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条龙的故事(一)黑脉蛱蝶
观察蝴蝶是近几年才开始的一项小爱好。先和阿逸在南通找蝴蝶,来南京后又幸运的遇到陈大师尹大师等一众生活史观察巨佬,非常快乐的被拖下了坑。平时就随便观察观察校园蝴蝶,然后出野外的时候随缘捞几个标本。
我个人最喜欢的还是各种蛱蝶。成虫幼虫都别具一格,个子也不像灰蝶那么小。最有趣的莫过于许多蛱蝶科的幼虫,身上或者头部都带着炫酷的角或者刺,看起来相当炫酷。尤其是螯蛱蝶亚科和闪蛱蝶亚科头壳上的角,很满足我的审美,有种龙的气质,因此有着“小青龙”的雅号。除了形态上炫酷狂霸拽,蛱蝶的行为也是极有趣。不同物种中,叶巢的制作、寄主的选择、进食和栖息等行为都有所不同,有种收集宝可梦、开发新招式的快乐。
生活史中最有趣的又莫过于越冬行为,不同物种会选择不同的方式,在不同的生活阶段度过寒冬。小东西们总是藏的很好,数量又少,想找到它们绝非易事。每破解一个种的越冬态都是让人欣喜若狂,无聊的冬天也就被这精彩刺激的活动充实起来了。等到冬去春来,看着小东西们或殒命风雪,或重获新生、爬上枝头,更加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诸位大师们就这样一年一年,把南京地区的蛱蝶生活史破解的七七八八,尔来十几二十年矣。看到大佬们一张张宝贵而有趣的生活史图片,确实“字字看来都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
南师大仙林校区的动植物资源都相当丰富,蝴蝶物种也不少。加之宿舍、食堂就靠在后山,吃完饭或是起床没课就会去后山逛逛,这两年多少积累了一些有趣的信息,就把蛱蝶的生活史,主要是越冬行为作为一个系列与大家分享。第一次就选择最为常见、了解也较清楚的黑脉蛱蝶。
黑脉蛱蝶成虫黑底白斑,后翅末端带一串红色斑点,
漂亮而有特色。图源万国侯
变色与下树
黑脉蛱蝶在南京的寄主为朴树,一年多代。一龄幼虫没有头壳上的角,二龄蜕皮时长出,幼虫期共五龄。
西瓜状的卵,幼虫已经发育完成
非越冬代的1、2、4龄幼虫,头角上始终具有尖刺,
图源万国侯大哥
但越冬代幼虫会经历完全不同的人生。等到夏末秋初诞生的幼虫成长至四龄幼虫,差不多就到了气温降低、秋风渐起的时候。越冬代的幼虫会在蜕三次皮后,在四龄停滞生长,也显现出与其他代幼虫不同的性状:头壳的角缺乏尖刺,较钝圆。气温逐渐下降,幼虫进食逐渐减少,开始趴在丝垫上,不吃不喝思考人生。随着时间继续推移,绿色的体色也逐渐变暗,直至棕灰色。
形态奇特的越冬代四龄幼虫,体色由绿转棕
等到体色转变完成,寄主朴树也在此时开始变黄、落叶,随着离层的形成,叶片变得易于掉落。与许多在叶片上越冬的物种一样,幼虫用丝把自己选中长住的叶片于叶柄处捆扎结实,以防跟着叶片一起“坠楼”。
为了探索一波黑脉越冬的具体行为和大致成活率,去年秋天我们细细检查了全校的能够到的高度在一米至三米之间小树,怎么也得检查了有一两百株。年11月8日,我们用黄色标签将有幼虫的树进行了标记,总共寻找到11条幼虫(包括一只拟斑脉蛱蝶),拟斑脉似乎更偏爱大树,大致习性与黑脉相似,本次先不做介绍。由于忽略了大树只选了小树,便于来年春天继续观察成活率,最终找到的数量还是较少。
11月8日时,8条幼虫已经从叶片爬到树干上栖息,也有3只幼虫仍停留在叶片上。最多的一株小树上我们发现了4只幼虫。其中,在后山的一株莫名其妙挂着史迪仔玩偶的小树边上,找到一条黑脉蛱蝶幼虫,是我最早发现的一只、离我宿舍最近的一只,也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