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条小鱼,养了应该有8年以上了。
甚至一直不知道它们的品种,这才在网上开始查证,判断应属于“草金鱼”,又称“金鲫鱼”。说是所有金鱼的祖先,适应力最强,是家养金鱼的初级首选。
一直养得很粗,二次供水的自来水直接就上;并且这么多年连个捞鱼工具都没有,每次换水都是直接用手抓。它俩一只颜色要红一点,而另一只要浅色一点。浅色那只很好抓,似乎早已习惯了这种粗暴换水法;但红的那只则经常需要满鱼缸地追,像个淘气的、总也不肯乖乖听话的孩子。
养久了之后,两条鱼似乎也通了灵性,夏天见人从鱼缸旁路过时,会不停地叭叭小嘴弄出声响来要食;冬天要食则很少,不太爱动。
但就在这个冬天,发现浅色那只的肚子明显大起来了。上网查阅学习说,要么是生病了,要么是可能要产卵了。我想了想,如果因环境污染生病,不应该只有一条鱼,所以好奇,难道是要产卵了吗?
于是,在各方“专家”们的指导下,专门去买了水草回来。又把农夫山泉12L的大水桶改装了一下,让两小鱼住进了大房子。再把它们搬到能享受到阳光的窗台上。
很好奇接下来会发生些什么。
真的会产卵吗?
那条颜色更红的恰好也会是公鱼吗?
会有小鱼孵化出来吗?
我能养活它们吗?
……
产卵第1天因为网上说金鱼产卵多在4~5月,气温23度左右,所以虽然做好了准备,但是一点预期都还没有。就这样,过完了春节。
但是在2月18日中午,忽然就发现,水草上多了很多密密麻麻的小点出来。
产卵第1天透明小芝麻点(建议点开图片放大了看)
马上开始广读文献,判断这确实是小鱼产卵了。只是网上说金鱼一般是要4~7月间才产卵的,最重要的条件是温度应当达到20度左右。不过,“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看来最佳的判断标准应当是樱花盛开。
虽然目前只是2月,但城市里的樱花确实开始进入花期了。看了看手机上显示当天温度为16度,但是室内应当更温暖一些。
文献描述金鱼的产卵时间多在凌晨4点到上午10点,雄鱼会对雌鱼进行非常激烈的追逐,然后雌鱼排卵,雄鱼追在其后进行排精。因此,鱼卵的受精是在体外、在水中完成的。
不过,这难得的过程都已经被我遗憾地错过了。幻想在将来的人工智能时代里,是不是能有个小屏贴在鱼缸外,上面写满了小鱼想对我说的话。
刚产出的卵就像图片那样带点乳白而透明,跟芝麻点差不多大,大部分都密密麻麻地附着在水草上,少部分的则落在水缸壁和底。
雌鱼-肚子果然变小了-由于不确定另一条鱼的性别,所以当时根本还不知道这些卵是否真的能受精和孵化出小鱼呢?
两条鱼在水缸里还是安安静静的样子,想着产卵一定很累吧,于是非常不懂事地喂了一点点鱼食进去。(根据后来查到的知识,这是非常错误的做法。产卵后的鱼非常疲累,它们需要的只是休息)。
当天最正确的判断,是立即出门去买了捞鱼的工具回来,把两条亲鱼和鱼卵分开了。因为文献说亲鱼有可能会吃掉鱼卵,而当时那样的情况是无论如何再也不敢用手去捞鱼的,并且分离鱼卵也是非常不现实的。
将亲鱼和鱼卵分离雌鱼的肚子明显变小第1日的芝麻小点你们快快长呀产卵第2天第2日的鱼卵相对第1日似乎变化不大。但看得出来一些鱼卵正在变得白色而不透明,另一些则开始变得更透明而不容易被发现了。
第2日的小鱼卵文献说没有受精的鱼卵会变成白色,而受精的会透明。但再一次地,纸上得来终觉浅,只有真正经历过了才能恰当判断出“乳白色”和“透明”的浓度差别。在第2日,两者的对比并不十分明显,所以还是略略担心,因为并不确定另一条小鱼的性别,不知道它是不是能够排精。
产卵第3天第3日的意义十分重大,能真切感受到文献里说的“未受精卵”和“受精卵”的差异了。
乍眼望去,乳白色的小芝麻点相对前两日变得十分醒目,它们都是未受精的鱼卵。
“受精卵”是透明的。并且在第3日,可以看见卵泡里面有小黑点了——据说,那是小鱼的眼睛。慢慢地还能看见卵泡里蜷着一条细长的黑线,那是小鱼的脊柱。
透明卵泡里有了小眼睛和脊柱“未受精卵”则真是白得非常明显了。远远望去,入眼的都是白色的未受精卵,受精卵则因为透明而很难被发现。——不知道这是不是也算自然界的一种保护色呢?
因为终于见到了透明卵泡里的小黑点,这下放心地知道毕竟还是有受精卵的,也终于可以肯定这一对亲鱼是一公一母,完美一对了。阳台上,暖暖享受阳光的,是这鱼儿一家。
第3日-AHAPPYFAMILY-接下来,就期待不知道小鱼儿会在什么时候能够孵化出来了。
TOBECONTINUED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