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口有着深厚的码头文化。岳口地处汉江之滨,水陆通衢,历来是江汉平原的重要商埠港口,在内陆地区进出口贸易上占有一席之地。历史上曾以出口粮、棉、油、丝绢、棉布、兰印花布、铜锁等货物,以进口瓷器、陶器、日用百货、五金杂货、水果山货等名噪一方。乾隆时期,晋、陕、湘、赣、苏、浙、皖、闽、鄂在此设有商帮会馆,加上岳口本地会馆,形成了以十大商帮会馆为特色的码头商贾文化。光绪年间,全镇仅花布行就多达70家。
随着港口的开放,到民国时期,外国商人纷纷涌入,英、美、俄、德等列强在此开有十余家洋行;至民国28年,仅日本人就在岳口开有8家洋行。随着外国商行的涌入、洋货的增多,一些文化符号也发生很多变化,比如,洋烟、洋火、洋油、洋钉、洋布、洋绸子……等等,凡是与外国人有关的都冠以一个”洋”字,以至于后来出国都叫”留洋”。岳口有各类寺庙祠堂、书院会馆大小古建筑物40多处,只不过因为种种原因,多数都不同程度地遭毁坏,完整保留下来的不多。比如,老岳口中学校址就是一座古庙。正是因为岳口码头文化深厚,岳口曾有“小汉口”之称的美誉。
岳口美食文化发达。味乃人之本。锁住人的味蕾,就留住了来往游人。岳口人深谙此道,主要得益于长期的码头文化积淀,经济繁荣,商业发达,人口流动性大,形成了岳口饮食兼收并蓄、独特多样的鲜明特征。
岳口美食独特之一:食材得天独厚。汉江流经岳口不仅滋润岳口大地,也恩赐岳口众多天然食材,仅野生鱼鲜就多达20余种,尤以襄河鮰鱼最为名贵。此外还有桂鱼、杆鱼、黄古、麻姑愣子、摸泥滚子、红尾鲤鱼、鳊鱼、青鱼、刺泥鳅、泥鳅、鳝鱼、甲鱼、河蚌、河虾、螃蟹等淡水河鲜,还有猪獾、狗獾、野兔、野鸡等野味。有茭白、菱角、茨菇、莲藕、荸荠、鸡斗米、水芹等水鲜时蔬。
岳口美食独特之二:岳口人喜食鱼类,偏好特征是春食鲫、夏吃鲤、秋煎鳊、冬熬鮰。其中最为喜好的是冬鮰鱼。在众多食材中,冬鮰鱼最为名贵,多用来招待最尊贵的客人。鮰鱼亦称“江团”,体色浅灰,全身无鳞,呈扁平状,喜溯游回流急流,常以无脊动物和小鱼为食,栖于河流底部,难以捕获。鮰鱼膘肥肉厚,是烧烩、煲汤、清炖的上品食材;煲汤其汤汁鲜稠如乳,鱼肉鲜嫩香醇,滋味鲜美,营养丰富。据《本草纲目》记载,鮰鱼能治痨症,能补虚,还可治产后风、破伤风、止血、消肿,是名不虚传的上等鱼类。
岳口美食独特之三:烹饪技法独树一帜。说到烹饪技法,人们自然就会想到”煎炒烹炸”。罢了罢了!非也非也!”煎炒烹炸”,岳口人自然不在话下,最擅长的当属”蒸”。在岳口什么食材,都可一”蒸”了之。从食材上看有蒸肉,蒸鸡,蒸鱼,蒸洋芋,蒸苕,蒸各种蔬菜。技法上有清蒸、粉蒸、泡蒸、合蒸……等等,花样众多。其味特点是滚、糯、淡、鲜,少盐轻佐,最大限度地保持食材本真鲜美的味道,让人充分享受大自然的馈赠。“蒸”谐音同”争”,这正好也反映了岳口人的性格——不服输,爱创新!
岳口美食独特之四:岳口宴席风格独特,美食一般都是用大碗盛菜,而不是用盘。俗称十大碗。坐席也很有讲究,概括起来就是:十人围坐四方桌,北上南下主副座。东西陪客各两个,西上兼做酒司哥。传肴专用漆木托,十碗佳肴分上桌。头道横菜尾道汤,八肴比肩相交错。酒起北上中贵客,南下东西酒司落。三巡小酌酒盅干,酒干菜尽他肴桌。长幼有序晚敬酒,穿插敬酒就是过。莫问当官发财事,笑谈老康少学课。非礼勿先放碗筷,互礼齐放圆宴桌。
岳口美食独特之五:小吃丰富。有皇尝饼、猪油饼、锅盔、碱水面、米粉、醪糟、炸糕、糍粑、麻叶子……等等。尤以皇尝饼著名。皇尝饼又名黄烧饼,虽不如黄桥烧饼出名,可历史身价毫不逊色。相传其名得于宋太祖。据说赵匡胤千里送京娘途经岳口歇脚,闻到饼香买了几个品尝后,盛赞饼味美好吃,又多买了些作为路上的干粮。后来赵匡胤做了皇帝,人们为了纪念赵匡胤这段夸赞烧饼的历史,就将黄烧饼改名为皇尝饼,流传至今已有一千多年。
小小烧饼,烤制工艺和风味独特。面发得软硬适中、喧腾泡欢,用适量食用碱和特别炒制的五香盐揉和发面,再经适当醒发,制成饼坯,表面用经过稀释的酱油水上色,撒上均匀的芝麻,用特制倒置的土缸炉采取香木烧烤而成。饼表皮香酥,饼肉柔软味绵,饼底壳焦脆可口,层次分明,回味无穷。一般夏天可放置半月而不变质,是人们出门远行的主要干粮。据《民间土方》记载,放置数日的皇尝饼用水煮食具有补气的功效,岳口自古就有数日之饼为产妇和大病初愈之人补气盈亏的做法。至今皇尝饼都是漂泊海外和国内远行的游子难以忘怀的味道,每当回老家岳口必定买些带回去孝敬老人和馈赠亲友。
在岳口还有许多美食,略点一二。比如,北京六必居的宝塔酱菜,在岳口却不是做咸菜的,而是有个非常好听的名字”玉环烧肉”,它其实是长在油沙沃土里的根茎果——芋环,洁白如玉,有一道道环状沟槽,形卷曲似螺,玲珑晶莹,好似古代仕女的玉钗。学名叫”芋环”,別名“玉环”。”玉环烧肉”,看似容易,做起来复杂,主要食材就是芋环和精五花肉,火候过大则芋环成糊,汤色混浊;火候不到则芋环生硬,汤淡不鲜;只有恰到火候,芋环清脆鲜滑,肉熟不烂,汤爽益香。这道菜是冬春之季特别是春节,寻常人家待客的首选菜肴,也是平常难得吃上的本地名菜。
再比如,岳口名贵菜”洋粉”,听其名就难得其解,如望文生义,那就应是洋粉条。非也!其与粉条没有直接关系,只是食材切制的形状为丝状,加之食材内含丰富和烹饪工艺独特,就有了”洋粉”这一美名。其实,这道美食是由鸡肉丝、猪肉丝、肚丝、荸荠丝、蛋丝、韭黄等原料烹制而成,味道非常鲜美,一般都是招待客人第一道菜,主要目的是打开宾客味蕾,勾起强烈的食欲,让你欲罢不能。美食实在太多,不忍多说,怕勾起馋虫。
岳口有浓郁的民俗和春节文化。在岳口过年,民俗讲究也颇多,除贴春联、贴门神、贴福字窗花外,还有众多习俗。比如,年三十上午,必须打扬尘,把房顶屋角以及各个犄角旮旯的灰尘打扫得干干净净,意思是除去一切晦气尘埃;团圆饭前,一要三炷香三刀纸祭主司菩萨,感谢上苍赐予食物;二要到先人坟前烧香烧纸叩拜鸣炮,感谢先辈的养育之恩;三要在神龛上贴写有”天地国亲师”五个大字的神龛贴,关起大门,在堂屋正对神龛下方的条案上,点上两只大蜡烛,在中间香炉上点三炷香,烧三刀纸,行叩拜作揖礼,感谢”天地国亲师”的恩惠。之后,团圆饭菜上桌,打开堂屋大门,鸣鞭炮,正式开始吃团圆饭。
团圆饭后,孩子们打着灯笼,嘴里喊着”照金照银好出行”,为大年初一之后人们出行祈福。初一大早人们新装起来,在家门前放完鞭炮后,头一件事,就是要到祖坟去上坟拜祖,祈求祖宗保佑。之后,人们才相互拜年,恭贺新年。逢人必说”新年好!”初一这天,除串亲访友外,多数人都在家等着特别的文化娱乐登门上演,一般有舞龙舞狮,划彩龙船,跳蚌精舞,等等。舞风和唱词随着时代的变迁也不断演进,反映的都是民俗和美好生活的变迁,并恭贺新年;语言地方特色浓郁,诙谐幽默。各家各户都会备上一份薄礼,感谢演艺人员,同时也献上对他们的新春祝福。
岳口也是个曲艺之乡,每到节日必定有皮影戏,花鼓戏,说唱等传统节目上演。
岳口与汉江相伴的是绵延的汉江大堤和防洪林,空中俯瞰,好似三条巨龙,长年横卧在这富饶的江汉平原上,久久不愿离去,和这里的人们一道守望着,感受着,也享受着这份美好生活,更期待着更加美好的明天。
几十年离开这片生养我的土地和父母爹娘、手足同胞,朝思暮想的就是这份乡愁,看不够啊!如今父母成仙,我已鬓霜归来,许许多多都模糊了,只有父母的教诲、妈妈的味道、兄弟手足深情及晚辈后生的孝顺,还有这深深的浓浓的乡情,刻在脑海中,永远不会抹去,就像这一江春水永远奔流不息。
俗话说,儿不嫌母丑,狗不嫌家贫。戊戌正是狗年,金狗旺福。但愿家乡人旺福旺财旺,万事兴旺!期待来日迈上如梦如幻的新时代,过上更加幸福安康的新生活!
.02.16于岳口
天门文艺投稿邮箱: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