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学森之问”——“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的人才?”这是关于中国教育发展的一道艰深命题。为解答这一疑难,国家推出了人才培养计划。其中,对学科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是服务于国家重大战略的使命。
天一中学联合国内顶尖学府南京大学,对“钱学森之问”作出了这样的回答...
九月秋风送爽
天一课程芬芳
9月17日
在天一科学院
南京大学与天一中学
正式启动“共育计划”
“地球与空间科学学习中心”
正式揭牌
《地球与空间科学探究课程》
正式开课啦~
启动仪式上,南京大学副校长王志林与天一中学校长朱卓君共同为南大·天一“地球与空间科学学习中心”揭牌,并宣布南大·天一《地球与空间科学探究课程》第一课正式启动。
朱卓君校长为导师、讲席教授颁发聘书,赠送天一金苹果。
为南京大学副校长王志林教授颁发导师聘书
本科招生办公室主任李浩教授
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副书记毛予倩教授
国际处出国境办公室主任及无锡招生组副组长唐军教授
天文与空间科学学院博士生导师程鑫教授
出席本次活动的领导、嘉宾和师生代表有:南京大学副校长王志林、本科招生办公室主任李浩、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副书记毛予倩(共建院系代表)、天文与空间科学学院副教授及博士生导师程鑫、国际处出国境办公室主任及无锡招生组副组长唐军,天一中学校长朱卓君率校级领导和教务处等部门中层、地理教研组全体教师、高二全体选课学生参加。陆锋磊副校长主持启动仪式。
南大·天一共育计划
启动仪式上,朱卓君校长强调:为了更好地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推进“双新”课程改革,培养担当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代新人,天一中学一直着力于育人方式改革的探索。结合学生的需求和区域的优势,提出了“协同育人”的理念,构建了“三高协同”育人新方式,特别加强了天一中学与高校院所的合作。
朱校长说,南京大学是众多合作高校中的佼佼者,具有突出的专业优势、人才优势、资源优势。经过较长时间筹备,今天南大·天一《地球与空间科学探究课程》正式开课,南京大学王志林副校长一行专程到天一举行开课仪式,他甚为感动。培养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是大学和中学的共同追求。在中学开设大学课程,是实现大学与中学衔接贯通的有效途径。这是一门跨学科、专业性、高品质的课程,集结了南大一批优秀教授来天一授课,让天一学子有幸领略大师风采,必将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宽学生的视野,为将来有志于国家基础学科研究打下良好的基础。
为加强普通高中教育与高等教育的有效衔接,探索“双新”课程背景下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新模式,经过近一年的精心筹备,南京大学(招生办公室/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地理与海洋科学学院/大气科学学院/国际地球系统科学研究所/天文与空间科学学院)与江苏省天一中学(教务处、自主学习研究所、地理组、地球与空间科学社团集群、天文社、气象社、矿石社、地理社)共同决定,以地球与空间科学为首个合作项目,启动共育计划。双方将在“三高”协同育人新模式的指导下,共同开展中学教师培训、学生课程指导等教育教学活动,并进一步完善育人新模式的理念、机制、课程和方式。
南大·天一
“地球与空间科学学习中心”
王志林副校长介绍了南京大学“0年级计划”以及《中学地球与空间科学探究课程》的相关情况,王校长说:这是南大跨学院跨学科融合课程的首次尝试,由十多位南大中青年骨干教师组成的团队,将在天一开设这门课程,他希望同学们能通过这门课程,找到打开从地球进入宇宙大门的钥匙,既脚踏实地,又仰望星空。他表示:启动南大与天一共育计划的初衷是为了更好地完成高校服务社会的使命,集聚学院高层次人才及优势学科资源,与省内顶尖高中在知识传授、思维体验、价值引领三位一体的更高层面上合作,共同探索引领新时代大学与中学衔接贯通的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
基于“三高”协同育人新模式,以学科融合、人才培养贯通、全面育人等为主要抓手,立足于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及地理学科课程标准(年版年修订),结合物理、数学、计算机、通用技术等相关内容,基于天一天文社创办及运营的宝贵经验,学校先后创建了气象社、矿石社、地理社等社团,并在天一科学院的框架内,以地球与空间科学社团集群的模式进行运作。
此次,与南京大学的合作,地球与空间科学社团集群正式升级改造为南大·天一“地球与空间科学学习中心”。此次升级,将有利于天一中学地球与空间科学类教育资源的丰富化和多样性,满足相关学生的发展需求;有利于高中选科与高校招生的衔接,促进地球与空间科学未来人才在高中阶段的早期发现和培养;有利于学校教育符合社会人才需求,更有利于学校教育推动地球科学类产业的创新发展。
南大·天一
《地球与空间科学探究课程》
南大·天一《地球与空间科学探究课程》集结了南京大学地球科学、地理科学、海洋科学、大气科学、天文科学、空间科学的优秀师资力量,将围绕地球的宇宙环境、大气圈、水圈、岩石圈、生物圈、海洋、地理信息技术等专题,结合学科发展的前沿动态和授课专家的研究课题,以项目学习的形式展开。
学生在课程学习中,将不仅加深对大学专业设置和相关学科发展的了解,而且将系统学习相应的理论知识、掌握相关的研究技能、形成学科的思维方式,在结合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的大前提下,形成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所需的核心素养、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你是不是也很期待?跟随小编一起走进课堂看看吧~~
程鑫教授第一讲
第一讲是由程鑫教授带来的《太阳风暴与地球安全》。程教授从历史上关于太阳黑子最早的记录-公元前28年的《汉书.·五行志》开始,到17世纪人类开始使用望远镜观测太阳,再到当前21世纪的科学研究,系统介绍了太阳科学的发展历史。以程教授所做的研究课题为案例,介绍了当前太阳科学研究的地磁暴、日冕加热机制等前沿热点和空间卫星观测、地球环境监测等方式方法,并分享了许多太阳科学数据库和程序资源供同学们进一步开展自主学习。
天一天文社在太阳科学基础研究方面也已经取得了一些成绩,近五年来,已有3篇太阳科学相关科学研究论文发表在《天文爱好者》《地理教学》等国内顶尖科普杂志及核心学术期刊。相信,程教授的课程将更好的指引天一学子了解太阳,研究太阳,甚至走上太阳科学、空间科学专业研究之路。
我们来听听同学们的课后感受:
非常高兴能选修到天一中学与南京大学合作开设的地球与空间科学课程。作为校本选修课,这个课程不仅是对当前中学知识的拓展延伸,更能开阔视野,为今后的科研工作做好铺垫。今天程教授讲课的形式和高中相似,但内容却远远高于高中,第一节课是太阳风暴与地球安全,让我们清晰地了解到太阳活动,太阳与地球的关系,生动有趣又专业性很强,收获满满!
——高二吴韫哲
很荣幸可以参加此次南大与天一合作开设的课程。在简短朴素又庄重的启动仪式后,我们进入课堂,聆听第一讲。太阳作为太阳系的核心,其对地球的影响不可谓不大。程鑫老师以意蕴悠长的诗句入题,从诗意走向科学,从物理角度看太阳,就有了与地球视角全然不同的体验。老师向我们解释了太阳黑子,太阳耀斑的形成原因,从磁场与温度的关系,到磁重联借电流释放能量,高中课本上可不见的风景画卷在我们面前徐徐展开,令人神往。
这堂课最大的感受就是南大教授所讲内容的严谨与深度,高中所学大多是现象,而今天我们所触及的则是向本质进发的道路,求道之路,其乐无穷!
我对接下来的课程,充满了期待!
——高二陈星明
今天第一堂课便颇有趣。我个人觉得这个课程最有价值的,是知识点之外,教授们分享的研究经验,这些经验相信对我们今后的研究性学习与论文写作也是大有益处的。说实话,刚开始觉得校本课的作业看着是有些许“厌烦”的,但是在作业的督促下,慢慢发现“地空科学课程”的学习不是“娱乐”,而是货真价实能学到很多有价值的知识,学到经验,锻炼思维。相信之后的课程学习中,与教授互动,更能在我喜爱的天文学方面得到指导,获得提升!
——高二吴嘉毅
为*育人为国育才
天一重任在肩
学校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继续重视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
优化与完善
全面打造有追求有理想的
创新型人才
承载光荣与使命
飞扬青春与理想
为“中国梦”的天空缀上点点星光!
供稿
沈新荣
摄影
沈慧
责编
周晔
审核
陆锋磊
_
__
天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