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杨川观新闻记者范芮菱
5月6日,川观新闻记者从泸州市合江县人民检察院获悉,因非法捕捞,贵州赤水市、四川合江县多名当事人在两地法院、检察院、相关行*机关和当地群众的监督下,将近6万余尾中华倒刺鲃增殖鱼苗投进赤水河畔,为自己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补过”。
此次放生的增殖鱼苗,由赤水、合江县两地人民法院、检察院共同组织,旨在引导两地多起非法捕捞水产品案件的当事人主动承担生态修复责任。“谁损害、谁修复”是办理破坏生态案件的重要原则,案件当事人亲自参与增殖放流活动,具有教育与影响的深远意义。
“我现在为自己当初的非法捕捞行为感到懊悔,只能通过放鱼弥补我的过错,希望大家以我为戒,千万不要非法捕捞。”近日,涉嫌非法捕捞水产品案的被告人王非(化名)一边缓缓的放流鱼苗,一边愧疚地对检察官说道。
这番对话的由来,还得从去年说。年11月7日,王非(化名)两次在合江县真龙镇集中村赤水河流域“鲤鱼壕”河段,使用自制电鱼工具(蓄电器、升压器、铜芯线、舀网等),以电击方式非法捕捞中华倒刺鲃5条,共计重约5斤。后被公安民警在其家中抓获,现场查获电鱼工具一套、鱼获物中华倒刺鲃3条。王非到案后如实供述自己的犯罪事实。
近年来,因禁捕工作大力开展,赤水河川黔结合段生态恢复有所改善,鱼类种群从此前的种恢复至现在种。但是,在非法捕捞、水域污染、挖沙采石等活动的威胁下,赤水河的整体生态系统依然是敏感且脆弱的,需要得到更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