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鳗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独家连载犀鸟启示录NO10
TUhjnbcbe - 2021/6/11 1:33:00
济南白癜风医院 https://m-mip.39.net/nk/mipso_7164650.html
每晚6点推送,谢绝媒体转载试试打开下方音乐再阅读

犀鸟落到鼓起的树节上站稳,歪着大脑袋,朝我的方向张望,我心底忽然升起了浓浓的欢喜。它是在向我致意?还是朝我投来怀疑的目光?

我希望它们保持怀疑,保持对世界的警惕,这样就能得到长久的安全,树洞里的小犀鸟也才能安然出窝,一家三口犀鸟,就能平安地飞回森林深处,汇合它们的犀鸟群。

——张庆国

犀鸟启示录NO.10

田野调查,非虚构写作

我国首部对中国和世界观鸟活动进行记录和描写的长篇报告文学

张庆国著

卷四生长二十三、雨水淋湿了答案二十四、悬念何时落地二十五、观鸟节的意义二十六、小蔡五的传说二十七、密大告别江湖二十八、红腿小隼的侠客生涯二十九、一只鹳嘴翠鸟的告别三十、公犀鸟之死三十一、扶贫观鸟经济学三十二、扶贫观鸟环保学三十三、小乐飘然而至三十四、萤火虫幻影三十五、我看到了犀鸟三十六、犀鸟在银河系的星空(今日,全书连载完)

三十三、小乐飘然而至

小乐全名曾祥乐,年出生,我最初去盈江县调查寻访,通过小班的口,知道了小乐的故事,立即跟他联系,请他来到酒店。小乐是江西赣州人,出生于乡村,在故乡湖南读大学,学公共事业管理,毕业后远赴北京,在《中国国家地理》杂志做新媒体工作。那份杂志主推户外运动,介绍环保知识,倡导自然观察,小乐因此结识了一批北京的观鹰爱好者,埋下了人生转折的重大伏笔。

小乐告诉我,北京的观鹰爱好者于每年春秋两季,聚集在京郊的百望山,心潮起伏地观看老鹰迁徙的壮观场面,那里的山谷里,有一条猛禽迁徙过境的最佳观测路线。小乐是单纯快乐并向往自由的青年,回忆起那个让他最早爱上观鸟的事件,不禁满脸泛光。

他的介绍让我增长了知识,从前我只知道大雁会迁徙,后来昆明飞来海鸥,便知道海鸥也会迁徙。那天坐在盈江县的酒店房间,听小乐描述老鹰迁徙,我才知道会迁徙的候鸟极多,包括了老鹰。想象中大群老鹰张开宽大翅膀,飞过北京郊区的天空,场面之浩大雄伟,令我神往。

我后来查阅资料,获知北京的户外运动爱好者最喜欢“香八拉”这条线路,即从香山前往八大处的户外活动线,这条线靠近市区,交通方便,风景优美,古迹多,沿这条路线前进,经过好汉坡,可以到达一个叫打鹰洼的地方。

好汉坡地名雄壮,打鹰洼更有杀气。打鹰洼这个地名,是人类早期捕鸟驯鹰史的见证,记录下了草原游牧民族长期猎鹰驯鹰的喜好。北京曾是古代契丹和女真族的都城,即辽国和金朝之都,这两个游牧民族都爱驯鹰,猎人与鹰的感情很真诚,捕鹰事件却是鹰的不幸遭遇。

早年猎鹰量大,猎人前往北京郊外的百望山洼,在老鹰迁徙线路上等待,当老鹰利用山洼的上升气流滑翔,成群结队飞过时,就动手捕猎。现在猎鹰被禁止,人们只能在春秋两季去北京的百望山公园遥望,向苍茫天空送去崇敬的目光,远望群鹰连接成线,从半山的天空中雄伟飞过。

《犀鸟启示录》内页—

小乐告诉我,大部份猛禽是候鸟,夏天会离开南方的迁徙之地,返回北方繁殖。这些肉食大鸟喜欢北方,是因为那里人迹罕至,食物充足。但北方的冬天冰冻三尺,万物萧条,鹰迁徙南方,才能获得食物和温暖。

盈江县冬天的农田旁,也有迁徙而来的老鹰站在树上,密切注视在田里犁地的人,待犁头翻起的泥土下蹿出老鼠,老鹰就从田边的树上飞下来啄食。夏天到来,北方冰雪融化,万物生长,那些迁徙的鹰就从盈江县的天空中消失,返回俄罗斯的西伯利亚。

听小乐讲得头头是道,我请他解释自己爱鸟的原因,他迟疑一下,自我分析认为,因为幼年生长在乡村,与自然较为接近。我认为这个回答只有一半正确,他和父辈的乡村生活经历中,应该充满了一些饥饿记忆,在那些饥饿记忆中,大自然给村民提供的美感,多半与食物有关,能吃的就是好东西,动植物皆如此。这也是中国乡村包括城市平民,长期缺乏动物及生态保护意识的重要原因,饥不择食,对自然环境会造成相当程度的破坏。

小乐出生于改革开放之后,中国乡村的生活变得富足,但饥饿记忆沉淀于血液,不会很快流失,还会附着在身体里,不知不觉地干扰他的行为。观鸟这种爱好,无用而怪异,在中国是一个新玩法,很难在他的生活中自然而然地产生。他的根本改变,来自于大学毕业后的职业经历。

恰是因为大学毕业去北京的《中国国家地理》杂志工作,使小乐获得了最新的国外观鸟信息,接受了先进的环保思想,从而激活了幼年乡村生活中积累的自然情感,精神了有升华,爱上观鹰观鸟及自由行走的旅行生活。

观鸟的鲜活玩法,保持了与大自然最近距离的快乐交融,其中的知识与思想,让他着迷并高度兴奋,自由宽松和无拘无束的乡村记忆被唤醒,这使他在北京城里的谨严规范工作中,渴望出走,外出玩一次自然观察旅行。

他通过研究,获知云南鸟资源丰富,年决定出行,暂时离开北京的《中国国家地理》杂志,来云南做边境观鸟的自然环游。上网查信息,他获知了打广告愿做鸟导的云南盈江县人小班的电话,两人相识,成为好友。

粟喉蜂虎。喉部是粟红色的,故而得名,有人将它称为中国最美丽的鸟之一。飞行技术高超,能在空中做出急速飞行、滑翔、悬停、回转等高难度动作。绘图:汤贺然

年,小班被早局长发现,调出电视台,专门负责盈江县的观鸟工作推广,欲创办首届观鸟节,邀请小乐做志愿者。小乐十分兴奋,欣然赶来,爱上了鸟资源极其丰富的云南盈江县,从此留下成为新盈江移民,跟小班共同创办了盈江县观鸟协会。

小乐在云南还收获了爱情,他的妻子也是外省人,在云南西北部的迪庆藏区高山植物园工作,同样喜欢漫游,迷恋大自然的风清气爽。小乐跟她在云南德宏州的一个生态志愿者活动中相识,结伴来到盈江县,结婚生子。几年之中,小乐已在国内观鸟圈有了名气,现在妻子暂时在家做全职母亲,小乐做鸟导,快乐而充实。

小乐这个鸟导,包括他的妻子,来盈江定居,不是为了挣钱。小乐在北京,有固定工作和稳定的工资,他的妻子学建筑设计,也曾在北京一位建筑教授工作室里工作,收入可观,前景很好。可他们双双放弃中国一线城市的生活,走近云南乡村,亲近高山深处的原始森林,选择了另一种日子。

小乐是大学生,做鸟导做得跟村民不同。村民是观鸟地的原住民,旅游向导,生活服务员和劳动力提供者。小乐在网上打广告,建个朋友圈,带团出行,专业讲解,安排吃住行。

他是观鸟专家和摄影家,对以鸟为线索的所有动植物及其生活环境,不断进行专业研究,熟悉观鸟地的自然地理面貌、气候特征、鸟类分布、独有的两栖类爬行动物甚至特殊昆虫。

小乐告诉我,这几年拼命学习,仿佛重修了一个专业。他熟悉盈江县的鸟和动植物,还研究了整个云南高原的地理气候和动植物分布,曾经带自然观察旅行团去过最神秘遥远的云南怒江州独龙江乡,那里曾因交通封闭长期与世隔绝,空寂的山垭翻过去就是西藏,玩自然观察旅游很刺激。

年,小乐带着妻子和刚出生的儿子,从盈江县城搬走,住进石梯村了。不是偶然去住,是长租了一个农户的家,大兴土木装修,要盖自己的家。

我获知这个消息,非常激动,赶紧与他联系。

可是,小乐的电话打不通,我发他

1
查看完整版本: 独家连载犀鸟启示录NO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