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三北京遇到了五十年一遇的寒潮,正逢顾老师给初三的爱徒们上晚加课。
下课的时候是晚上8:00,我骑着小破电动车赶回小破出租屋,路上果不其然没电了。我只能把电动车一点点推回去。痛定思痛决定写一篇文章。
无论是电动车、电动汽车抑或手机(尤其是苹果手机)、笔记本电脑,冬天的续航时间会肉眼可见的缩短,这是为什么呢?
首先我们要提出“内阻”这个概念。电池内部有一个电阻,被称为“内阻”。在高中物理电学部分,我们一般认为真实的电池相当于一个无内阻的“完美电池”与一个电阻串联,其电阻阻值为电池的“内阻”。
电池的“内阻”是哪里来的呢?我们要从电池的结构说起。
化学电池能量来自于化学反应,以铅酸电池为例,电流来自于下面的氧化还原反应:
Pb–2e-+SO42-==PbSO4
PbO2+2e-+SO42-+4H+==PbSO4+2H2O
就算是电池满负荷运转,在一定时间(t)内铅酸电池释放的能量(E)也绝不会大于氧化还原反应释放的能量;铅酸电池向外循环的电量(Q,以mol计,1mol电子的电量为C)也绝不会大于氧化还原反应转移的电子数。假设电池放电速率是均匀的,根据电流与电量的关系:Q=I×t,这个I就是电池能够提供的最大电流(即短路电流)。此时电池内阻R内=U/I,其中U为电池的电动势。
很明显,一定时间内氧化还原反应转移的电子数与化学反应速率呈正比。瑞典大佬阿伦尼乌斯发现,温度每升高10℃,化学反应速率增加2-4倍。电池中的化学反应也符合这个规律,与20℃的电池相比,-10℃电池中化学反应速率仅为前者的1/8~1/64。也就是说,电池能够提供的最大电流相当于之前的1/8~1/64,相当于内阻陡然增加了十几倍到几十倍。
内阻变大可不是一件好事。根据高中物理知识,外电路电压为:
这会使得低温条件下电池向外输出电压会变小。一旦输出电压小到一定程度,手机、电动车的电源系统就会“以为”你的电池已经没电了,就会开启保护机制自动关机。
我们知道,内阻所占分压与电流有关:
因此,电流的上升会使内阻所占分压猛然提升,外电路电压瞬间下降。所以手机自动关机的瞬间往往是启动费电APP的时候,电动车自动断电往往是瞬间加速的时候。
虽然电源系统“以为”你的电池没电了,但仅仅是由于化学反应太慢导致输出电压不足,事实上电池还是有电的。只要恢复电池的温度,基本都能恢复正常使用。
从此往后,我都把电池拎到室内,防止电池在外面“冻透”。
啊,分析了这么多,感觉不如换汽车比较实在,不过北京的摇号*策……,算了还是买台新电动车比较现实。
↙点击“阅读原文”
带你看一个化学魔术
喜欢请点“在看”↓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文章已于修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