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桨板的尾部,大家都能看见有个像鱼鳍的东西,它就是我们常说的尾鳍,英文是FIN。国内也有不少桨板工厂口语化地称之为鱼翅。这其实不太准确,因为按常理说,翅膀通常在两侧,但鱼鳍既有左右也有上下。如此说来,将其称为尾鳍既符合其常见安装位,也符合它与鱼鳍相仿的功能。和鱼鳍的主要功能一致,桨板尾鳍的作用是保持板体沿既定方向稳定前进。在桨板运动中,我们总是单侧用桨,划行动作以身体为转轴,所以无论如何划,板体总有以人体为轴线的旋转趋势。尾鳍能够降低这种打转的倾向,保持前进方向基本不变。既然如此,有人会问,可不可以把尾鳍面积做大,保持直线的能力是不是更强?是的,不过凡事必有利弊,尾鳍尺寸过大,制造成本会增加。同时,过大的鱼鳍也会造成板体转向吃力。观察研究体长在3~5米的大型鱼类的鱼鳍形状和尺寸,恐怕是桨板尾鳍设计的最佳灵感源泉。市面常见的桨板尾鳍尺寸大都是7英吋至10英吋。大家可以看到,那些较小的帆船腹部下的稳向板(Centerboard)或较大帆船的龙骨(Keel)的尺寸更是大得惊人!传统9英吋尾鳍。从基座到尖端部,宽窄变化比较明显。水蜢首发的抗偏尾鳍是9英吋的版本。从外形上看,它与传统尾鳍有较大区别。其中部与底部的宽度接近,尾鳍侧面积增加了5%,这有利于增加尾鳍下半部分的抗扭能力,起到更好的航向稳定作用。实测人员反馈:板体直线行驶性有大幅度提升,即使划长10英尺6英吋、宽32英吋的板,单侧划桨都能够达到5桨以上不换边!
此款抗偏尾鳍可用于水蜢标枪板、鱼龙板、小蓝鲸和电鳗板的尾鳍升级。
参考图:鱼鳍的分布1-背鳍2-脂鳍3-尾鳍4-臀鳍5-腹鳍6-胸鳍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