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鳗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淡水鱼类暴发性出血病和出血性腹水病腹水
TUhjnbcbe - 2021/3/31 11:22:00
北京皮肤病正规医院         http://m.39.net/pf/a_4655748.html

淡水鱼细菌性败血症,俗称为淡水鱼暴发病、淡水鱼类暴发性出血病和出血性腹水病、腹水病等。年农业部公告第号将其列为二类动物疫病。

该病是我国危害鱼的种类最多、范围最大、流行地区最广、流行季节最长、造成损失最大的一类急性传染病。发病严重的池塘发病率高达%,重症鱼池塘死亡率95%以上。

一、病原:

淡水鱼败血症,此病由多种病原菌引起,如嗜水气单胞菌、豚鼠气单胞菌、温和气单胞菌、弧菌等。主要由嗜水气单胞菌和温和气单胞菌感染引起,该菌在土壤、水体中普遍存在。

一般认为多种致病病原菌是一类条件致病菌,只有在一定条件下才会造成鱼类发病。水温和气候突变、水质恶化、寄生虫感染、鱼体免疫力低下是疾病暴发的重要诱因。

二、症状:

疾病早期及急性感染时,病鱼可出现上下颌、口腔、鳃盖、眼睛、鳍基及鱼体两侧轻度充血,肠内有少量食物。

典型病症包括病鱼出现体表严重充血及内出血;眼球突出,眼眶周围充血(鲢、鳙更明显);肛门红肿,腹部膨大,腹腔内积有淡黄色透明腹水,或红色混浊腹水;鳃、肝、肾的颜色均较淡,呈花斑状;肝脏、脾脏、肾脏肿大,脾呈紫黑色;胆囊肿大,肠系膜、肠壁充血,无食物,有的出现肠腔积水或气泡。部分病鱼还有鳞片竖起、肌肉充血和鳔壁后室充血等症状。

症状可因病程长短、病鱼种类及年龄不同出现多样化,大量急性死亡时,可发现少数鱼甚至在肉眼看不出明显症状的情况下就已死亡,这是由于这些鱼的体质弱、病原菌侵入的数量多、毒力强所引起的超急性感染病例。

三、流行情况:

该病的流行季节一般是4—10月,流行高峰期是6—8月,10月份水温下降后病情有所缓和。

发病最适水温为25~32℃,在水温9-36℃均有流行,尤以24℃以上流行严重,水温持续在28℃以上的高温季节及高温季节过后仍保持在25℃以上的水温条件时,最易暴发流行,危害各种规格的鱼类。

四、诊断方法:

1、同一养殖水体除草鱼外的其它养殖鱼类如白鲢、花鲢、鲫鱼、鳊鱼、鲤鱼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养殖鱼类同时发生死亡,在排除了中毒、泛塘等情况之外,基本是可以诊断为细菌性败血症。

2、养殖水体中野杂鱼(非养殖鱼类)或螺蛳、蚌壳因非药物致死而发生死亡时,就基本上可以诊断为细菌性败血症了。

3、花白鲢无症状的死亡,可初步诊断为败血症。

4、5月份为鲤、鲫大量繁殖季节,这些繁殖季节的鱼体质较弱,容易被感染,如发现鲤、鲫大量死亡,也可确诊为细菌性败血症。

5、发病初期,常出现"暗浮头"现象。鲢鱼常浮于水面下10厘米缓慢游动,对人影反应灵敏,病情严重时则反应迟钝或无反应,表现木纳,昼夜浮头,白天太阳照射也不下沉。

五、病因分析:

1、由水质恶化引起的

由于水质败坏、水体常常处于缺氧、亚硝酸盐偏高状态等原因导致病菌大量感染鱼体,加上温度适宜,促使致病菌大量繁殖,从而破坏鱼体的肝脏、肾、脾等组织,血液中红细胞被溶解。

2、人为干扰造成的

由于拉网等操作不慎,特别是夏季的热水鱼捕捞,使鱼体表受伤,感染致病。

3、由寄生虫引起的

爆发该病的池塘鱼体往往同时存在寄生虫。特别是有些精养池塘指环虫、车轮虫寄生情况严重。

4、放养密度过高

5、气候突变或频繁变化引起败血症的暴发

气候的突变或频繁变化不仅会导致养殖鱼类的经常性应激,也会使养殖水体浮游生物种群发生变化而引发不良水质,从而使养殖鱼类的败血症发生。

六、预防和治疗:

夏季雨后,花白鲢、鲫鱼、野杂鱼易感染细菌性败血症,经观察,发病顺序为:小野杂鱼→白鲢→花鲢→鲫鱼→武昌鱼→草鱼→鲤鱼。此时就留意观察塘中鱼的情况,定期使用止血肠鳃康拌料喂服做好预防,避免出现大规模的感染。

白露前后天气转凉,昼夜温差加大,水温迅速降低,特别是遇到大风、降雨等异常天气,水温变化非常剧烈,因为鱼是变温动物,水温变化直接影响体温从而引起生理变化,温差应激过大会造成鱼体肠道损伤,肠黏膜通透性增加,抗原及毒性物质渗入;同时温差应激也会造成免疫系统损伤,鱼体的血液指标发生一系列的变化,造成鱼体免疫力下降。

应激性出血病是一种非病原性性疾病,不具有传染性,是鱼类对环境中不良因素刺激而产生的一种非特异性、生理性紧张状态,以体表出血为主要症状的一种异常反应。

在几十秒到几分钟的短时间内出现全身性体表(尤其是腹部)和鳃部出血,严重者鳃丝出血严重,有大量的鲜血从鳃盖下涌出而染红水体,可造成大批量鱼类死亡。即使不死的,也表现为桃红色,身体发硬,影响鱼的体质和外观卖相,失去商品价值。

鱼类应激的反应过程

鱼类等动物的应激反应是一系列复杂的生理变化。根据机体组织变化水平可分初级、次级和第三级应激反应。

初级应激反应:是鱼类等动物的神经和内分泌系统水平上的反应,是机体在受到应激因子刺激后首先表现出的反应,主要表现为血浆肾上腺素或去肾上腺素含量显著升高和血浆皮质醇含量显著升高。

次级应激反应:是由初级反应引起的呼吸系统、心血管系统、能量代谢、水盐平衡以及免疫系统等各组织与器官方面的改变。

第三级应激反应:指次级应激反应基础上导致个体水平或群体水平上的变化,如生长速率、抗病能力、繁殖能力及行为等方面的改变。

发病鱼体表粘液分泌较少,手摸有粗糙感,肌肉水分增多,体表有浮肿感;肛门轻度红肿,肠道轻度充血;肝脏肿大,质地变脆,胆囊扩张、胆汁充盈;脾淤血肿大、呈紫黑色;心脏轻度扩大,颜色变淡;腹腔内有淡黄色腹水。

出现应激性出血如何治疗:

由于温差比较大造成的应激性出血,首先全池泼洒维C和增氧颗粒,做好应激和增氧工作,然后用聚维酮碘全池泼洒进行水体消毒杀菌,同时拌料止血肠鳃康和金肝利胆(一包药拌60斤饲料)2天-3天可以解决眼前问题!

案例1

四川眉山周老板

鱼塘情况:周老板从事四大家鱼养殖八年多,鱼塘面积50多亩。发病的草鱼离群独游,体表发红,食欲减弱或废绝,肛门红肿,不久就会死亡。将病鱼解剖后,发现肝脏脂肪含量高、肠壁充血发炎,可见脓状物。

具体方案:前三天二者一起添加,每1kg饲料添加金肝利胆+止血肠鳃康4克,连续投喂一个星期。

使用后:鱼体表鲜亮光滑,吃料也特别猛,活力也变得特别好。

防大于治,应激性出血病主要在于保健预防:

1、合理掌控放养密度及搭配品种数量;

2、确保池塘水体有较高的溶氧水平;

3、定期改底调水,维护好水体藻相平衡与菌相平衡;

4、选择正规饲料厂家的饲料产品,科学合理进行喂养管理,切忌加料太猛和过量投喂;

5、定期保健,长期拌料添加金肝利胆,可以改善鱼的肝脏健康,增强机体免疫力和抗应激能力,增加体表粘液的分泌。

学习水产养殖技术、咨询疾病难题、更多控制养殖成本提高综合收益的方法,欢迎添加

1
查看完整版本: 淡水鱼类暴发性出血病和出血性腹水病腹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