋保护区建立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多年前。随着对海洋生态威胁的认识提高,以及更好地管理生物多样性和渔业资源的需要,世界各地自上世纪70年代相继建立了更多海洋保护区。目前全世界有近5%的海洋面积受到官方保护,其中有近一半是完全不允许任何渔业活动的禁猎区。虽然大多数海洋渔业高度商业化,并以特定物种为目标,但东南亚的淡水渔业往往以家庭为基础,渔民使用各种类型的渔具,捕捞不同种类的鱼。因此,淡水保护区往往是非正式的,而且比海洋保护区少得多。有些生态项目,比如敖河上的,是由当地社区在没有任何外部支持的情况下开展管理的,而其他项目则是由*府授权运营的。身处内陆但河流资源丰富的老挝,于上世纪90年代对本国渔业法律进行重新修订,促进了该国河流保护区的建立。老挝目前有超过个社区为开展鱼类保护区基建得到了*府批准。“为这些保护区构建法律保障基础是非常重要的”Fishbio的通讯主管、渔业生物学家艾琳·卢里(ErinLoury)说。老挝南卡丁河(NamKadingRiver)鱼类调查
/11/8
在敖河,库宁发现保护区的保护效益取决于一系列因素,其中也许最重要的是“保护规模”。他说:“我们看到,保护区覆盖水域越大,对所有鱼类的好处就越大。”相互靠近的保护区比其他相对分散保护区能产生更多积极影响;靠近村庄中心的保护区也一样,村民们能够更密切地监测这些保护区状态,这特别有助于从大型鱼类身上获得更大的渔获价值。泰国,BahnMaeLouie,鱼在划入保护区的河段内打转
Photo?AaronA.Koning
保护区的建设时长也以一种意想不到的方式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库宁说:“一旦保护区建立了一定年份,我们实际开始看到保护区内和周围渔场之间的鱼类密度差异越来越小。这是潜在溢出效应(spill-overeffect)的证明,当保护区的运行随着时间的推移,生存空间开始变得拥挤,鱼类逐步离开保护区,就会发生溢出效应。他补充说:“随着保护区内鱼类数量的增加,这种溢出效应可以为当地渔民提供更多大型鱼收获,在家门口就能钓到。”库宁的研究结果还表明,保护区在旱季为鱼类提供了极大的保护。此时水位低,鱼类最容易被捕获,受威胁最大。正如霍根最近在柬埔寨的洞里萨湖(TonleSaplake)发现的那样,这不仅适用于像敖河这样相对较小的河流,而且适用于非常大的淡水系统。长期以来,许多渔民都依赖于湄公河流域令人难以置信的丰富资源,包括洞里萨湖上的浮村ChnokTru
PhotoDAVIDGUTTENFELDER
疯狂的鱼群
洞里萨湖是东南亚最大的湖泊,也是世界上最大的内陆渔场的所在地。它通过与其同名的支流——洞里萨河与湄公河相连,洞里萨湖-湄公河水系的周期变化被描述为洪水脉冲(flood-pulse)系统。随着每年的季风带着暴雨降临大地,大约在6月左右,湖的面积会扩大六倍,而到了旱季水域会大幅缩小。每年至少有50万吨的鱼来自洞里萨湖,养活了数百万柬埔寨人。但巨大的捕鱼压力使许多大型鱼类濒临灭绝,比如极度濒危的湄公河巨无齿??。年3月的一个炎热的周六上午,正值旱季的低水位,霍根与柬埔寨渔业官员代表团一起,参观了在洞里萨湖周围设立的一些保护区。在旱季,洞里萨湖约有15%水域被设为大大小小的鱼类资源保护区。保护区内,除科学研究目的,禁止捕鱼。当天,位于湖中央的保护区内设置了一组实验网以监测鱼类密度。代表团经过保护区边界时,刚好赶上渔民们起网,网里满是鲇鱼和鲤鱼。当汗流浃背的渔夫们使劲拉网时,被困住的鱼群将水面搅得满是泡沫。拉网前,代表团成员和霍根交流保护区近况
一条四英尺(约1.8米)长的叉尾鲇(Wallagoattu)突然从湖里跳起,跃入霍根的船里,差点把他撞倒。柬埔寨渔业管理局局长恩齐胜(EngCheaSan)见状决定暂停起网,他担心给鱼造成压力,甚至导致伤亡。霍根表示保护区里的鱼密度“完全令人大吃一惊”。这些被捕获物表明,保护区有潜力保护好大型鱼,特别是许多大型鱼已经从洞里萨周边的其他水域消失了。根据一项新的研究,这些保护区还可以促进渔业收入,帮助地区内多万以捕鱼为生的人解决生计。最近发表在《生态建模》(EcologicalModeling)杂志上的一项研究通过将柬埔寨洞里萨湖划分成三个用途不同的区域(开放区域、专属经济捕捞区和禁捕保护区),并建立鱼类在湖中迁移的数学模型,得出结论:在难以减少捕捞强度,控制捕捞方式并降低捕捞死亡率的现实情况下,将多达50%的洞里萨湖区域设置为禁捕保护区将给周边渔场带来巨大的增益,提升渔场长期的渔获量与经济效益,亦可以在保证渔获量不变的条件下提高对捕捞死亡率的生态补偿。与老挝淡水保护区合作的各类组织
因为保护区会创造出一种溢出效应,即生物量由其所积累的保护区,扩散到邻近的水域。这可能是反直觉的,增加渔获量的最好方法是优先限制捕鱼。即降低捕捞强度或减少捕捞面积将提高长期收获和利润。这项研究成果对贫困地区的淡水渔业资源保护有着诸多积极作用。然而,禁渔初期的捕鱼量较低,这会对仅靠捕鱼维持生计并养家糊口的渔民构成巨大挑战。依赖鱼类生存的家庭和社区都将陷入极度贫困的窘境,他们无法在禁渔期支撑当前的生活。当地*府、非*府组织和公益捐赠者有必要帮助贫困家庭渡过难关,再过上好日子。”柬埔寨,洞里萨湖上忙碌的景象
Photo?AaronA.Koning
社区管理员
紧接着是执法问题。当地渔*官员表示,想在洞里萨湖这么大的湖泊里,完全禁止非法捕鱼活动是不可能的。当地执法部门负责人何文安(HokMenAn)披露,偷猎者在他们的摩托艇上安装消音器,通常在夜间秘密侵入保护区。尤其在水位低的时候,偷猎者甚至可以徒步涉水进入保护区,撒网几小时后,再偷偷溜出去。执法大队最多只能阻止70%的盗猎。对于偷猎者来说,利益的诱惑是显而易见的:例如,一条90公斤巨暹罗鲤价值高达1万美元。但相应的处罚也很严厉,将面临最高5年的刑期。近些年,每年有近人在洞里萨湖保护区因非法捕鱼而被定罪并被送进监狱。在敖河,管理保护区的任务落在了村民身上。这反而使得工作更加容易推进。这里每天有人,而不是仅仅是5名执法人员在60多公里长的河道上巡逻。一段河流都是属于村民的私有财产,照顾保护区里的鱼有一种自豪感。科学家们正试图更好地了解史氏新光唇鱼(蓝吉罗)的种群,这是该地区的一个关键物种
PhotoJOELSARTORE
库宁现在正标记蓝吉罗和另一种结鱼(Torsp.),以了解更多关于鱼的活动和它们如何利用保护区资源的讯息。他还对75户家庭进行走访,跟踪调查不同河段的捕鱼量。潘尼·菲姆查查(PanneePhoemchatchai)是家住班吕的一名38岁妇女,她认为管理鱼类保护区是一项神圣的责任。她说:“是神明创造了鱼,并告诫人们要照顾它们。而当我感到沮丧时,可以到河边去欣赏这些美丽的鱼,让我心情放松。”保护区里悠游的蓝吉罗
参考资料:HannahL,CostelloC,ElliotV,etal.Designingfreshwaterprotectedareas(FPAs)forindiscriminatefisheries[J].EcologicalModell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