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鳗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王中林院士团队年研究成果集锦 [复制链接]

1#
纳米人编辑部对年国内外重要科研团队的代表性重要成果进行了梳理,今天,我们要介绍的是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中国科学院北京纳米能源与系统研究所所长、佐治亚理工学院终身校董讲席教授王中林教授。王中林院士是国际公认的顶级纳米科学家,在一维氧化物纳米结构的制备、表征及其在能源、电子、光电子及生物技术等领域均作出了原创性重大贡献。发明了压电纳米发电机、摩擦纳米发电机,并首先提出了自驱动系统的概念,为微纳电子系统的发展开辟了新途径,开创了纳米结构压电电子学和压电光电子学研究的先河。年,王中林教授凭借在微纳能源和自驱动系统领域的开创性成就,获得“阿尔伯特·爱因斯坦世界科学奖”(AlbertEinsteinWorldAwardofScience),成为首位获此殊荣的华人科学家。王中林院士斩获年度“阿尔伯特·爱因斯坦世界科学奖”(AlbertEinsteinWorldAwardofScience)。(图片来源:王中林院士课题组网站)意大利总统马塔雷拉为王中林院士颁发“能源界诺贝尔奖”埃尼奖奖章。(图片来源:王中林院士课题组网站)王中林院士的研究方向主要包括纳米发电机和自供电纳米系统、面向智能系统的压电电子学、面向能源科学和光电子学的压电光电子学、面向能源捕捉的混合电池等。课题组网站显示,年,王中林院士发表约90篇论文(其中绝大多数为通讯作者)。由于相关论文数量非常之多,我们简要总结了王中林院士团队年的部分代表性研究成果,供大家交流学习。其他未涉及到的论文,建议大家前往课题组网站学习(提供免费下载)。另外:1)本文仅限于王中林院士作为通讯作者的论文(不包括序言、短篇评述等),以online时间为准。2)由于学术水平有限,所选文章及其表述如有不当,敬请批评指正。以下篇幅分为3个方面展开:PartⅠ纳米发电机和自供电纳米系统PartⅡ压电(光)电子学PartⅢ其他PartⅠ纳米发电机和自供电纳米系统1.摩擦静电序列的定量化丨NatureCommun.摩擦生电是众所周知的现象,这种现象时时刻刻发生在自然界和人类日常生活的各个角落。虽然任意一种材料都具有摩擦生电效应,但尚未有标准对此进行量化。早前已有研究提出摩擦静电序列,用以定性排序物质的摩擦静电极性。基于此,佐治亚理工学院王中林院士等人开发了适用于大范围高分子的摩擦静电序列量化标准,使得摩擦生电多少成为材料的基本性质。通过在条件确定的环境下利用液态金属测量材料,该方法使得实验装置标准化,可均匀定量测量一般材料的表面摩擦生电效应。在此基础上,可推导出归一化的摩擦生电电荷密度——一种高分子得失电子的本征性质。作者认为,这种定量的摩擦静电序列或许可以成为摩擦生电相关应用的教科书式标准。Zou,H.,Zhang,Y.,Guo,L.etal.Quantifyingthetriboelectricseries.NatCommun10,()doi:10./s---x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