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是发电机和电动机的联合体吗?
《中国青年科技》年第4期(7、8月号)
乔阿光编译
关于地球磁场是由地球内部电流运动产生的说法早巳有人提出过,而两位俄罗斯科学家对地球的电动力学结构提出了新的假说。从而使地球的自转、地磁极的偏转、大陆板块的漂移、洋流的产生、台风的形成、全球洪水等一系列问题有了新的解释。
地球电机如何工作
从电动力学观点来看,我们这个星球和以共同磁场相联的磁流体发电机和单极电动机的联合体类似。
地球磁流体发电机的结构虽与类似的技术装置不相似,但能量产生过程遵循相同的规则,技术上的磁流体发电机有一条槽,槽中等离子体以极大的速度运动。超导线圈产生一个围绕等离子体的磁场,结果在相应的线圈中产生负载电流。
在地球磁流体发电机中的电流是地核电流I核和辐射带电流I辐,辐射带电流I辐在成层岩石圈和接近地球的太空相交界处接通。在此处太阳风和宇宙射线的粒子被地球磁场捕捉,他们释放出自己的机械能产生电能。正是这种电能在上亿年中支撑着地球电动机的工作。
电能从地球磁流体发电机输送到地球单极电动机上。此单极电动机的定子由地球固态的铁核和硬壳构成。而转子是液态的岩浆,它在地核和地壳之间沿着复杂的螺旋轨道运动,在地球单极电动机中电能转为机械能的过程和用泵吸金属的磁流体泵的工作过程相似。
地球中的横向电流
如在所有的电动机中一样,在地球单极电动机中也产生电枢反应造成的横向电流I横,它在垂直于纵向电流的平面中流动,并在液态岩浆和地球硬壳的交界线上接通。由于纵向电流和横向电流的相互作用,产生了使地球绕自轴旋转的电磁力。
换句话说,地球磁流体发电机从宇宙中汲取能量,把能量传递给使地球转动的电动机。
地球中存在横向电流的说法暂时还没有通过直接或间接的测量得到证实。把横向电流引入我们所设想的地球的电动力学模型仅根据电动力学的基本原理。而这样可以对许多全球性问题给以合理的解答,比如横向电流使地球磁场变形,使地磁轴偏离地轴10°~11°。在电动力学中类似的现象叫电枢反应。在工业用直流电机中磁轴的偏转刚好是这样的角度。
横向电流影响大陆板块迁移
横向电流的投影在地球的平面展开图上的形状呈正弦曲线。其位置对应于地磁轴的现代位移,这就解释了大陆板块复杂的迁移现象。因为南半球和北半球磁场方向不同,而横向电流I横的方向依旧,由此产生的力也就按简谐振荡定律变化。这样大陆板块就力求绕着赤道平面旋转,在亿万年间发生了复杂的位移。
上面提到的的正弦曲线和巨大的洋流如墨西哥湾暖流和太平洋暖流运动相近似,这一理论解释了它们的产生。横向电流不仅在地核中接通。在许多地方,岩浆从大洋底部的表面上喷出,部分横向电流I横(和地壳中电流平行)就在含盐的导电的海水中接通。成百上千年来这些电流吸引了大量海水,形成了一些基本洋流,这些基本洋流又派生出次级洋流和气流,再加上地球的旋转,温度的变化,海水的含盐度和其他因素的变化构成了复杂的洋流图象。
横向电流影响台风的形成
横向电流在两处和赤道相交,在这两处横向电流离纵向电流最近。地球上这些能量活动区相互移动了°。现在的能量活动区在太平洋东部地区、菲律宾群岛处,这里是台风的发源地。台风的产生不能仅用热物理和力学定律来解释。台风的能量接近三至四个原子弹爆炸的能量,在有限的空间里一月之内集聚这样大的热能是不可想象的。而且一年中在每个能量区要形成十多个台风。
从电动力学的观点来看,台风的能量是在地球电动机运转过程中释放出来的。假如这一设想正确,水和空气的旋涡的形成应发生在地核和辐射带之间强大的电磁作用。
关于台风的电磁性质的设想建立在利用地球磁场获取电能的技术设计基础上,假如在上述能量活动区的任一个中安放一个用超导材料制成的大直径的线圈,那么线圈上将产生不同频率的电流,这种电流在整流之后可以用来给工业设备供电。
在地球电动力学模型的设想中磁流体发电机和单极电动机相互联接,它们之间的联系既有直接的电学途径,也有通过地球磁场的电磁途径。辐射带的能量和地核电流I核、、横向电流I横的能量可通过电磁辐射相互交换,不用直接接触。这个能量交换过程可成为旋风和反旋风、龙卷风和陆龙卷风产生的原因,他们虽不像台风那样强劲,但有共同的基础——地球电动机运转过程中释放出来的能量。
妨碍地球电动机稳定工作的原因之一是月亮的影响,月亮绕地球的运转造成惯性矩的周期变化,这导致了电流的变化和地球绕自轴转动速度的上下波动。
横向电流和地球上的冷热区
横向电流确定了北半球和南半球的热区和冷区的界限。炽热的岩浆在地核和它的电流I核、附近被加速,沿着螺旋轨道向上运动,在热区接近地球表面,在冷区落向地球内部。
在北半球热量从地球内部的释放发生在欧洲大陆块和大西洋中。冷区占据了西伯利亚和北美。在南半球热区位于澳大利亚和太平洋,而冷区则在南美、南非和印度洋。在北半球热区和冷区由永久的冻土带划分,在南半球这条界线是南极洲的冰线。
这样在同一纬度地区,其气候差别在一定程度上可用岩浆的螺旋运动,即地球单极电动机的转子的运动来解释。当然太阳的直射,海流和其他因素有决定性的作用,但地球的电动力学效应在此所起的作用也不居于最后。岩浆的螺旋运动的被破坏可能导致热区和冷区的换位,北半球冷极移到了沃洛格达和彼尔米(均为前苏联城市)一带。而远东西伯利亚变得相当暖和,所以从前苏联的欧洲部分迁来了不少居民。
横向电流和神秘的大洪水
学者们在研究地球形成过程中的规律性时发现了地球形成过程中的2.6万年的循环周期。这一周期和大陆漂移,地球的旋转轴的倾斜度的变化以及其他的全球性事件有关。我们的假说把这种循环和地球的电动力学模式联系起来。横向电流沿着地球内电阻最小的路线流动,但这条路线不可能永久不变,而是周期性地改变。可以假设假如地球有个理想的球面,横向电流即会均匀的移动,2.6万年绕地球运动一周。而由于电阻不均匀,横向电流的位置变化也不均匀,但每1.3万年(半圈)就变到相反的方向上去,而相对于地壳和大陆的位置依旧不变。
横向电流相当迅速的变化影响到地球的磁场,导致强大的磁暴,使磁极移位,在北半球这一变化过程可能导致磁极向北冰洋的东部地区迁移。根据这一过渡状态的强度,甚至会使纵向电流方向发生短暂的变化,或如工程师所说,发生了电流方向的颠倒。这对基本洋流的方向造成影响,导致对洋流和大气流的循环路线的破坏。
横向电流I横方向的更改造成了作用于大陆板块的力的变化。这是地球上许多地区造成强烈地震的原因。横向电流I横的方向逆转对台风运动也产生影响,在菲律宾地区的台风南移,在加勒比海地区的台风则北移。
最后一次全球洪水发生在距纪元元年的1.1万年。假如加上本世纪的2千年即为1.3万年。这就是说在本世纪将发生横向电流的方向变化,即到了发生全球性震荡的阶段。
这一震荡周期分为三个阶段。在初潮,和横向电流变化相关的电磁变化过程相当快,地球绕自转轴旋转的速度放慢,释放出大量的能量。
地球的动能约为7×千瓦/时。一年总共减慢一秒钟。这种减慢释放出的热能的数量级高于一年中由于人类活动所产生的能量。这便造成了全球平均温度的提高,气候普遍变暖,冰地开始大量溶化,洋面逐渐提高,至年的普遍升温将使低地地区被淹没,发生全球性的新的洪水泛滥。这种情况大约个世纪重复一次。它标志着地球发展中的重要阶段。
在第二个时间较长的阶段中地球重新加速开始降温,冰地在新的地点出现,其面积超过以前的冰地范围,洋面渐渐下降。
第三个阶段是稳定时期,以电动力学过程的稳定为特点。气候将和近几千年相似。只是冷区和热区换了地方,使地球上大部分地区气候改变。
当然我们这个地球的电动力学模型仅是假说,但它要求不同学科的学者们予以重视。
责任编辑田蠡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