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春季4月以来,辽宁沈阳地区淡水鱼类大规模死亡案例频频发生,大规模死亡鱼类以草鱼、鲫鱼为主,全鳞鲤鱼和框镜鲤鱼也有发生,但死亡量不大。有多家鱼户几十万斤规格3两~1斤的二龄草鱼苗几天之内全部死光,地区范围内约有60%的养殖池塘不同程度的发病死亡,更有流传鱼类爆发“瘟病”的说法,养鱼户人人自危,惶惶度日。经调查死亡鱼类多以不同程度受伤为主,头部干瘪,眼球凹陷,眼眶部溃烂;鱼体侧有不同程度擦伤、撞伤,严重溃烂,臀鳍上方至尾部之间鳞片脱落,皮肤裸露,皮下肌肉溃烂、脓泡,皮肤完整,手碰触病灶部位肌肉已经溃烂化脓;病鱼体腔内多有腹水、肠道发炎、败血症等;尾部开叉溃烂;部分鱼类有斜管虫、车轮虫感染。笔者经过临床诊断治疗总结认为,此次大规模淡水鱼发病的根本原因是“伤”,低温环境下无法得到有效治疗,继发水体常见病原感染造成死亡,而非业界流传的“瘟病”。
01冻之伤年冬季降雪频繁,甚至出现两次雨加雪的情况,导致积雪粘在冰上,无法清除。池塘采取风泵一直吹气的方法防止缺氧,导致池水温度过低,造成鱼类冻伤。
体表冻伤继发水霉菌
02应激之伤北方春季池塘习惯保持浅水位,目的是快速升温促进鱼类开口摄食。4月份气温呈现过山车式的变化,天气忽冷忽热,多次日平均气温骤升骤降达到10℃以上,加上春季大风导致池塘水体对气温变化的缓冲能力大大下降,鱼类产生应激,反复“溜边”“拱边”现象严重,造成鱼体表擦伤、撞伤。
应激或者气泡病引起撞伤擦伤
03气泡病之伤急性气泡病尾鳍充满气泡
气泡病鳃丝血管气栓
-年连续三年的冬季,沈阳地区降雪罕见,冬季冰下氧气气泡病严重,春季化冰继发感染死亡较多;年冬季降雪频频,大约每个星期都降一场雪,与往年比水体营养盐被藻类同化吸收比例下降,氧气的气泡病由低温时期发生推迟到了化冰后的升温期发生,放大了气泡病的杀伤力,往年鲜见的急性气泡病病例比比皆是;整个4月天空晴朗,光照充足,按照往年经验施肥培水,不合理的施肥操作直接增加了气泡病的发生概率;更为甚者,气泡病之伤不仅仅发生在鳃和鳍,而且发生在侧线管、肌肉和脏腑。气泡病越来越成为池塘养殖的第一大杀手。
气泡病引起尾鳍溃烂、肌肉出血溃烂
水库15斤白鲢气泡病造成皮下组织出血溃烂
气泡病引起皮下出血溃烂
04拉网之伤春季是成鱼销售和鱼苗买卖的旺季,拉网捕鱼势必造成鱼类的受伤,鱼类继发感染就会死亡。
鲫鱼网伤继发败血症
05低温导致鱼类摄食推迟之“殇“越冬后的鱼类体质较弱,免疫力低下,低温时期外泼水体消毒剂不能很好控制病原,病原侵入体内;4月下旬至5月中旬水温上升缓慢加上多次气温的骤降,也就是多次的“倒春寒”,导致鱼类推迟摄食或者摄食量低,影响了鱼类上台摄食药料,体内的病原感染无法得到及时治疗,尤其是鲫鱼开食温度较高,无法通过药饵有效控制继发病原的发展,导致病鱼无法医治。
本次大规模发病,波及池塘草鱼和鲫鱼,鲤鱼虽有少量发生,但发病症状与草鱼、鲫鱼相同。即使是上万亩的水库大水体,花鲢、白鲢、鲤鱼和鲫鱼也出现了相同症状的死亡案例;同一时间不同种鱼类被同一种新的疫病病原感染发病的可能性不大;治疗过程中有很多病例通过加强消毒和促进上台摄食常规药饵,成功治愈。笔者没有做进一步的病原学检测,仅仅从流行病学和临床诊断治疗加以推理分析,有不严谨之处。
总结以上,笔者认为年春季辽宁沈阳地区的淡水鱼大规模发病的根本原因是受伤,继发水体常见病原感染死亡,而非业界流传的“瘟病”。这背后的黑手是“全球气候异常和极端天气常态化”,其引发的生物活动规律异常越来越显著,沈阳近5年的气候都是史无前例的,年的冬季下雨,年的春季下雪再次证实了这一点。此次沈阳地区鱼类大规模发病是天灾,但归根结底是“人祸”,地球人口数量的激增和人类活动的加剧改变了地球生态系统,地球正在建立新的气候特征,水产养殖业受气候因素制约,“昨天的经验养不了今天的鱼”。水产养殖业者要根据气候的变化,与时俱进,修改以往养殖生产操作技术流程,战天斗地,保证水产动物健康养殖。
原创声明本文版权属于科学养鱼杂志社
作者:沈阳农业大学水产养殖教研室邢跃楠
投稿与新闻线索提供,请联系
更多新闻★难上加难的今年,小龙虾养殖该如何破解“难题”,速度聚焦
★5月19日最新全国水产品批发市场价格
★阳澄湖大闸蟹有了一张“国字号”身份证!
★这两种海水鱼肉的颜色是染上的吗?
★湖北省开展绿色发展之路,多地开展增殖放流活动
重要提醒:近期有作者通过搜索引擎搜索到假冒科学养鱼投稿网站,投稿后不仅没有下文,更有的被骗取版面费等,本刊投稿网址为:kxyy.fish.cn,不收取任何形式的版面费和审稿费,稿件一经录用,即付稿酬!敬请选择正确网站投稿!
公告科学养鱼致力于普及养殖技术与养殖信息分享,为中国水产养殖业转型、升级、渔民增收助力,有意愿入群的朋友可以扫描下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