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纽约设计周如期而至,昔日仓库改造而成的A/D/O创意空间再次刷新了人、地、空的想象力,联合StudioINI在户外庭院打造出全新的沉浸式动力装置《UrbanImprint》。
乍一看像蘑菇头?帽子?还是电鳗?
它呈现出一种活生生的雕塑,通过人类的互动赋予它生命。
这些水平表面通过不锈钢弹簧和滑轮系统连接,当参观者踏上地板时,弹簧使其倾斜到参观者的脚下,并启动滑轮将顶篷抬升到头顶上方。
装置重新构建了人与其建筑环境之间的关系,让参观者通过自己的运动重塑其物理空间和建筑。
“当你置身于此,装置下撤,你将不再体会到空间的边界。在这个空间里,你会被空间所适应而不是主动适应空间。同时空间作为你自己身体的一部分,延伸出去塑造空间本身。”——StudioINI
—延伸阅读—
艺术家NassiaInglessis于年创立了StudioINI,用一种全新的角度挑战我们对于物理和建筑环境设计的固有观念。
Inglessis和她的团队采用以人为本的方法来面对物质世界,将数字工具和新兴技术应用于此。但是,工作室并没有使用时下流行的AR(增强现实)或VR(虚拟现实)技术,而是开拓了“增强物质性”——让物质世界更接近人类互动和意图。
年伦敦设计双年展上,StudioINIled联合teamE.Briall以古希腊战斗女神抗战故事作为灵感蓝本,创作了作品《Disobedience》。
《Disobedience》由17米长的再生塑料构搭配弹簧骨架组成。当人们穿越装置时,骨架会因人的踩动,进行张缩运动。
而观众在外界看到的装置,像是无规则运动的呼吸器,如同人的情绪不定,时而平静,时而波澜起伏。
但设计者要表达的是,当你不再是控制情绪的那个人,而是被情绪控制的,会是何种场景。
(素材选自StudioIN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