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常说“身体和灵*总要有一个要在路上”,行走和阅读是生活与文化的对话,是我们增长见识的最有效途径,在时代变化的洪流中,我们不仅要学会包容,更应该清醒知道自己为何而活。
让我们做一个灵*的欣赏者,跟着他们看人生不同的活法。
“我超越了昨天的自己,哪怕只是那么一丁点儿,才更为重要。在长跑中,如果说有什么必须战胜的对手,那就是过去的自己。”——村上春树
再次翻开村上春树的《当我谈跑步时,我谈些什么》,别有一番滋味,这是一本借跑步谈论自己人生态度的书。
村上春树,29岁开始写小说,33岁开始跑步,每年完成一场马拉松。他的愿望是一生跑到老,他说如果有墓志铭,他想这么写:
村上春树作家(兼跑者)
-20xx他至少是跑到了最后
从年夏天开始,村上先生开始记录跑步的感悟,零零散散,即使不足以称之为“道”,也包含着类似经验法则的东西,是通过作者实实在在地运动身体,通过选择的磨难,极其私人感悟到的东西。
他说:
“清晨五点起床、晚上十点之前就寝,这样一种简素而规则的生活宣告开始。一日之中,身体机能最为活跃的时间因人而异,在我是清晨的几小时。在这段时间内集中精力完成重要的工作。随后的时间或是用于运动,或是处理杂务,打理那些不需高度集中精力的工作。日暮时分便优哉游哉,不再继续工作。或是读书,或是听音乐,放松精神,尽量早点就寝。我大体依照这个模式度日,直至今天。拜其所赐,这二十来年工作顺利,效率甚高。”
行走奔跑的意义,从来不只是身体健康方面,它指引着我们成长。
村上春树在书中提到:我写小说的许多方法,是每天清晨沿着道路跑步时学到的,是自然地,切身地,以及实际地学到的。
写作需要的三个重要资质:才华、集中力、耐力。不是所有的人都是才华横溢,但集中力和耐力是可以通过后天的训练获得的,是可以不断刻意练习提升的。
集中力是每天集中工作三四个小时,将意识倾泻于正在写的东西。耐力是日复一日地坚持三四个小时写作,不能因坚持了一两个星期就觉得太累了而放弃。
“痛楚难以避免,而磨难可以选择。”
跑步是最简单的出发,一个人的朝圣,一场微小又重大的修行。
当我们的人生走入低谷,既往的所有一切都已经破碎,我们会怎么办呢?或许消沉或许颓废,或许也可以调整自我重新出发,英国人雷诺·温恩告诉你她的答案。
雷诺丈夫因为轻信朋友,卷入了一场官司,被法院判决强制剥夺所有财产。她和丈夫瞬间陷入了无家可归者的境地,而丈夫在第二天还被查出身患绝症,这是怎样的一种人生绝望?身与心的双重考验下,50岁的她选择行走,沿着英国西南沿海小径开启她的徒步之旅。
一百多个日夜,一千多公里,天气无常。带着两百多磅的生活费,二手帐篷、睡袋,几本书,就上路。这是他们抗衡愤怒、贫穷、饥饿、失望,还有悬崖、绝境的全部。
“它更像是一次修行,一次漫长的冥想,一次充斥海风、灰尘和日光的精神洗礼——每一步都有回响,有时这回响赐予我们力量,有时它又让我们沮丧。因为每一次向前的脚步,我和茂斯能够依稀看到我们活下去的理由和未来的样貌。带着盐分的海水这一路不仅打湿我和茂斯的躯体,它也不停冲刷我们的回忆,将其棱角磨平,使其不再尖锐。”
和自己的灵*对话,沿海的小径上雷诺与曾经的自己重逢,思索爱,思索生命,思索前方的答案。
这是一部纪录片,在哔哩哔哩上可以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