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A
本题考查反射和反射弧的知识内容。在中枢神经系统参与下,机体对内外刺激作出的规律性应答才叫反射,A项错误;感受器是感觉神经末梢,可接受刺激产生兴奋,B项正确;刺激传出神经引起效应器的反应中,反射弧不完整,不属于反射,C项正确;寒冷刺激皮肤引起皮肤血管收缩为非条件反射,D项正确。
2.C
本题考查神经纤维上兴奋传导方向。神经纤维上兴奋传导方向与膜内局部电流方向相同,由兴奋部位到未兴奋部位,C项正确。
3.B
本题结合突触的结构考查兴奋传导和传递的相关知识。突触还可以在神经元与肌细胞或腺体细胞间形成,A项错误;②神经递质以胞吐的方式分泌到突触间隙,需要消耗能量,B项正确;②是神经递质,与④受体结合,不能通过离子通道,C项错误;神经递质分为两类,兴奋性递质与抑制性递质,兴奋性递质会使下一个神经元的膜电位呈外负内正,抑制性递质不会,D项错误。
4.D
本题考查兴奋的传导与传递。神经元间有组织液,神经元间兴奋的传递需要通过组织液,A项正确;细胞外Na+浓度高于细胞内,动作电位形成过程中Na+内流是顺浓度进行的,B项正确;神经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上,就会使下一个神经元兴奋或抑制,C项正确;在完成反射活动的过程中,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方向是单向的,只能从感受器传到效应器,,D项错误。
5.B
本题综合考查学生对反射弧的结构、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和人脑的高级功能等知识内容。由图中神经节()所在的位置可知:①是感受器,②为传入神经,③为脊髓中的神经中枢,④为传出神经,⑤为效应器。②和④均由神经纤维组成,神经冲动在神经纤维上以局部电流的形式传导,A项正确;在反射弧中兴奋的传导方向是:①→②→③→④→⑤,B项错误;②受损时,刺激④产生的兴奋仍能传到⑤,引起⑤发生反应,但由于没有经过完整的反射弧,所以引起⑤发生的反应不属于反射活动,C项错误;大脑皮层具有语言、学习、思维、记忆等方面的高级功能,D项错误。
6.B
本题考查突触的知识内容。突触是由上一神经元的轴突与下一神经元的树突或细胞体建立的结构,A项正确;受到刺激前,神经递质就已经产生,受到刺激后,神经元才释放神经递质,B项错误;突触后膜上存在神经递质的特异性受体,保证了兴奋传递的单向性,C项正确;突触小体完成“电信号→化学信号”的转变,D项正确。
7.B
本题考查神经纤维动作电位的形成、静息电位的恢复。将离体神经放在类似组织液的环境中,有利于其完成相应的生理过程,A项正确;受刺激部位膜外Na+大量内流不会导致细胞膜内Na+的浓度大于细胞膜外,B项错误;若培养液中Na+浓度适当提高,在动作电位产生的过程中,有更多的Na+内流,导致动作电位的绝对值增大,曲线中b点升高,C项正确;曲线bc段表示由动作电位恢复为静息电位的过程,D项正确。
8.C
本题考查激素调节和体液调节的关系。激素调节是体液调节的主要内容,体液调节包含激素调节。C项正确。
9.B
本题考查内分泌细胞及其分泌物的知识内容。靶细胞可能是分泌细胞,如内分泌细胞是垂体细胞,靶细胞可以是甲状腺细胞,A项错误;内分泌细胞可能是神经细胞,如下丘脑细胞可以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B项正确;内分泌细胞的分泌物不起催化作用,也不组成细胞而是结构,具有传递信息的作用,使靶细胞原有的生理活动发生变化,C项错误,D项错误。
10.D
本题考查人体激素和腺体的知识内容。促胰液素是人们发现的第一种动物激素,A项正确;胰岛素具有降血糖的作用,胰高血糖素具有升高血糖的作用,B项正确;胰腺的外分泌部位可分泌胰液,胰岛位于胰腺的内分泌部位,胰岛A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C项正确;人在幼年时缺乏生长激素将患侏儒症,D项错误。
11.B
本题考查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甲状腺激素与生长激素具有协同调节人体生长发育的作用,A项正确;内分泌器官或细胞能合成激素,B项错误;进入青春期后,机体分泌的性激素增多,促进生殖器官的发育和生殖细胞的形成,激发并维持第二性征,C项正确;人体通过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共同调节血糖含量的相对稳定,D项正确。
12.A
本题考查甲状腺激素的分泌的调节过程。根据试题分析,图中结构X为下丘脑,结构Y是垂体,A项错误;碘元素参与甲状腺激素的组成,人体缺碘会影响甲状腺激素的合成,B项正确;在分级调节过程中,①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和②促甲状腺激素的含量会影响甲状腺激素的含量,C项正确;在反馈调节中,甲状腺激素的含量会影响①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和②促甲状腺激素的含量,D项正确。
13.C
本题考查激素的作用、运输等知识内容。激素起信使作用,不能为生命活动供能,可改变细胞的生命活动,A项正确;每种激素都有它特定的受体,作用具有特异性,B项正确;雌激素分泌后进入血液不需要经过输卵管,由血液运输到全身各处,发挥调节作用,C项错误;激素是微量高效的物质,D项正确。
14.A
本题考查内分泌腺分泌激素的作用。下丘脑能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抗利尿激素等,A项错误;机体内、外环境的变化可影响激素的分泌,B项正确;蛋白质类激素的合成需要通过转录和翻译过程,通过对转录的调节可影响蛋白质类激素的合成量,C项正确;与性激素结合的受体在细胞内,性激素需进入细胞后才能与特定受体结合,D项正确。
15.C
本题考查肾上腺素的知识内容。肾上腺素增多作用于心脏,使心率加快,该过程中肾上腺素作用的靶器官包括心脏;实例中人在恐惧、紧张时,肾上腺髓质释放肾上腺素的过程是神经调节,肾上腺素作用于心脏是体液调节,既能反映神经调节影响体液调节,也能反映体液调节影响神经调节。C项错误。
16.ABC
乙神经元接受神经递质兴奋后,膜内电位由负转正,A错误;根据神经节可知,①是感受器,②是传入神经,③是神经中枢,④是传出神经,⑤是效应器,B错误;神经递质出细胞的方式为胞吐,需要消耗能量,而兴奋在突触间隙的扩散不需要消耗能量,C错误;刺激②电流表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刺激④电流表偏转一次,D正确。
17.C
本题考查突触的作用。如果止痛药抑制突触前膜递质的释放,则突触间隙中神经递质的量会减少,A项错误;如果止痛药与突触前膜释放的递质结合,则突触间隙中神经递质的量会减少,B项错误;如果止痛药与突触后膜的受体结合,则阻碍了递质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从而达到阻断神经冲动传导的目的,C项正确;如果止痛药抑制突触小体中递质的合成,则突触间隙中神经递质的量会减少,D项错误。
18.BD
本题考查人脑的高级功能。语言功能是人脑特有的高级功能,与大脑皮层的言语区有关,A项正确;运动性语言中枢受损的患者能听懂别人讲话,自己不会讲话,B项错误;大脑皮层是调节机体活动的最高级中枢,故与人的躯体运动、感觉等密切相关,C项正确;感觉的产生不需要完整的反射弧,D项错误。
19.CD
本题结合曲线图,考查血糖调节的相关知识。胰岛A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C点时血糖浓度较高,胰岛A细胞分泌活动较弱,A项错误;A-C段血糖浓度升高,在胰岛素的作用下,组织细胞加速摄取、利用和储存葡萄糖,B项错误;B点时血糖浓度下降到一定程度,导致胰高血糖素分泌增加,胰高血糖素能够促进肝糖原分解成葡萄糖进入血液,C项正确;早餐后2小时糖尿病人的血糖浓度高于B点,D项正确。
20.ABC
本题考查胰岛素的生理作用。通过比较,可以看出胰岛素具有降低血糖的作用,A项正确;甲组小鼠表现出的是低血糖症状,直接注射葡萄糖有利于缓解症状,B项正确;给甲组小鼠注射胰高血糖素可以促进肝糖原的分解和非糖物质的转化,升高血糖,有利于缓解症状,C项正确;胰岛素的本质是蛋白质,口服后会被消化道内的酶分解而不能在发挥作用,D项错误。
21.(1)轴突树突具有较长的突起
(2)神经冲动传导在同一神经元上是双向的Na+
(3)正负钾
(1)由图可知:①为轴突,⑤为树突。神经元与其功能相适应的结构特点是具有较长的突起。(2)图1中刺激③处,在①④处都能测到动作电位,说明神经冲动传导在同一神经元上是双向的。(3)静息状态时的电位情况是内负外正,这与K+外流有关。
22.(1)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细胞体
(2)突触小体(突触小泡)胞吐
(3)神经元之间的联系新突触
(1)突触是由突触前膜、突触间隙和突触后膜构成的。(2)神经递质等信息分子是通过胞吐方式释放到细胞外的。(3)短期记忆主要与神经元活动及神经元之间的联系有关,尤其与大脑皮层下的海马区有关。长期记忆可能与新突触的建立有关。
23.(1)促胰液素体液
(2)受体灭活
(3)胰液
(4)感受器
(1)酸性食糜进入小肠,可刺激小肠黏膜分泌促胰液素,促胰液素可通过体液运输,作用于胰腺,引起胰腺分泌胰液。(2)胰腺细胞膜上应含有物质X、激素Y的受体,当X、Y发挥作用后即被灭活以维持内环境的稳定。(3)当胰腺导管堵塞时,会导致胰液无法排出,从而影响人体健康。(4)由于药物影响了反射弧中感受器的功能,故用药物麻痹小肠黏膜的神经末梢,再向小肠注入盐酸,胰液分泌量下降。
24.(1)手术但不切除甲状腺新陈代谢消耗氧,耗氧量与代谢强度正相关前4天,内环境中的激素可维持生命活动
(2)A将A组大鼠随机分为C、D两组,C组灌喂甲状腺激素,D组灌喂等量的生理盐水,定期测定每只大鼠的耗氧量
25.(1)患者体内甲状腺激素含量偏高,而甲状腺激素具有提高细胞代谢速率、增加产热等功能偏低
(2)胰岛素组织细胞摄取、利用和储存葡萄糖靶细胞膜上的胰岛素受体缺乏或异常,使得胰岛素不能与组织细胞上的特异性受体结合
(3)①患糖尿病间歇性热量限制②不能胰岛素为蛋白质类激素,口服会被消化道内的蛋白酶消化分解,从而失去疗效
(1)甲亢患者甲状腺功能亢进,常常会出现体温偏高、容易饥饿等症状,其原因是患者体内甲状腺激素含量偏高,而甲状腺激素具有提高细胞代谢速率、增加产热等功能。由于甲状腺激素的反馈调节作用,患者体内促甲状腺激素的含量往往偏低。(2)人体内对降低血糖起重要作用的激素是胰岛素,其作用是通过促进组织细胞摄取、利用和储存葡萄糖,从而使血糖降低。Ⅱ型糖尿病患者体内胰岛素分泌正常,则出现糖尿病的原因可能是靶细胞膜上的胰岛素受体缺乏或异常,使得胰岛素不能与组织细胞上的特异性受体结合进而发挥降血糖作用。(3)①本实验的目的是验证“间歇性热量限制”能通过降低空腹血糖和增加胰岛B细胞数量来有效干预糖尿病,因此该实验小组应以患糖尿病小鼠为实验对象,随机均分为甲、乙两组后,甲组小鼠进行“间歇性热量限制”处理,乙组小鼠进行正常饮食处理,其他培养条件适宜且相同。②胰岛素为蛋白质类激素,口服会被消化道内的蛋白酶消化分解,从而失去疗效,因此对持续出现糖尿病的个体进行治疗,不能直接口服胰岛素,需要进行注射。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