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保护区系列
第期
导语
自然保护区是生态系统的天然本底,在涵养水源、保持水土、改善环境和保持生态平衡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这些自然保护区保护着我国70%的陆地生态系统种类、80%的野生动物和60%的高等植物,也保护着约万公顷的原始天然林、天然次生林和约万公顷的各种典型湿地。同时为进行各种生物学、生态学、地质学、古生物学及其他学科的研究提供有利条件,为环境的监测和定位研究提供了良好的基地。
贵州习水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推荐理由
遵义习水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贵州省习水县境内,保护区内水热条件优越,生态环境特殊,动、植物区系成份复杂,物种资源非常丰富。习水保护区保存了原生性较强的常绿阔叶林,且分布集中成片面积达4万公顷,这是国内其他林区不能比拟的,实属罕见,也可以说是我国乃至全世界研究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生态系统最重要的、最有代表性的典型实验研究基地。该保护区也是贵州省面积最大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保护对象
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及野生动植物
资源状况
植物资源动物资源
保护区类别
森林生态系统类型
贵州习水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贵州省北隅,地处习水县西北部,地理坐标为东经°50′~°29′,北纬28°07′~28°34′,保护区总面积面积公顷,其中核心区面积公顷,缓冲区面积公顷,实验区公顷。
年经赤水县人民*府批准建立习水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县级保护区。
经晋升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习水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性气候。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无霜期长,降水充沛,云、雾、雨日多。云量多(多年平均总量8.2),阴雨天多(晴天日数占年总日数的11~24%),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总量实际上只有~MJ/M2年,仅相当于太阳辐射总量的28.8~32.3%,是贵州乃至全国太阳辐射最低值区之一。区内年平均气温14.7℃,1月平均气温4.3℃,7月平均气温24.9℃。≥10℃的年积温.9~.3℃。河谷地区≥10℃的年积温近℃,而海拔较高的林区≥10℃的年积温为℃。由此可见,有效性强的积温给林木生长提供了良好的热量条件。
习水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植物区系成分复杂、多样。这里处于东亚植物区系的中国-日本森林植物亚区华中植物省的西缘,既有丰富的华中成分、华南、华东成分,也有云南、东喜马拉雅成分。
保护区内大型真菌种类也很多,有38科85属种。其中可供食用60种、药用46种、木腐菌63种、毒菌18种。其中具有食用价值的有银耳、毛木耳、木耳、小鸡油菌、金针菇、红汁乳菇等60种。苔藓植物49科属种,其中平珠藓、云南青毛藓、小叶鞭苔等31种为贵州新记录。蕨类植物共30科70属种。其中有国家一级保护植物桫椤,国家二级保护植物金毛狗等。
习水保护区种子植物科属种。种子植物是组成森林生态的主体,特别是壳斗科、樟科、山茶科、木兰科、竹亚科等种类,构建区内森林景观格局,为丰富生物多样性提供了基础条件。区内分布珍稀植物68种,其中国家级重点保护植物20种。还有众多的药用植物、观赏植物、野生蔬菜等经济价值物种。
植物资源
桫椤:别名蛇木,是桫椤科、桫椤属蕨类植物,有“蕨类植物之王”赞誉。桫椤是能长成大树的蕨类植物,又称“树蕨”。桫椤的茎直立,中空,似笔筒,叶螺旋状排列于茎顶端。是已经发现唯一的木本蕨类植物,极其珍贵,堪称国宝,被众多国家列为一级保护的濒危植物,有“活化石”之称。桫椤是古老蕨类植物,可制作成工艺品和中药,还是一种很好的庭园观赏树木。
由于桫椤科植物的古老性和孑遗性,它对研究物种的形成和植物地理区系具有重要价值,它与恐龙化石并存,在重现恐龙生活时期的古生态环境,研究恐龙兴衰,地质变迁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动物资源
习水保护区各类动物资源相当丰富,保护区兽类有74种,分属8目25科,占贵州省兽类总数的54%,其中国家Ι级重点保护兽类有豹、云豹;国家Ⅱ级保护兽类有猕猴、藏酋猴、穿山甲、豺、黑熊、青鼬、水獭、大灵猫、小灵猫、班灵狸、林麝、鬣羚、班羚。这些珍稀保护兽类占贵州省现有国家重点保护兽类的75%。另有小麂、赤麂和毛冠鹿等3种为贵州省重点保护种类;还有许多经济价值较高的其它野生兽类,如豹猫、黄鼬、竹鼠等。
值得一提的是,习水保护区为猕猴和藏酋猴分布比较集中的区域。猕猴:体长51-63厘米。是典型的猕猴属动物,主要特征是尾短,具颊囊。躯体粗壮,平均体长约50厘米,它们的前肢与后肢大约同样长,拇指能与其它四指相对,抓握东西灵活,前额低,有一突起的棱。头部呈棕色,背部棕灰或棕黄色,下部橙黄或橙红色,腹面淡灰黄色。
猕猴主要栖息在石山峭壁、溪旁沟谷和江河岸边的密林中或疏林岩山上,群居。成十余只乃至数百只大群。以树叶、嫩枝、野菜等为食,也吃小鸟、鸟蛋、各种昆虫,捕食其它小动物。相互之间联系时会发出各种声音或手势,互相之间梳毛也是一项重要社交活动。猕猴适应性强,容易驯养繁殖,生理上与人类较接近,乱捕滥猎是猕猴致危的主要因素。
云豹:为哺乳纲的猫科动物,有三个亚种。体长约70-厘米,尾长约70-90厘米,体重约16-40千克,为豹亚科最小者。身体两侧有6个云状的暗色斑纹,故名。瞳孔长方形,收缩时纺锤形。犬齿锋利,与前臼齿之间的缝隙较大,长度比例在现存猫科动物中最大,能够咬杀较大猎物,此点与史前已灭绝的剑齿虎相似。
云豹夜间活动,善爬树,常从树上跃下捕食猴、鸟、鼠、野兔、小鹿等小型哺乳动物,偶尔偷吃鸡、鸭等家禽。数量稀少,为中国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习水保护区的主要保护对象为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是一种以中亚热带地带性植被常绿阔叶林为主要生活型的森林生态系统。由于优越的水热条件,它具有比较复杂的种类组成、层次和层片结构;物种多样,食物网络复杂,具有自行调节、自行更新、自行培肥的能量流动与物质循环的规律,从而形成独特的地带性顶级群落;它在调节气候、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维护生态环境、净化空气、生产木材和林副产品以及提供各生物类群的食物来源和栖息繁育场所,特别是在保护生物多样性方面,有着巨大作用。
往期回顾
大自然巡礼
甘肃敦煌西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大自然巡礼
湖南西洞庭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大自然巡礼
西藏羌塘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大自然巡礼
宁夏灵武白芨滩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大自然巡礼
宁夏六盘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大自然巡礼
辽宁努鲁儿虎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文字、图片来自网络
长按指纹识别图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