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鳗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洞窟穴居,凿出世界独一无二的洞穴城市
TUhjnbcbe - 2020/10/21 23:39:00

有这样一座城市,它自旧石器时代起,就开始有人类居住。经历了千万年的风雨磨砺,兵戎角力,时至今日,不仅穴居人石窟建筑群遗址保存完好,还依然能正常发挥现代城市的各项使用功能,是一座不失原始自然生态建设、又具保障现代智能生活的发达城市。

它就是意大利最著名,最奇特,也最与众不同的,一处由史前穴居人居住过的洞穴而发展起来的“洞穴城市”——马泰拉市。

洞穴古城

马泰拉洞穴古城摄影/非洲日落

马泰拉洞穴古城位于地中海地区,长靴型意大利南部地区的脚心位置,马斯利卡塔地区(Basilicata)马泰拉(Matera)省,现为马泰拉省的省会城市。

千百年来,著名的马泰拉古建筑sassi(穴居)在人类历史各个重要发展阶段中不断地演化改造,逐一记录和展示着人类建筑与地理环境所演变出的风情风貌,映证着漫漫历史长河中,人类发展和自然环境有着密不可分的依赖关系。

马泰拉的石窟民居摄影/非洲日落

马泰拉的石窟民居自古至今,经过数万年的进化,尤其是通过近几百年来的不断改造和精心保护,逐渐发展成为意大利马泰拉老城地区颇具特色的现代洞穴建筑群。目前,这座洞穴城的住宅区域内,拥有大约三千座可居住的石窟洞穴和一百五十多座岩石教堂,形成了极为壮观的世界上唯一的一座“洞穴城市”。

年1月,根据世界文化遗产遴选标准(iii)(iv)(v),马泰拉的石窟民居和岩石教堂花园(TheSassiandtheParkoftheRupestrianChurchesofMatera)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目录》。世界遗产委员会评价:这是地中海地区最著名也是保存最完好的穴居人遗址。整个遗址依地势而建,且完美地配合当地的生态系统。遗址最早的居住年代可以追溯到旧石器时代,并反映了人类历史发展的重要历史阶段。马泰拉地处巴西利卡塔的南部地区。

旧石器时代古洞穴遗迹摄影/非洲日落

意大利南部马斯利卡塔(Basilicata)地区的地理地貌丰富多样,这里多为山区,最高海拔为公尺,山势险峻,干旱少雨。周边古老苍凉的荒野,像极了某些贫瘠的中东地区,极其缺水,植被稀疏,所辖区域交通不便,经济发展缓慢,一直是意大利最为贫困落后的地区。

被溪谷隔开的洞穴城市与国家公园摄影/非洲日落

马泰拉市区坐落在两座火山灰岩的山崖之上。有一深-米的石灰岩地带,切割出一条深邃的Gravina峡谷,将马泰拉市区与马泰拉国家公园分隔成高原地区,山谷地带和两处天然地陷。

马泰拉山区古“sassi”(穴居)洞窟摄影/非洲日落

在被溪谷隔开的国家公园那一侧山崖,凄凄荒草之间,仍然能看到已被完全废弃,裸露的旧石器时代的“sassi”古洞穴的洞窟遗迹,他们与隔谷相望这边的现代马泰拉城组成了这“洞穴世界”的旷世奇异风情。

马泰拉的这片地区,从旧石器时代起,就开始有人类在洞穴中居住。这些无数的天然洞穴,是由火山灰逐渐堆集而成的柔软岩石洞窟所形成的,为当时的人类提供了遮风避雨的居所,使主要从事农牧业的人们随着季节,可以方便的在山地和溪谷草地之间自由迁移和居住。这种便于居住,又方便迁徙的洞穴群,形成了适宜人类居住最初的生存环境。

依山而建的现代民居建筑群摄影/非洲日落

漫步在迷宫般的马泰拉山城街道,你会发现现代洞穴居所所独有的奇特地方。从正面看去,各家各户小楼,层层叠叠、鳞次栉比依山体而建,多是普普通通的民居房屋,与世界各地多数山城的民居外观上没有什么大的差异。但如果仔细观察每座民居的内部结构,却延伸着不可思义的古代洞穴世界,这座城镇几乎所有的房屋内部,竟然都是由原始洞穴构成的。

民居内的洞穴生活

民居原始洞穴的墙体与后砌筑的墙体自然结合

这些典型民居,是由旧石器时代的天然洞穴进化而来。经历过青铜器时代,古罗马、伦巴第和拜占庭等皇权兵戎的角逐,直到诺尔曼人的长期统治,岁月流转、民族纷争、权力更迭,始终静默地固守在峡谷的山崖两岸,历经数千年而不衰,顽强的聚衍生息着,形成了今天世界上唯一一座特有的“洞穴城市”。

建立在15世纪之前洞穴上的民居摄影/非洲日落

大部分民居建筑是在15世纪之前,马泰拉居民们对最原始、简单开凿出的洞穴居所进行了大规模的改造和改建后形成的。城中的多座岩窟民宅,充分考虑到采光、风向、雨水汇集和狭窄山地的合理利用。在原始洞穴的基础上,人们将挖掘、采集出的大量岩石石块,加工成型,砌筑了众多的宽畅前厅内室,建造出漂亮舒适、错落有致的前庭后院,构成了马泰拉现有的洞穴建筑群主体。这些顺山势而为的街道、窄巷、山坡、石阶,还有那家家户户的前院平台,自然形成了这座城市合理的组织状态。

现代的马泰拉古城岩窟民居已发展的十分完善。这座古老的石窟村落在近几十年的经心修复维护下,不但尽可能的维护着古代洞穴的原貌,还使其更能满足现代化城市建设的合理使用和功能。

洞穴山城神奇的蓄水与供水系统

马泰拉民居墙体上雨水汇集系统摄影/非洲日落

由于马泰拉古城地处意大利南部的高原干旱地区,夏季几乎很少降雨,环境气候十分干燥。附近也没有较大的河流和湖泊,淡水资源极其匮乏。在远古时期,没有城市自来水供应设施的数千年前,能够妥善地储存每年冬天降雨后的雨水,则成为这座城市十分重要的一项基本生存功能。

各家各户屋顶、墙体雨水收集设施摄影/非洲日落

这些层次分明、鳞次栉比的复式民宅,层层叠叠依山而建的各户小楼,构成了马泰拉洞穴民居建筑的主体,也诞生了令人惊异的雨水储存及供水系统。

山城的蓄水和供水系统,是利用了水的重力,顺着山势间的民居,由高向低,使之自然流动,将接收汇集到的雨水,平衡分配到山城中各家各户的蓄水窖。

明设雨水收集管道摄影/非洲日落

这里的每家每户屋面、墙体上都会有各种收集雨水的设施,它们会将雨水汇集在自家的几个蓄水窖中。当自家的蓄水窖蓄满后溢出,顺着山体内的输水暗道,流进相邻或是下层人家的蓄水窖中。

这种蓄水窖户户相通,窖窖相连,使整座山城如此周而复始,不会浪费所收集到的雨水资源。

院内有围护的地下穴洞为水窖摄影/非洲日落

水窖内部的顶部

这里的蓄水窖遍布山城的各个角落。蓄水窖往往设置在住房与住房之间的下方位置。常常是附近的几家住户共用几个储水窖,相邻的住户们将所收集的雨水,汇集一处,有效的储存水资源,方便取用。

目前,这座城市中心的广场地下,还保留着19世纪建造的全城最大的公共蓄水设施和供水系统。这座巨大的地下蓄水空间,常年储存着万升的水,随时满足城内人们的需求。

洞穴山城的远古教堂

岩刻圣母教堂摄影/非洲日落

公元8世纪,河谷两岸山坡间的洞穴,被主张苦修的天主教会看中,在岩壁上挖凿很多狭小密集的教堂,形成了天主教本笃会和圣巴西勒修会的隐居场所。目前仍留有多座岩窟教堂的遗迹。而最为引人注目的则是矗立在市区中心,一座巨大孤峰岩石上的伊德里斯(churchofMadonnadiIdris)圣母教堂。

伊德里斯圣母教堂摄影/非洲日落

夕阳下,高高低低,层层叠叠的马泰拉半边山坡建筑群中,那块掩藏着石窟教堂的巨大岩石,看上去宛如天外飞来之物,怪异突兀。伊德里斯(churchofMadonnadiIdris)圣母教堂占据了这座岩石的最高点,俯瞰着周围的芸芸众生数千年。

岩窟圣母教堂摄影/非洲日落

在这制高点上,沧桑、峰峦嶙峋的岩窟圣母教堂格外醒目。它也是在钙质岩石中开凿掘出的石窟,虽然外观简陋,但内部构造十分奇特,并遗留有多年前的精美山崖壁画。那众说纷纭的未解历史之谜,这些残存的壁画,是否欲说还休?

现代城镇的象征--大圣堂摄影/非洲日落

公元8世纪以后,受到异教徒们迫害而逃亡的基督教修道士们陆续来到了此处。用他们掌握的挖掘石窟洞穴的技术,修建了无数的洞穴教堂,在洞穴中,构建出当时典型的教堂构造。他们所带来的精湛挖掘技艺,使教堂周围出现了大量石窟民居,不知不觉地发展成为洞穴群居村落。

古城街景摄影/非洲日落

人类世界诞生多少年,神奇的马泰拉洞穴民居就存在了多少年!这里,每一面斑驳的石墙,每一道崎岖的山路,都有时光赐予远古时代的印记和气息。

如果有一天,你想体验感受它卓尔不群,独立于世的建筑风格,住进一家惬意舒适的民宿,它的主人自豪地告诉你,我家这洞穴已存在9千年了!请你一定不要惊呀!因为在马泰拉,最年轻的石窟洞穴也有多年以上的历史了。在这里,随处随地你都会惊喜的发现,每一座建筑的后面都有它自己古老的故事与传说。

你是不是也想来这里,体验穿越千年时空的感受?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洞窟穴居,凿出世界独一无二的洞穴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