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鳗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田潇鸿母亲山印记6
TUhjnbcbe - 2021/5/27 20:11:00
北京医院治手足癣 https://m-mip.39.net/baidianfeng/mipso_8833646.html

长篇纪实散文《一座山的铁骨柔情——印记黑茶山》

森林居民(1)

森林里的主要“居民”,就是那些大大小小的动物。每天大摇大摆露脸的无疑是大中型动物,这些动物的喜好各不相同,有的喜欢大块吃肉,有的只吃青草、树叶之类。吃草的素食者,最终又进了荤食者的胃袋。弱肉强食,优胜劣汰,自然界每天上演着追逐、厮杀的系列剧。捕食者,同时也是被捕杀的对象——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各种生物通过一系列摄食关系,被固定在食物链的序列中,循环往复,相互制约,从而维系着生态平衡。

金钱豹

黑茶山生态林区没有老虎。山中无老虎,花豹称霸王。这花豹就是金钱豹(又叫华北豹),战斗力极强,仅次于东北虎。外国人称之为远东豹。在国际自然保护联盟的红色名单上,远东豹被列为渐危物种,目前数量在全球范围内明显减少,在一些国家已经灭绝。但近年在我国山西、陕西等林地又发现了不少,数量有回升的趋势。

山西吕梁自古是金钱豹聚居的地方。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黑茶山周围的居民常能发现豹子的踪迹,晚上睡在窑洞里都能听到它在半山腰喘着粗气打呼噜的声音。进山采药和打柴,说不定哪天就碰上了,吓得全身抖擞,赶紧绕道逃开;带狗进山,远远听见豹子的声音,人还没怎么着,狗已经软得趴到地上,吓得尿了一摊。可见这家伙的震慑力有多大!

小孩子晚上一哭,大人总会压低声音说:“别哭别哭,再哭老大(读dai)来了。”小时候,一直不清楚大人们常说的这个“老大”指啥,以为是妖怪什么的,直到最近几年才明白过来。其实人就是心虚,豹子并不把人类当成攻击的对象。一些发生的事实证明,花豹面对人类时显得善良而君子,它坚定地认为人类这种两条腿走路的高级别动物应该被尊重,并且必须去尊重。各走各的道,谁也不碍谁,不就那么多年过去了?

还别说,金钱豹这东西真算个尤物,如果举行个动物选美赛,绝对是第一。梅花型黑色环斑铺满全身的黄色皮毛,颇似古代的铜钱,所以称为金钱豹。它的脊椎骨长,且有伸缩功能。华丽的服装包裹着流线型的体态,长长的花尾巴末端向上朝里翻着卷儿,飞奔起来,像闪电一样迅疾;又像流水一样波纹起伏。哇塞,那才叫个帅!

光有漂亮的外表,那也难以服众称王。金钱豹有足够的能力支撑起王者的荣耀,它是海、陆、空全能选手,上天入地无所不能。把树干当成垂直高速公路爬上爬下,常隐蔽于树冠,等猎物路过时,突然来个猛虎下山;或从树冠中腾空一跃,把老鹰逮个正着——请注意,虎大哥可没这等本事!

夜间捕食,一双蓝色的眼珠子,就像两只小灯泡,贼亮贼亮的。它还是动物界的短跑冠军,偷袭是其拿手好戏,攀爬和跳跃是惯用的手法。它能成功越过6米宽的沟渠,跳上3米高的峭壁。对它来说,身手利落地解决一头肥大的野猪,干掉那些空中飞的、水里游的,都不是什么大问题。它几乎没有天敌——如果人类不是的话。

狼是最不陌生的野物。它的繁殖能力强,存活率高,在农村与狼相遇并不困难。它还喜欢吼叫,晚上时,人们常常能听到来自山野的狼的叫声。“狼来了”的故事在上个世纪(20世纪)的农村很多。

狼的叫声很凄厉。几乎每天晚上,山下村民都能听到山野传来的刺耳声音。一只狼朝着月亮仰天长啸,即刻就能得到别处同类的响应。那啸声有时长达一分钟而不中断,婉转凄凉。狼不是歌唱家,不应该是在练声;不喘气的长音也不像是在交流信息。

没错,它们一定是在哀悼每天失去的亲人——就像人类朝天开枪,以纪念烈士。

狼凶残又果敢,当危险出现时身上的毛发全部会竖起来,做好勇敢应对的准备,始终表现得不屈不挠。它们懂得团结合作,很少单打独斗,凝聚力、执行力都很强,所以老虎也斗不过群狼。

所谓群狼,就是狼家族成员的组合,也就是一对成年狼和它们的后代,再加一些投奔而来的亲戚。这很像人类的宗亲制。群狼的领导者,就是其族群的创始人——尾巴高高翘起,显示其领导权威的公狼和母狼夫妇。生活在北方的狼在冬天需要将几个家族组合成一个大的集团(就像人类这些年时髦的各类集团公司),成群结队地去捕杀鹿、野猪、狍子等有蹄类动物,以便在寒冷的月份里生存下来。

雪后的山庄,一大早人们会发现昨夜有狼“来访”过。有经验的农人一下子就能分辨出雪地上的印迹:狼在前行时会收紧自己的脚步,后爪往往踩入前爪的爪印中,所以它的爪印总是排成一条直线。

在黑茶山山区,狼可没留下什么好名声。它们喜欢偷鸡摸狗,做事毫无底线,没有君子风范,掏鸡窝、叼小孩、袭路人,成了常有的事。到了六七十年代,人们终于等来了复仇的机会。随着一种新型的农药研制出来,大规模的捕狼运动在各个村展开连环战。终于,狼再也不露脸了——好像被斩尽杀绝了。

吕梁山上现在还能见到狼吗?答案是几乎不能了。

猞猁

漫步森林,当你发现一只长得像猫,但体型比猫大,尾巴很短,四肢粗壮,耳尖耸立着一簇黑毛——这就是猫科动物猞猁。俗称山猫。

猞猁性情狡猾、谨慎,是一种凶猛的食肉动物。喜欢独居,昼伏夜出。白天躲在树上睡觉,夜晚进行“丛林作战”。

别看它个头小,毅力却惊人,对饥饿和严寒有很强的忍耐力,为了等待一个猎物可以在冰天雪地里静卧好几天;其攻击力也不可小瞧,敢于对准个头大的食草动物鹿、狍子、野猪下手,很有几分金钱豹的气魄。它能跳过5米宽的沟;能自如敏捷地爬树;情况紧急时可游过一条宽的河。它还有一招,就是在敌强我弱时,采用装死的战术躲过一劫。真是个聪明机智的家伙!

然而,最让你佩服的还在后头。猞猁这个不大的物种,狼都无力对付。森林中猞猁密度大时,狼群里的幼崽很难活过一周岁。猞猁和狼,不是吃与被吃的关系,而是一对食物和领地的竞争对手。每年2~4月份,猞猁进入交配、育雏期,这时候它们会全力清理自己领地内的独狼,并对怀孕的母狼下手;还会趁虚进入狼的巢穴,咬死窝里的幼崽,掐断狼的根。在猞猁繁盛的地方,狼和狐狸的数量都明显下降。猞猁的这种行为,不是捕食的需要,而是为了更好地生存。

用杀戮的方式清理对手,使自己的孩子们得以安全地出生,长大。猞猁真是谋略家啊!

(图片来自百度)

更多精彩阅读

田潇鸿/母亲山印记(1)

田潇鸿/母亲山印记(2)

田潇鸿/母亲山印记(3)

田潇鸿/母亲山印记(4)

田潇鸿/母亲山印记(5)

扫描

1
查看完整版本: 田潇鸿母亲山印记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