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鳗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科大资讯近期科研成果速览
TUhjnbcbe - 2021/3/10 15:38:00

目录

1.中国科大探测到电离气体对星系中心超大质量黑洞辐射响应的关键性突变信号

2.中国科大在神经细胞GABAA受体转运调控研究中取得重要进展

3.中国科大研制新型仿生手术缝线

4.中国科大实现远距离量子纠缠纯化

5.中国科大发现糖尿病相关认知障碍发生新机制与诊断标记物

6.中科大在氢氧燃料电池阴极催化剂设计方面取得重要进展

7.中国科大揭示了E3泛素连接酶识别羧基端精氨酸-降解决定子的分子机制

中国科大探测到电离气体对星系中心超大质量黑洞辐射响应的关键性突变信号

在活动星系SDSSJ.26+.1观测到吸收线突变现象。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天文学系活动星系团队探测到星系中的电离气体对星系中心辐射作出响应过程中所显示的关键性突变信号,该信号可用于测定星系中电离气体的密度。论文于年1月11日发表在天文学领域知名期刊TheAstrophysicalJournalLetters上。

在物理层面上,星系中心电离辐射变化后,电离气体中电子的复合过程需要一定时间,这一“复合时标”与气体的密度成反比。此前,王挺贵和刘桂琳课题组通过考查光变类星体的复合时标,间接测量出气体的密度。该团队年在发表于NatureAstronomy的工作中,从理论上提出,吸收线特征对中心辐射的响应可假设为阶梯函数形式,即当观测时间间隔大于复合时标时可以观测到吸收线的变化,反之则观测不到吸收线的变化。

根据这一假设,在时间间隔等于复合时标附近应可以观察到吸收线变化的陡增现象。这种突变信号的成功探测将为该团队测量气体密度所采用的上述方法提供强有力的支持。该团队通过仔细分析SDSS数据库中数据质量较高且有数十次观测的类星体SDSSJ.26+.1,发现它的几个不同的吸收线同时存在陡增现象,从而有力地证明了模型假设的可靠性。另外,通过进一步分析,该团队发现探测率曲线还可以将速度空间和天空位置同时重叠的不同密度气体成分分离开来,此前并无有效方法做到这一点。由此,该团队在系列论文中所提出的测量光变类星体中电离气体密度的“复合时标”方法逐步趋于完善。

详细阅读:

1
查看完整版本: 科大资讯近期科研成果速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