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鳗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濒危动物的灭绝,对我们的日常生活会造成什
TUhjnbcbe - 2021/4/30 10:44:00
北京都有哪些白癜风医院 https://wapjbk.39.net/yiyuanzaixian/bjzkbdfyy/
如果濒危动物灭绝,对日常生活最大的影响应该是终极问题的答案将会变得模糊不堪——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要到哪里去?濒危动物的保护一直以来都面临着公众的困惑——我们为什么要这样做?这个问题的答案也随着生物学和生态学的进步不断地发生改变。上世纪60年代,生物学家们用“为了自然而保护自然”来回答这个问题,而随着生态学知识的进步,我们逐步在用“为人类而保护自然”来回答这个问题。事实上,我们更应该用“天人合一”来回答这个问题,人类并不会脱离生物圈存在,人类需要阳光、水和空气,它们同时也孕育了在生态系统中被称作生产者的植物和自养型生物,自养型生物利用太阳能,将无机物和成为有机物,进而为包括人类在内的动物提供了食物。而分解者又会把动植物产生的遗迹和遗体等分解,为自养生物的营养来源,这就是一个简单的食物网的概念。海洋食物网示意图在整个生态系统中,大家相互依存,环环相扣。在自己的生态位上扮演着不同的分工。每种生物都有独特的能力才得以在地球漫长的历史上留存,与今天的智人会面,并组成了现在的生物圈。人类一直致力于建造一个封闭的简单生态系统来维持生存,最近成功的案例叫做“月宫一号”,这是优秀的人类空间生存解决方案,它从浩如烟海的现生生物中选出了合适的物种构建出完美闭环,解决了眼下的生存问题,把科幻变成了现实,这是人类成功利用生物多样性的典型范例。但是这种稳定的生态系统没有办法应对环境的剧烈改变。在我们生活的地球上,有数量巨大的物种依靠自己不同的行为方式构成了一个稳固并足以应付绝大多数波动的生物圈。在生态学中,这被称作抵抗力稳定性,当构成一个生态系统的物种越复杂,生物之间的关系越紧密牢固,其抵抗力稳定性也越高,能够应对的风险也越大。而濒危的物种,就是生态系统最容易出现破口的位置。上个月我去往香格里拉白马雪山拜访了滇金丝猴,它们是比大熊猫更稀少的动物,仅分布于金沙江和澜沧江间面积约2万平方公里的狭窄地带,现存种群数量约为只。是栖息地海拔最高的非人灵长类动物。在兴奋的奔跑过程中我出现了强烈的高原反应,而滇金丝猴却悠然地在树丛里荡来荡去,怡然自得。滇金丝猴来源:

平老虎滇金丝猴分布的海拔非常高,在-米之间,其特殊的仰鼻造型和香肠一样的红唇令人印象深刻。人类活动的加剧使得滇金丝猴的栖息地遭遇了巨大破坏,种群数量也在下降。然而滇金丝猴至少能够给出一个问题的答案——灵长类哺乳动物依靠什么能力可以在高海拔地区悠然生存,我们目前并不知道这个答案,但是我相信未来一定能够了解,谜底终会有揭开的时刻。我们并不清楚滇金丝猴体内是否存在着类似西藏人的EPAS1基因,还是滇金丝猴仅仅依靠其仰鼻的特性就可以适应低氧环境,当谜底揭晓时,我们应该会为人类应对高原反应展现一条新的可行道路。一旦滇金丝猴彻底消失,其生态位的空置将会发生不可预知的变化,植物的生长可能会失序,滇金丝猴的主要食物松萝可能会更普遍地分布,这种树挂地衣可能会对植被产生危害,而既有植被在没有捕食者的压力下也可能会无序竞争。我们目前对各种动物的了解依然非常少,依靠对飞行生物的观察,我们制造出飞机这种高效的通航工具,依靠对蝙蝠的了解我们设计出雷达并以此来确定飞机的位置。那么鸭嘴兽、鲨鱼、电鳐和电鳗等生物对电场的利用能力会不会启发我们对电场加以利用呢?每一个物种都是一个活着的基因库,保存了巨量的遗传数据。例如格陵兰鲨是最长寿的脊椎动物,平均年龄高达岁,我们不清楚原因。鲸鱼和海豚可以依靠声波沟通并且鲸豚的脑部沟回比人类更加丰富,我们也不知道原因。但是杂交水稻的成功部分归功于野生种质资源是无可辩驳的事实。我们应当好好保护这些物种。它们代表了未来的可能,可能用于药物,有可能用于食物,也许还会用于基因治疗。不仅如此,它们也可以让我们回看到历史。灵长类的进化各种生物在漫长的地球演化中学会了与人类并不相同的方式来与外界环境相处。它们各自拥有独特的能力来适应环境,并且在繁殖过程中产生了不同方向的基因突变,人类从灵长类中分化的原因和具体路径还尚未清晰。如果此时我们的近亲黑猩猩或者倭黑猩猩(它们都属于濒危物种)消失不见了,那我们将会以怎样的方式来回答我从哪里来呢?黑猩猩来源:wikipedia灵长类动物的大脑在脊椎动物中是最特别的,只有灵长动物的大脑半球可以包裹小脑,个中原因也依然有待挖掘,这就需要我们对不同种类的脊椎动物进行对比,例如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和哺乳类。而四足动物的起源被认为是另一种濒危动物——矛尾鱼。这种偶鳍有肉叶和骨骼的鱼类被认为是四足动物的祖先,而再往前看,四足动物由脊索动物进化而来,而研究脊索动物的模板生物文昌鱼也是一种濒危生物(虽然这尚未得到IUCN的认证)。不同的物种对现有的环境给出了自己不同的答卷,智人看起来是当下地质环境的最优解,也占据了生态系统中的优势地位,但是智人的成功是如何做到的,我们依然需要对比其他物种的答卷来给出答案。其他物种面对环境的解决方案也能给当下的智人以启发来更好地适应环境,它们的能力也可以让智人参考未来在面临环境剧变时如何应对,例如蓝细菌依靠强盛的种群存活20多亿年,鲎和贝类依靠装甲躲过了生物大灭绝。一旦失去了某些濒危的生物,对于生物多样性的打击是难以挽回的。物种多样性、遗传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都会遭遇到破坏。目前来看由于生物圈有足够多的物种和足够复杂的种间关系来构成其稳定的抵抗能力,而且一个生态系统的演变往往需要数十年的时间来观察,濒危动物的灭绝,对我们日常生活的影响目前来看很少有立即而直接的。但人类探索未来的思路和可能性会趋于保守,我们从青蒿中发现了可以治疗疟疾的青蒿素,利用野生作物的基因来改良农产品,利用仿生原理设计制作了现代化的设备。我们也会对各个物种进行详细的研究来确定其种族在地球上的历史。当每一种濒危动物消失,就意味着对物种对这个世界的回答少了一份,生存之路少了一条,未来的可能性在减少。月初当我走过北京动物园澳洲动物区时,那里有一个笼子,挂的标牌是袋狼。第一眼看到标牌,我无比兴奋地向笼子里面望去,空空如也的笼子让我变得清醒而失落,内心五味杂陈,想说点什么却有口难开,我想这就是濒危动物灭绝对日常生活造成的最大影响吧。一想到这种动物灭绝了,就会想到它的生物进化历程无法确定了,想到围绕着它生活的物种会遭遇剧变。想着这一去即是永别,再也见不到了,想着我们再也没有办法了解它们在野外的样子了。想着要挽回,却再也无能为力了。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濒危动物的灭绝,对我们的日常生活会造成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