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鳗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萤池金边窗萤
TUhjnbcbe - 2020/12/20 18:13:00

点击上方蓝字,更多小知识等你↑

“萤池”是每期是以单一萤种为主题,介绍一种萤的生存模式和生活习性,深入了解萤世界的更多秘密。简介名称:金边窗萤拉丁文学名:PyroocoeliaanalisFabricius所在分类:鞘翅目萤科窗萤属

金边窗萤,又名大陆窗萤,台湾窗萤。鞘翅有金黄的翅缘,故以此为名。

金边窗萤·图源来自网络

金边窗萤成虫体长1.5-2.5cm,雄性胸部橙色,胸背板宽广有延伸外缘,靠前的位置有两个透明的“窗口”用于看见上方的情况,也是窗萤名字的由来。窗萤雄性靠夜间在空中盘旋观察在地上翘起腹部发光的雌性,所以雄性视野是向下的,头部黑色且完全收缩于胸背板之下,唯一看见上方的窗口,就是胸背板前方透明的两个窗。窗萤胸背板前方的两个透明窗口·摄于黎明

鞘翅为黑色,有金黄色翅缘,无颗粒感,柔软平整,后翅黑色收于鞘翅之下。鞘翅无法完全闭合,留有一点缝隙,且无法完全盖住腹部,留有腹部末端外露。腹部灵活,可以辅助转身,发光器窄小,发绿光,微弱。腹部外形仍留有幼虫形态。

雌性成虫翅退化,仅留有一点翅芽,身体肉白色,腹部灰色,前胸背板宽广且有透明的窗,发光器小,四点式,发光明亮。

雌雄均持续发光。

上雄下雌,雌性发光明亮且为四点式发光器

雌雄二态,雄性触角锯状,雌性触角短细。

雄性·摄于黎明雌性·图源来自庞渊文

幼虫时期雌雄差异不大,外表坚硬,但其实很容易受伤,不少幼虫也借此喷出有气味的血液驱赶猎物。

发光器靠近背部,放光明显,但幼虫时期很懒,连行动都几乎没有观察到,受到刺激才会发光,在夜间会看到发光的现象,多在凌晨达到活动高峰期。低龄幼虫群居,喜欢扎堆儿,生活环境多为潮湿苔藓地,以窄口螺如华蜗和巴蜗为食。

低龄群居·摄于黎明(简介完毕)发光现象·摄于黎明行动·摄于黎明

幼虫不同的个体会有不同的颜色,体色的差异主要体现在吃饱了之后腹部侧面肉的颜色,多粉色和黄色,当然这个颜色和雌雄有没有关?和其他性状有没有关?没有关,我没观察到,好像就是个体不同的软组织颜色。

黄色的腹部软组织·摄于黎明粉色的腹部软组织·摄于黎明当然腹部没有食物的时候,侧面是撑不开的,看不见颜色·摄于黎明

在这里说一下金边窗和山窗的区别,山窗其实很多虫商手里名单上都有,但其实几乎都是金边窗,金边窗饲养简单,分布广泛,而山窗只分布在秦岭一带和长白山附近。在下面上一张山窗照片,自行排雷。

金边窗·摄于黎明山窗萤·图源来自萤友wu哥,仔细观察第23节和足部花纹颜色

幼虫捕食也很有趣,当然我更喜欢幼虫之间的互动,憨憨的幼虫也会打架,争抢食物,但是无疑都是花拳绣腿,伤不到对方。

幼虫捕食之前有发过,链接在底下一会进去可以复习。幼虫的形态几乎已经完全切合蜗牛的螺口,幼虫逆向进入蜗牛壳内大快朵颐。一个蜗牛一般可以吃一天多,所以幼虫几乎一直都在进食的状态。

----幼虫捕食----

幼虫越冬后会长到一个巨大的体型,在初夏的时候入土化蛹,而窗萤化蛹就很随便随便找一个土坑就可以蜕皮化蛹,蛹也是暴露在外面的,而蛹身自身会散发一点点的荧光,在夜间可以观察到,很微弱,手机拍不出来。

蛹期两周,之后便飞向天空求偶,度过短暂的成虫期,而他们的求偶主要靠雌性,所以雄性的光不亮,而且没有熠萤那么花里胡哨的求偶花招,相反雌性的光明亮,在求偶期找到空地把腹部翘起,冲着天上发光,吸引雄性。

末龄吃饱预蛹的幼虫,身体变短幼虫预蛹·图源来自庞渊文雌性蛹·图源来自庞渊文蛹期照片在春天复春的不止是大个体的幼虫,而是小个体的也一起复春,这一点就和水生萤不一样,水生萤的龄期很一致,化蛹一起化,羽化一起羽。而窗萤在同一时间碰见不同龄期的幼虫是常事,比如春季复春的有末龄的幼虫,还有2-3龄的小幼虫。不同龄期的幼虫·摄于黎明不同龄期幼虫·摄于黎明

窗萤的卵也会发光,且光明亮,但如果是未受精会在几天后腐烂,雌性有护卵的现象,幼虫孵化后就可以发光,且吃卵壳。

没有金边窗的发光,胸窗萤的凑一下·来自《中国萤火虫生态图鉴》

冬季幼虫开始越冬,活动减缓,也不难理解萤为什么一直没有普及饲养,极高的饲养难度和超长的龄期,都让萤的大众化显得格外困难。

---Over---本
1
查看完整版本: 萤池金边窗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