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鳗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医院闹僵尸传闻,只有这俩记
TUhjnbcbe - 2021/3/1 2:08:00
北京中科医院十四年专注白癜风医学 https://baike.baidu.com/item/%E5%8C%97%E4%BA%AC%E4%B8%AD%E7%A7%91%E7%99%BD%E7%99%9C%E9%A3%8E%E5%8C%BB%E9%99%A2/9728824?fr=aladdin
大家好,我是魔宙主笔桃十三,今天讲的是《不存在的卷宗》第六个故事。

这期的故事里,《神秘》杂志社记者目击了重庆一名老太太变成猫,并且袭击自己家重孙子的过程。然而事情的背后并没有那么简单……

看完故事,我有一个想法,变猫的老太太大概率是被身边那只狸花猫控制了。

记得有篇研究论文里说,感染了弓形虫的老鼠,富于好奇心,敢在猫的面前溜达,大大增加了被吃掉的概率。

弓形虫对老鼠的作用类似某种“脑控”,而弓形虫的最终宿主正是猫和猫科动物。

有人说不是人驯化了猫,而是猫驯化了人。我觉得有道理。

公元一九八六年,七月四日深夜,医院的门诊部来了两个人,一个小伙子搀扶着一个头蒙着大衣的人,走进空无一人的候诊大厅。医院门诊大厅。值班医生看见了,觉得有点奇怪,现在的季节是夏天,虽说是半夜,暑气还没消退,值班室里的摇头电风扇嗡嗡吹个不停,蒙着大衣走路恐怕热得不轻。这时,值班医生鼻子里嗅到空气中有一丝若有若无的臭味,那是一种野兽身上特有的骚臭。小伙子扶着那个头蒙大衣的人在排椅上坐下,对医生说这是他的奶奶,身上有些不舒服。小伙子说话吞吞吐吐,似乎有些难言之隐。听完小伙子的话,值班医生决定先看看病人,好心上前帮忙揭掉大衣,感觉怪沉的。刚拿下大衣的一瞬间,值班医生眼前出现一个毛茸茸的头颅,那个头颅张开嘴巴,呲着一对黄黄的獠牙,露出一个古怪的笑容。一声惊恐的叫声从候诊室传出去很远。医院里收治了一名浑身长毛的患者的消息不胫而走,《神秘》杂志社的调查员赵深、林染也从主编梅溪那里接到任务:搞清楚怪病的来龙去脉。梅老大一向嗅觉灵敏,这件事背后一定有不寻常的地方。赵、林二人乘坐火车赶到重庆时,已经是事发一个月后了。医院里,赵、林二人通过梅老大找的关系,得以进入病房,旁听了几个医生的会诊,很显然医生们对这名病人束手无策。病人躺在屏风后面的白色病床上,身上盖着被单,侧着头躺着,已经陷入的昏迷。八十年代的病房,左边放着隔断用的屏风。和传说中一样,那是一颗毛烘烘的脑袋,耳朵尖翘,口吻微微突出,露出尖细的獠牙,眼睛紧闭,看不见瞳孔的颜色。被子一侧,患者的一只手露了出来,上面也长满了毛发,手指的末端,长着尖利的指甲。一个中年医生先发表看法,他认为这是一种荷尔蒙失调,所以全身毛发异常发育;另一个秃头的医生却坚持这是一种软骨病,理由是患者全身的骨骼都萎缩、变形了,至于尖利的爪子,则是末端肥大症。还有一个医生干脆说,这个就是返祖现象,很简单。赵深、林染一边听医生们吵架,一边小声争论病人的外形,赵深认为像狗,而林染觉得简直和猫一模一样。最后,会诊也没有得出结论,医生们纷纷摇着头离开了病房,只留下年过半百的主任医生和赵、林二人。主任揭下一边口罩,看着二人说,你们的工作性质,我也略微听说了,所以有些话私下对你们说,按说我是个*员,不该宣扬怪力乱神……据主任的的说法,这个病症似乎与当地山里的某种鬼神传说有关,而且不止这一个病人,大多数得了这种怪病的人都没有送医,医院的资料其实少得可怜。反而是一些“民间人士”,对此研究颇深,说完写了个地址,要赵深他们去找一个人。在朝天门附近的一条马路上,赵深、林染找到了主任介绍的那个人,路人伸手一指,指向不远处路边的一个闲汉,身穿白色跨栏背心,脚边地上放着一个褪色的军绿色大帆布包。跨栏背心最初是跨栏运动员穿的,清末时也有,民众看其形状如同肩挎菜篮,取名“挎篮背心”。图为电影《三峡好人》剧照,里边人穿的就是跨栏背心。路人嘴里直嘟囔,也不知找他做啥子,他就是个神头儿。(四川话,指古怪的人。)闲汉眼前的地上,出现了一张人民币,对折的。拿了这张钱,起码可以买三斤猪肉。闲汉赶紧弯腰去捡,突然,钱动了,向马路中间飞了半米,似乎风有点大。闲汉赶了两步,刚伸出手,钱又飞了出去,一直飞到一辆疾驰的卡车前面,闲汉对汽车电喇叭的声音充耳不闻,追着钱走到了路中间。林染急忙喊了一句危险,赵深上前一扯,把闲汉拽到了路边,堪堪躲过那辆卡车,司机丢下几句脏话,开车走了。三人惊*未定,只见那张对折的人民币一跳一跳地飞到马路对面去了,再看马路对面,一个白白净净的小孩,穿着青色的衣服,正看着他们手舞足蹈、又笑又跳,非常得意。小孩一手拿着一个线团,一手提溜着那张人民币。闲汉大怒,正要冲过马路追那小孩,想了想又算了,转头对赵深说,你们不知道,这个小孩其实是个鬼,它用鱼线栓钱骗人,其实要找人作替,自己好投胎,这个瞒不到我。话音刚落,路边屋子里冲出一个中年妇女,一把揪住小孩的耳朵,打了两巴掌,骂他一眼看不见就跑出来胡闹。揪着耳朵一路进屋去了。闲汉看了看赵、林二人,眼神有些尴尬,林染噗嗤一声笑了出来。赵深向闲汉说明来意,并提出是主任介绍来的,闲汉又重新热络起来,与二人握手,自我介绍起来,说自己也姓赵,是本家,名南章,职业是一个发明家。发明家握着赵深的手问,你相信喜马拉雅的雪人,或者外星人的飞碟吗?赵深说,我们的杂志说不定会刊登这样的神秘的事情。发明家用力地晃了晃赵深的手说,这么一说,我们还算是同志。发明家挎上那个帆布包,邀请二人到他的住处去,请二人看看自己的众多发明,特别是自己最近研制的机械鱼。路上,发明家说自己的本职当然是搞发明,至于驱邪、做神汉,那是兼职,只是为了糊口,或者挣钱作为研发经费。林染刚想问他怪病的事情,又被他含糊其辞一带而过,继续介绍他的发明创意。据林染观察,发明家身无长物,最重要的物品就是那个大帆布包,包大如斗,一侧印着黄山迎客松的图案,那棵树大概是全国人民最熟悉的植物了。这个包与发明家形影不离,衣食住行全靠包,有时掏出衣服来穿,有时掏出吃食,香烟,打火机各种各样的杂物,如果他从包里突然掏出一盆热腾腾、油汪汪的毛血旺,林染也绝不会吃惊。军绿色大帆布包,图片来自《昨天的中国》。发明家住在重庆老城区的一角,这一片的房屋正在拆迁,三人不得不在瓦砾间一脚高一脚低地行走,最后来到一栋老屋子前,屋子的门窗早就没了。敞开的门洞正好能看见堂屋内部,堂屋正中央堆着近两米高的碎石瓦砾,堆得尖尖的,顶上摆着佛像、道家三清像、还有一张木框的华主席像。再往上看,屋顶悬挂着琳琅满目的霓虹灯条,正闪烁着红红绿绿的光,这场景叫人不知怎么形容才好。发明家领着赵、林二人绕过尖石堆,穿过堂屋,从后门出去。林染想问问到底什么时候能聊聊怪病的事,赵深拦住了,来都来了,不耽误事儿的。屋子后面有一个池塘,池塘边的浅水里,浮着一个黝黑黝黑的大家伙,这个就是发明家一再提及的机械鱼。据他介绍,这是他攒集了废旧机器零件、废品站买的破铜烂铁、蓄电池、报废汽车上拆下来的防撞气囊等物品,造出来的一条机械鱼,身长近三米。发明家爬到水边,伸手进鱼腹下,拨动开关,那大黑鱼便砰砰地游动起来,一时间池塘里浪花翻滚。赵、林二人看呆了,赵深啧啧称奇,真不赖,真不赖!机械鱼正在池塘里翻江倒海,只听见远处岸边的泥涂里传出一声怪吼。声音像牛非牛,三人往声音来源处一看,一只无比肥硕的大鲶鱼从泥巴里钻了出来,扭动着肥大的身躯向水里爬,在泥地里留下二尺宽的痕迹。鲶鱼又叫胡子鱼,周身无鳞、体表多黏液、头扁口阔、上下颌各有4根条胡须,泰国曾发现过2米长,斤重的鲶鱼。鲶鱼一入水,速度就快了许多倍,直直地朝着机械鱼冲过去。发明家大叫一声不好,说自己正纳闷,每次机械鱼下水测试,都能听到牛叫,自己也没在意,以为附近有人放牛,没想到是个大家伙,机械鱼犯了它的领地了。大鲶鱼冲到机械鱼跟前,机械鱼仍旧无知无觉地游着,被大鲶鱼猛地撞了一下,又撞了一下,最后一口咬住鱼鳍,翻滚了起来。突然一声巨响,机械鱼全身布满了蓝色的火花,由于不堪大鲶鱼的蹂躏,终于破损漏电。这一下,不只大鲶鱼翻过了身子,露出白白的肚皮浮在水面上,半个池塘的鱼都被电死了,密密麻麻漂起了一层。发明家一看闯祸了,赶紧将机械鱼弄回了岸上,赵深还帮忙把大鲶鱼的尸体也拖到了岸边。发明家一看这大鱼,又高兴地说,这条鱼拉到集市上,做二胡的人收,用它的皮可以蒙二胡,能卖个好价钱,贴补了机械鱼的钱,还能赚点,运气,运气!回到屋里,林染再次提到怪病的事儿,发明家仿佛这才想起一样,一拍手,说我知道,我不但记录下来,还给这个病起了个名字,叫做“化猫症”。因为患者到最后,全身骨骼萎缩、变形,变成一只猫的大小,同时因为呼吸衰竭,很快就死去了。听到“化猫症”三个字,林染用胳膊肘撞了赵深一下,眼神一挑,意思是我猜对了。赵深挠挠头,嘟囔着,我还是觉得像狗。发明家一边说一边蹲下,拉开拉链,在帆布包里一阵摸索,最后掏出一个破破烂烂的小本子,林染接过来一看,里面记载了几十例“化猫症”的案例。例如:歌乐山一家人,患者是户主的舅奶奶,年纪九十七岁,不是本地人,抗战时花园口决堤,从中原避难来的。舅奶奶一生中有过7个孩子,全部没有活下来,或是饥荒饿死,或是得了急病而死。夔门一家人,患者是户主的奶奶,年纪九十三岁,本地人,爷爷已经死了三十多年,而户主的奶奶已经是肺癌晚期,据说奶奶年轻时有过四个儿子,都没活到今天。市区一家人,患者是户主的外婆,儿子身体渐渐不行了,而且在外面招了官司,妻子儿女都离他而去。外婆的女儿也同样常年疾病缠身。……林染很快就把本子从头到尾看了一遍,不仅看完了,还总结出人患上“化猫症”的3个特点:1.患者均为年长的女性,多为九十岁以上;2.患者子女儿孙众多;3.患者得病前身体很好,而子女儿孙身体大多糟糕。林染觉得,这个病不仅仅是生理上的原因,很可能是社会环境造成的,也就是“风俗病”,常见的例子就是中国人的肾虚,还有朝鲜人的火病。“化猫症”背后的具体原因,现在还搞不清楚,不过可以从历史、风土、人文着手查起。听到说起历史,发明家想起来一个地方,在重庆市西南方向的山里,有一个山村,叫做里万村,村后山有个庙,名叫“猫儿寺”,专门供奉狸猫,据说始建于宋朝。不妨先从那里着手,大家一致同意。三人于是坐了长途汽车前往,中途又换了小巴、搭乘卡车,最后步行,这才来到了里万村。八十年代重庆的一处村子。当然,发明家一路拎着他的帆布包不放手,据他自己说,包的最里面藏着一个外星人的头盖骨,珍贵无比。还问赵深、林染要不要看,结果没人理他。三人借宿在村口的一户人家,打听好猫儿寺的路线,打算先住一晚,第二天进山去看猫儿寺。大家发现一个奇怪的风俗,村里凡是有寡居老妇人的人家,院子的一角都有一间独立的小房子,老人就住在里面,从来都不出门,吃喝拉撒都由子女从小房子门下的小洞里送进拿出。平时家里人除非不得已,绝对不会接近小房子半步,似乎非常害怕里面的东西,一问之下,只是说每个老人都养了一只猫,别无奇特之处。这户主人还挺热情,为了招待客人,从鸡笼子抓了一只鸡杀了,晚饭吃的是辣子鸡丁,虽然林染嫌弃辣椒比鸡丁还要多,赵深却吃得津津有味,而发明家则一筷子也不动,只是干吃米饭。辣子鸡丁,看一眼就觉得胃口大开。问他怎么回事?发明家说自己最近正在调配一种助燃剂,配方是他千辛万苦得来的,乃是古波斯拜火教的秘籍,做出来的助燃剂是一种黑色的粉末,还有个很牛逼的名字,叫做“波斯火”,燃烧效率极高。调配“波斯火”的日子里,千万不能吃肉,一吃肉,那些神奇的黑色粉末就蔫了,像受了潮一般,怎么也点不着,自己已经戒肉半年啦。当天晚上,从院子里鸡舍方向传来一阵阵鸡的惨叫声,全家人都惊醒了,却躲在屋子里,不论如何也不愿出门查看。赵深他们打了手电筒去鸡舍那里,竹子做的篱笆门被破坏了,电筒的光往里面一照,发现白天威风凛凛的那只五花大公鸡不见了,只留下几滴血迹和两根花羽毛,其他的母鸡都惊恐地缩在角落里。初步判断,有一只体型不大但是凶猛的动物闯进了鸡舍,叼走了公鸡。八十年代农村里的鸡窝。三人动手加固了鸡舍门,又各自回屋睡下了。后半夜,隐约听见主人家的小孩在哭闹,断断续续直到天亮。第二天一大早,三人出发,前往后山的猫儿寺,山上有一条羊肠古道,几乎被荒草掩盖。道旁尽是一些桧树、柏树,越发显得阴森,上了四五层山坡,终于看到一座小小的院落,是一座颓败的小寺庙,山门上并没有牌匾,所以不知道寺院原来的名字。进了山门,走进唯一的一间大殿,只见大殿内供奉着一根巨大的圆木柱子,上面有一些浮雕,仔细一看,是八只形态各异的猫,绕柱盘旋而上。由于年代久远,木质已经风化,腐朽不堪,赵深用手一抠,就能掉下一大块木皮来。这时林染说,你们听什么声音?赵深、发明家也听到了,那是一种低沉的呜咽,混合着类似小孩的哭声,赵深想起昨晚听见主人家孩子的哭闹声,不禁头皮有点发麻。三人循着声音,来到大树遮阴,青苔遍地的后院,只见一大群野猫挤成一团、打成一块,正在抢食一只花羽毛的公鸡,没多久,野猫四散,钻进林荫的深处,只留下一地的鸡毛和几根细细的骨头。三人回到村里,天色已经擦黑,刚吃完晚饭,主人家的小孩又哭闹起来,发明家一问,原来小孩得了个夜啼的毛病,一到晚上就哭闹,已经持续了两个月了。发明家看了孩子的情形,说这个是夜星子,我有办法。说着就准备了起来,从他的帆布包里拿出几面白色的小旗子,又拿出一个奇怪的装置,上面有一个圆形的转盘,将几个小旗子插到转盘上,仿佛戏台上的武将。弄完这些,这才想起来村里没有通电,又问主人有没有蓄电池,找来了蓄电池,接通装置,转盘旋转,一盏灯亮起,小旗子高速旋转之下,像一个圆筒状的灯罩,罩在电灯上。又在灶台上放了一个粗瓷碗,碗上搁着一把菜刀。当时的瓷碗,不讲究图案花型,有时候常常碗边布满缺口。万事俱备以后,发明家找到赵深,递给他一把十分精巧的弩机,和一根连着鱼线的小箭。发明家问赵深,你的准头怎么样?还不错,当年在部队里,大比武射击拿过名次。过了一顿饭的时间,小孩越哭越厉害,林染站得离灯最近,她感觉到灯光突然一暗,再看那灯,旋转的小旗上隐隐可以看见黑影,随着旗子的旋转闪烁不定,像走马灯一样。走马灯是传统节日玩具。灯内点蜡烛,产生的热力形成气流,令轮轴转动。轮轴上有剪纸,烛光将剪纸的影投射在屏上,图像不断走动。黑影一会变成一个踽踽而行的老婆婆,一会儿变成一个年轻妇人,一会儿是妇人骑着马,一会儿又是老婆婆骑着猫,骑马的年轻女人,手里还拿着一把长刀。发明家这时候指着窗外,对赵深喊,开火!早已在窗边准备好的赵深,猛地打开窗子,窗外漆黑一片,但是隐约有一团更黑的影子,赵深凭着感觉,对着黑影扣动了弩机。那个黑影中箭,发出唧唧的叫声,逃走了。发明家一挥手,追!箭头上有鱼线,几个人顺着鱼线一路找过去,来到了院子里那栋独立的小屋子前,鱼线从门下小洞里延伸到里面。三人犹豫了,一时间不知道该不该进去。主人也来到房门前,敲了敲门,喊了几声奶奶,没有任何回应。最后找来钥匙,打开门锁,打着手电筒进了屋子。床上有蚊帐,看不清里面的人,只听到一阵细微的呻吟声。主人又喊了一声奶奶,上前将蚊帐掀开,只见一个半人半猫的小老太太躺在床上呻吟,肚子上插着一根小弩箭,灯光照过去,老太太的眼睛反射着绿幽幽的光。一只大狸花猫趴在老太太的身边,似乎也受了很重的伤,动弹不得。狸花猫起源于中国古代的家猫,身体健硕,智商较高。主人拿了锄头进来,把那只大狸花猫拎起来,扔到地下,一锄头下去,打得脑浆迸裂。赵深三人彼此对视了一眼,这个老人也是一个“化猫症”的患者。而且老人的身体明显缩小,再不救治恐怕很危险。医院恐怕是赶不及,而且也未必治得好。主人打死狸花猫,大喘了一口气,对三人说,他知道山那边住着一个赤脚医生,擅长治疗枪伤、箭疮,赶紧背着奶奶过去,也许还来得及。几个人二话不说,轮流背着老太太,连夜走山路去就医。在山里走了大约一个小时,不但没有见到任何人家,山路反而越来越陡峭,越来越偏僻。赵深心里隐隐觉得不对。最后转过一个山坳,来到一个黑乎乎的岩洞前面,林染问主人,这个里面怎么可能住人?话音未落,主人一把将林染推进洞里,只听见一阵滚动声和石子掉落的声音。岩洞一般指溶洞,是可溶性岩石中因喀斯特作用所形成的地下空间。赵深恰好身背着老太太,影响了行动,一时搭救不及,只好看着林染被黑暗吞没。这时候,从旁边的草丛里钻出了十几个人,一个个都拿着镰刀、锄头,这些人都是山村里的村民。赵深将老太太放在地上,打倒了三个冲上前的村民,自己的胳膊也被镰刀划了一道伤口。赵深看看伤口,心里明白一拳难敌众手,一转身,从洞口也跳了下去。落了不知道多久,哗啦一声,赵深跌入了水中,连忙拨水浮出水面,一边试探着游泳,一边叫林染的名字。没多久从右手边听到林染的声音,我在这里,这里没有水。赵深刚游上岸,就听见身后扑通、扑通两声,又有两个人掉下来了。没多久,发明家拖着老太太也上了岸。一道火光闪起来,发明家在地上倒了一些“波斯火”,一下就点着了,丝毫不受潮湿的影响。借助火光,这才看清这里是一处溶洞,他们几个人正在洞底河流的一小块沙岛上。赵深问,你们也跳下来了?发明家苦笑一声,我们是被扔下来的。老太太已经奄奄一息,她断断续续地向三人讲了事情的来龙去脉。原来村子里的人相信,老人会“活子孙寿”,意思是老人靠吸取子孙的阳寿来维持生命,村里又往往女人寿命长,男人寿命短,许多老年妇女都是寡居。这位老太太也是,老伴儿几十年前就死了,自己一直守寡,几年前,年纪到了九十岁,闲言碎语就开始了。老人时常空嘴不停地咀嚼,就有人背后说她其实在吃子孙寿。林染说,这个其实是老人脑部神经退化导致的。之后又有一次,自己因为疼重孙子,嘴对嘴亲了几下,就被孙媳妇指着鼻子,大骂了一顿。原来本地人认为,老人额头对额头,嘴对嘴亲小孩,就是在吸阳气。她知道时候到了,一天趁所有人不注意,自己一个人进了山,去了猫儿寺。回来的时候,带着一只狸花猫,从此住进了小房子,家里人再也不敢对她不敬。直到今天夜里,发明家破了她的法术,于是大家落得这个下场,要活活饿死在这里,也是活该。三人听了,都后悔得不得了,可惜已经来不及了,老太太说完不久就咽了气。三人在小岛上还找到了一些骸骨,据林染判断,这些都是老年女性的骨骼,还有许多人生活的痕迹,比如被沙土覆盖的碗筷等物。可见许多老人被抛下山洞后,一时间没死,最后都是活活饿死的。三人将老太太的尸体草草埋葬之后,凭借着“波斯火”的光亮四处找路,最后找到了一个山洞,洞顶可以看见天空,是一个朝天洞。一处朝天洞,石壁上都是青苔。仰头看去,能看见星星和月亮,还有瀑布从洞口流下来,还没流到洞底,就飘散无形,化作细雨纷纷落下来。赵深估算了一下,洞口起码三十米高,而且四壁上全是湿滑的青苔,没有可能爬上去。发明家看了一会儿,突然问赵深,有没有绳子?赵深愣了一下,说有。赵深这是当侦察兵时的习惯,当年在越南的大山里,每天带一小捆绳子,别在腰里。这次进山前,专门在重庆市里买了一捆带着。发明家叫赵深将绳子一头绾了个活动的索套,又将帆布包背在身后,将背带绑紧,据他说,帆布包里有个发明,是一个燃烧助推装置,用的就是“波斯火”作燃料,本来打算将来做个大家伙,说不定可以登月。虽然不确定这个小的能不能飞,但也没有别的办法,死马当成活马医吧。起飞前发明家说,其实自己当发明家,就是想提个劲(装逼,显摆),没想到搞起来这么要命。然后又说,他现在想吃烧白,一飞出去,马上就去吃。烧白是四川、重庆地区的一道特色菜,由于做法复杂,以前一般过年过节家里的老人会做。说完点燃了助推器,从帆布包底部喷出几束火焰,发明家双脚渐渐离地,缓缓起飞,越来越高,最后飞出了洞口。发明家将绳索朝着洞口旁边的大树上一抛,赵深扯了扯绳子,套索收紧,牢牢套在一条粗树枝上。但是发明家并没有停下来,后来推测,他可能忘记给推进器加上降落的功能了。发明家就这样在夜空里越飞越高,越变越小,最后消失不见了。赵深、林染借助这根救命的绳索,终于爬了出去。故事的结尾,山村里的一干案犯,被公安机关批捕。赵深、林染跟着搜山队找了一星期,没有找到发明家,警方认为(如果他真的飞上了天)燃料烧尽之后,落入了大山的某个角落,寻找难度极大,最后不得不放弃了寻找。由于老人不再被人丢进山洞遗弃,“化猫症”渐渐地就灭绝了,这个是后话了。

故事中,发明家从包里掏出各种奇奇怪怪的东西,解决了很多困难。令我不禁想起某一部作品里的蓝胖子,伸手就能从裤兜里掏出宝贝来。

我最喜欢的段落,是发明家问男主,你相信喜马拉雅雪人和外星人飞碟吗?男主说信,二人于是握紧双手使劲摇晃。

人若没有想象力,与一条咸鱼又有什么区别?

作者:桃十三

编辑:赵大嘴

插画:张大嗨

世界从未如此神秘

?????●?????

WePromise

WeAreOriginal

本文属于虚构,文中图片视频部分来自网络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老金和小伙伴

都是江湖人,请我们喝一杯吧。

1
查看完整版本: 医院闹僵尸传闻,只有这俩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