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鳗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校园科学家戳戳复旦歌唱家,期末肯定不会挂
TUhjnbcbe - 2020/12/17 18:13:00

多年以后,

当年轻夜鹭站在黑色盒子面前,

准会想起父亲

带他去看江湾红外相机的

那个遥远的下午。

在江湾红外相机前,

只有一家乌鸫是镜头里的常客,

没有太多鸟儿留下靓丽的身姿,

然而这只夜鹭却是个例外。

夜鹭恰饭?校园科学家

呃...搞错了,重来——

然而这只夜鹭却是个例外。

夜鹭的凝视.jpg?校园科学家

一鸟成团——夜鹭

夜鹭与渡鸦

夜鹭(学名Nycticoraxnycticorax),鸟纲·鹈形目·鹭科·夜鹭属。夜鹭的学名中,Nycti-表示night(夜),可能指它们多在夜间出没的习性;而corax则是渡鸦的种名。夜鹭与渡鸦其实并无太多关联,可能的联系是夜鹭的鸣叫声似渡鸦,粗犷而明亮。

谈及渡鸦与夜鹭,倒是有另外一件小事值得乐道。日本动漫《火影忍者》中,渡鸦常常被“写轮眼”瞳术控制,眼睛呈现出艳丽的红色。事实上大多数渡鸦虹膜呈深褐色,而夜鹭的虹膜为血红色,比较起来反而夜鹭更加符合作品中的设定。与黑褐色的渡鸦相比,夜鹭无疑更为“多彩”。

若是为夜鹭作画,先勾出灰白的上体,上涂浓墨的额背,间或2-3条白色细带;下抹淡墨的下体和尾羽;再加上一丝黄色勾勒胫裸、跗蹠和趾角,一圈血红色点出眼睛,连接黑色的略向下弯曲的嘴,一只夜鹭就跃然纸上了。同影视纪录作品中常见的气质优雅的白鹭相比,同属鹭科鸟类的夜鹭,初看时却往往给人不同的印象。大约是因为夜鹭时常缩着脖子,头枕部和背部曲线连在一起,显得形体粗胖;再加上时常呆立不动,展现出一种略显猥琐的独特气质。

夜鹭成鸟图片:ebird.org/

夜鹭的“团”

夜鹭的分布十分广泛,覆盖了全球的热带、亚热带和温带的大部分地区。在上海,一年四季都能见到夜鹭,不过夏天的数量较多。

夜鹭常常集群繁殖,聚群繁殖效率很高。夜鹭属鸟类喜欢把巢穴建在横向的树枝上,甚至有过数千个巢组成巢群的记录,事实上对于树木本身也是一种负担。有时夜鹭也会与其他鸟类,如牛背鹭、苍鹭集群筑巢,共同警戒保护幼鸟。

夜鹭每年4~8月繁殖,产卵3-5枚。幼鸟由雌雄亲鸟共同抚育。夜鹭的幼鸟与成鸟不同,身体颜色比较单调。幼鸟上体呈暗褐色,翅上点缀淡棕色羽干纹和白色或棕白色星状端斑点。眼睛也不是红色,而是黄色。夜鹭幼鸟大约50天就能出巢独立生活,之后还需约两年时间长为成鸟。

夜鹭幼鸟图片:ebird.org/

夜鹭的一”鸟”生活

夜鹭通常栖息在靠近水的地方,如各种湿地,平原,低山丘陵地区的溪流、水塘、江河、沼泽和水田地上,常以鱼、蛙、虾、蟹、水生昆虫等为食。夜鹭的食物名单很长。基本它能吞下去的动物都在夜鹭的捕食名单上,来者不拒,照单通吃。

夜鹭捕食活动常在夜晚开始,一般集群从水边飞起,各自寻找好的捕食位置。夜鹭虽然看着呆萌,但在捕食上十分狡黠,通常会在水边按兵不动,待猎物靠近时突然偷袭。有的夜鹭还学会了“钓鱼”捕食。站在水边的夜鹭会拨弄飘在水面的面包屑等诱饵,当鱼儿上浮来食用时,夜鹭就会快速出击,捕获猎物,和人类钓鱼的行为颇为相近。夜鹭的喙微向下弯,长而坚硬,像一把钳子,猎物一旦被捕获,就很难逃脱出去。

夜鹭在动物园也是一霸,常常去抢夺其他鸟类的食物,以至于常被认错。曾经有游客在动物园游览企鹅馆时,发现在企鹅中混着一只十分相像的夜鹭。这家伙轻车熟路,毫无惧意,可见已经是常客了。

向左滑动查看答案

校园中的夜鹭

分布广泛的夜鹭能很好地适应城市生活,在城市的河道、人工湖和湿地里,随处能见到它们的身影,因此也是复旦校园里的常客了。

邯郸校区的水体较少,不过在曦园和燕园,时不时能看到胆大的夜鹭蹲在假山上,对池子里的锦鲤虎视眈眈。水系发达、河道纵横的江湾校区更是夜鹭们的乐园:时常能看到夜鹭成群结队地蹲在日湖和月湖周围的栏杆上发呆,从湖边路过时也能忽然惊飞站在草地上的夜鹭,傍晚在校园里漫步,偶尔能听到它们“啊——”地嘶哑地叫着,从头顶飞过。

事实上,夜鹭的“泛滥”也是最近一些年的事情。类似动物园中的夜鹭,通过争取其他养殖鸟类的方式获得食物,这既体现了自然界生存的法则,也可见人类活动对野生生物影响之深远。人类不必要的干预和捕食,常常是野生动物习性改变的重要原因之一。

保护野生动物,不仅仅在停止售卖、食用野生这些行为上,也在日常生活中见到野生动物时我们的每一次选择。不干预和参与到野生动物的生活,同时尽可能保留野生动物在自然环境的生存环境。面对动物幼崽,不随意抱养;面对没见过的野生动物,不随意投喂;对不了解的野生物种,不冒然“放生”。野生世界是“适者生存”的残酷世界,有着自身的运转规律,复杂的生物链条以及非生物等各种因素的影响。单独以人性的角度去关怀,也无法短时间改变基因中的野生特性,有时也会将野生动物引入人类社群,引发意料之外的结果。

所以说,对待野生动物,如我们身边江湾的夜鹭,让ta一“鸟”成团就好。

项目负责人:陈泳滨、陈海若

指导老师:王放、卢姗、黄子寒

文案:代俊奇、臧少平

图片:江湾红外相机

排版:代俊奇、林逸婷

红外相机设置:李骥玄、陈泳滨、王梦藜、臧少平

数据整理:谢雨飞、罗天一、欧阳姝琪、孙语忻、吴玥、高嘉玲、郝雪、唐婷婷、邓稚雄

文献收集及撰写:王翰臣、魏若妍、黄妍朦、代俊奇

科普讲座:王放、吴孟昀、邓稚雄、张卓锦、王文静、朱彬彬、臧少平、林逸婷、朱旭初

感谢所有帮助和参与校园科学家项目的老师和同学

硬广时间

如果你也和我一样

对复旦满怀好奇

对动物植物生态环境充满兴趣

拥有一颗善于发现身边有趣事物的心

想在复旦结识一群同样对生态感兴趣的朋友

扫描上方

1
查看完整版本: 校园科学家戳戳复旦歌唱家,期末肯定不会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