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鳗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爆料揭秘铁路人的ldquo穴居 [复制链接]

1#
白癜风专科医院怎么走 http://pf.39.net/bdfyy/bjzkbdfyy/150423/4613583.html
小编有话说

洞穴生活?身处现代都市的我们听到那四个字可能觉得有些不可思议,满脑子都是原始森林里的“野人”形象……其实,在呼和浩特铁路局呼和浩特工务段就有一群都市铁路人过着“洞穴”生活。到底是怎么回事?快随小编一起来走进洞穴吧!

这个“洞穴”位于蜿蜒起伏的阴山脚下,当次旅客列车缓缓停靠在民族站时,映入眼帘的是巍峨的高山和郁郁葱葱的绿色植被,这里不乏险峰峭壁高耸挺立,更有波光粼粼的“大黑河”奔流不息。除了旖旎的风光,令人赞叹的还有深深扎根在大山深处的呼和工务段民族桥隧工区的职工。

洞里洞外冰火两重天

京包线旗下营隧道是全局万吨煤炭外运的咽喉通道,车流密度大,间隔时间短,老旧的桥涵设备不知经受了多少年的风霜与考验。民族桥隧工区承担着京包线货物外运大动脉上23座桥梁、3座隧道、18座涵等设备的维护任务。

“旗下营隧道建于年,与新建的隧道相比,设备基础条件差。每年春季集中修时,我们就会清理排水沟中的淤泥和杂物,把电热带一节一节撤出来,到了秋天再铺进去,防止排水沟结冰。”工作了21年的工长王宝剑介绍道:“冬天隧道里发闷憋气,干活一身汗,出洞一身冰;夏天隧道里潮湿阴冷,都到了7月份,有的职工还穿着毛裤。”56岁的老职工暴月锁接过话茬:“到了冬天,我们经常冒着摄氏零下30度的严寒检查整治病害,一旦维修天窗点推后,只能在洞外或桥下原地待命,一等就是1个多小时,全身都冻僵了……”

“家”里“家”外苦中有温情

民族桥隧工区周围既没有村庄,也没有繁华的闹市,以前职工食堂所需的蔬菜、米、面、油都要到十几公里外的榆林镇购买。“现在可好了,段里每个季度给工区送来肉和米、面、油,我们又开辟了小菜园,职工的餐桌比以前丰富了不少。”高文君边说边指着工区门口的小菜园。

塞北边陲的冬季寒冷无比、盛夏酷热难耐,职工们干活时经常出一身大汗,一冷一热很容易感冒,隧道里的阴冷潮湿让职工常犯关节炎。“过去,宿舍墙是黑乎乎的,腻子糊的窗户走风漏气,职工们下班后只能挤在一个简陋的会议室里抢一台黑白电视。”王工长颇有感慨地回忆着:“现在可好了,段里修缮了生产生活用房,冬暖夏凉不说,每个宿舍都配了液晶电视,吃得好住得也好。还有图书室、活动室和健身器材,像‘家’一样方便舒适。”

尽管生活条件艰苦,职工换了一茬又一茬,工长换了一任又一任,但他们却始终坚守在这个山坳里,在平凡的岗位上散发着光和热。

话里话外安全才是根

“安全生产勿侥幸,违章蛮干准要命。”毕业于哈尔滨铁道学院的陕西小伙屈朝阳,年来到工区的第一天,就把王工长的这句话深深记在心里。心里装着“安全”这个念头,屈朝阳白天和大伙一同爬山进洞、翻山越岭……下班后,回到宿舍自学《安规》和业务知识,有不懂的就请教老职工。看他这么“拼”,工友们时常打趣:“小屈啊,可别为了安全误了终身大事啊!”“别听他们的,卯足劲好好干,大姐回呼市给你介绍个称心如意的漂亮姑娘……”48岁的张韵彤是这个工区唯一的女工,平日里像个温柔的大姐姐,可干起活儿来一点不比男同志差。

“咱工区成立30多年来没有发生过任何安全事故。”王工长掰着指头,自豪地说道:“越是环境恶劣,越是要保证设备稳定运行,无论劳动强度多大,无论天气和作业环境多么恶劣,大家从未有过任何怨言……”(图文/辛礼柱、常乐)(来源于《内蒙古铁道》报)

欢迎评论留言发表观点!

(执行编辑:李白/拜玉琼新媒体工作室)

联系-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