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学的东西我总是记不住?大家好,我是小安同学,今天我们来学习《安全生产技术基础》中的电气危险因素及事故种类的内容。如果记不住,那就多看两遍!
考点1:防爆电气线路线路敷设方式
(1)电气线路宜在爆炸危险性较小的环境或远离释放源的地方敷设。当可燃物质比空气重时,电气线路宜在较高处敷设或直接埋地;架空敷设时宜采用电缆桥架;电缆沟整设时,沟内应充砂,并宜设置排水措施。电气线路宜在有爆炸危险的建、构筑物的墙外敷设。在爆炸粉尘环境,电缆应沿粉尘不易堆积并且易于粉尘清除的位置敷设。
(2)敷设电气线路的沟道、电缆桥架或导管,所穿过的不同区域之间墙或楼板处的孔洞,应采用非燃性材料严密堵塞。
(3)敷设电气线路时宜避开可能受到机械损伤、振动、腐蚀、紫外线照射以及可能受热的地方,不能避开时,应采取预防措施。
(4)钢管配线可采用无护套的绝缘单芯或多芯导线。
(5)在爆炸性气体环境内钢管配线的电气线路必须作好隔离密封。
(6)在1区内电缆线路严禁有中间接头,在2区、20区、21区内不应有中间接头。
(7)电缆或导线的终端连接:电缆内部的导线如果为绞线,其终端应采用定型端子或接线鼻子进行连接。
(8)架空电力线路严禁跨越爆炸性气体环境,架空线路与爆炸性气体环境的水平距离,不应小于杆塔高度的1.5倍。在特殊情况下,采取有效措施后,可适当减少距离。
考点2:雷电的危害雷电有电性质、热性质、机械性质等多方面的破坏作用。雷电的主要危害如下所述。
(1)火灾和爆炸
直击雷放电的高温电弧能直接引燃邻近的可燃物造成火灾;高电压造成的二次放电可能引起爆炸性混合物爆炸;巨大的雷电流通过导体,在极短的时间内转换出大量的热能,可能烧毁导体、熔化导体,导致易燃品的燃烧,从而引起火灾乃至爆炸;球雷侵入可引起火灾;数百万伏乃至更高的冲击电压击穿电气设备的绝缘导致的短路亦可能引起火灾。
(2)触电
雷电直接对人放电会使人遭到致命电击;二次放电也能造成电击;球雷打击也能使人致命;数十至数百千安的雷电流流入地下,会在雷击点及其连接的金属部分产生极高的对地电压,可能直接导致接触电压和跨步电压电击;电气设备绝缘损坏后,可能导致高压窜入低压,在大范围内带来触电危险。
(3)设备和设施毁坏
数百万伏乃至更高的冲击电压可能毁坏发电机、电力变压器、断路器、绝缘子等电气设备的绝缘、烧断电线或劈裂电杆;巨大的雷电流瞬间产生的大量热量使雷电流通道中的液体急剧蒸发,体积急剧膨胀,造成被击物破坏甚至爆碎;静电力和电磁力也有很强的破坏作用。
(4)大规模停电
电力设备或电力线路破坏后即可能导致大规模停电。
考点3:雷电的防护防雷分类
建筑物按其火灾和爆炸的危险性、人身伤亡的危险性、*治经济价值分为三类。
第一类防雷建筑物:
1)制造、使用或储存火炸药及其制品,遇电火花会引起爆炸、爆轰,从而造成巨大破坏或人身伤亡的建筑物。
2)具有0区、20区爆炸危险场所的建筑物。
3)具有1区、21区爆炸危险场所,且因电火花引起爆炸会造成巨大破坏和人身伤亡的建筑物。
例如,火药制造车间、乙炔站、电石库、汽油提炼车间等。
第二类防雷建筑物
1)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的建筑物。
2)国家级的会堂、办公建筑物、大型展览和博览建筑物、大型火车站和飞机场、国宾馆,国家级档案馆、大型城市的重要动力设施。
3)国家级计算中心、国际通讯枢纽等对国民经济有重要意义的建筑物。
4)国家特级和甲级大型体育馆。
5)有爆炸危险的露天钢质封闭气罐。
第三类防雷建筑物
1)省级重点文物保护的建筑物及省级档案馆。
防雷装置
防雷装置包括外部防雷装置和内部防雷装置。外部防雷装置由接闪器、引下线和接地装置组成;内部防雷装置主要指防雷等电位连接及防雷间距。
避雷针、避雷线、避雷网、避雷带都是经常采用的防雷装置。严格地说,针、线、网、带都只是直击雷防护装置的接闪器。
防雷接地电阻一般指冲击接地电阻。接地电阻值视防雷种类和建筑物类别而定。
独立避雷针的冲击接地电阻一般不应大于10Ω;
附设接闪器每一引下线的冲击接地电阻一般也不应大于10Ω,但对于不太重要的第三类建筑物可放宽至30Ω。
避雷器和电涌保护器
避雷器装设在被保护设施的引入端。正常时处在不通的状态;出现雷击过电压时,击穿放电,切断过电压,发挥保护作用;过电压终止后,迅速恢复不通状态,恢复正常工作。
避雷器主要用来保护电力设备和电力线路,也用作防止高电压侵入室内的安全措施。
电涌保护器就是低压阀型避雷器。无冲击波时都表现为高阻抗,冲击到来时急剧转变为低阻抗。
二、雷电的防护:
直击雷防护
应采取防直击雷的措施的:第一类防雷建筑物、第二类防雷建筑物以及第三类防雷建筑物的易受雷击部位;可能遭受雷击,且一旦遭受雷击后果比较严重的设施或堆料(如装卸油台、露天油罐、露天储气罐等);35kV及以上的高压架空电力线路、发电厂、变电站等应采取防直击雷的措施。
装设避雷针、避雷线、避雷网、避雷带是直击雷防护的主要措施。
避雷针分独立避雷针和附设避雷针。
独立避雷针是离开建筑物单独装设的。一般情况下,其接地装置应当单设。严禁在装有避雷针的构筑物上架设通讯线、广播线或低压线。独立避雷针不应设在人经常通行的地方。
避雷针分独立避雷针和附设避雷针。
附设避雷针是装设在建筑物或构筑物屋面上的避雷针。
考点4:静电的危害工艺过程中产生的静电可能引起爆炸和火灾,也可能给人以电击,还可能妨碍生产。其中,爆炸或火灾是最大的危害和危险。
(1)爆炸和火灾
静电能量虽然不大,但因其电压很高而容易发生放电。如果所在场所有易燃物质,又有由易燃物质形成的爆炸性混合物,包括爆炸性气体和蒸气,以及爆炸性粉尘等,即可能由静电火花引起爆炸或火灾。
带静电的人体接近接地导体或其他导体时,以及接地的人体接近带电的物体时,均可能发生火花放电,导致爆炸或火灾。
(2)静电电击
静电电击是静电放电造成的瞬间冲击性的电击。由于生产工艺过程中积累的静电能量不大,静电电击不会使人致命。但是,不能排除由静电电击导致严重后果的可能性。例如,人体可能因静电电击而坠落或摔倒,造成二次事故。静电电击还可能引起工作人员紧张而妨碍工作等。
(3)妨碍生产
生产过程中产生的静电,可能妨碍生产或降低产品质量。例如,在电子技术领域,生产过程中产生的静电可能引起计算机等设备中电子元件误动作,可能对无线电设备产生干扰,还可能击穿集成电路的绝缘等。
考点5:静电的防护静电最为严重的危险是引起爆炸和火灾。因此,静电安全防护主要是对爆炸和火灾的防护。这些措施对于防止静电电击和防止静电影响生产也是有效的。
(1)环境危险程度控制
静电引起爆炸和火灾的条件之一是有爆炸性混合物存在。为了防止静电引燃成灾,可采取取代易燃介质、降低爆炸性混合物的浓度、减少氧化剂含量等控制所在环境爆炸和火灾危险程度的措施。
(2)工艺控制
工艺控制是从材料的选用、摩擦速度或流速的限制、静电松弛过程的增强、附加静电的消除等方面采取措施,限制和避免静电的产生和积累。
(3)接地
接地的主要作用是消除导体上的静电。金属导体应直接接地。
为了防止火花放电,应将可能发生火花放电的间隙跨接连通起来,并予以接地,使其各部位与大地等电位。
(4)增湿
为防止大量带电,相对湿度应在50%以上;为了提高降低静电的效果,相对湿度应提高到65%~70%;对于吸湿性很强的聚合材料,为了保证降低静电的效果,相对湿度应提高到80%~90%。应当注意,增湿的方法不宜用于消除高温绝缘体上的静电。
(5)抗静电添加剂
抗静电添加剂是化学药剂,具有良好的导电性或较强的吸湿性。因此,在容易产生静电的高绝缘材料中,加入抗静电添加剂之后,能降低材料的体积电阻率或表面电阻率以加速静电的泄漏,消除静电的危险。
(6)静电消除器
静电消除器是能产生电子和离子的装置。由于产生了电子和离子,物料上的静电电荷得到异性电荷的中和,从而消除静电的危险。
静电消除器主要用来消除非导体上的静电。尽管不一定能把带电体上的静电完全消除掉,但可消除至安全范围以内。
今天的《安全生产技术基础》内容要点就讲到这里,想要轻松拿高薪实现财富自由,从现在努力吧!
往期回顾
1:经典考题考点解析,速来!(1.30)
2:基础考点,不容错过!(1.23)
3:考点精讲与分析,赶快学起来!(1.17)
小安同学温馨提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