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当神经脉冲到达突触前膜时,突触囊泡释放神经递质进入突触间隙。然后,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受体蛋白的结合会刺激膜电位的变化。因此,受刺激神经纤维的局部电位分别为内部负电位和外部正电位,而相邻神经纤维的局部电位则相反。
复旦大学郭睿倩教授课题组模仿这一机制,根据动作电流和静息电流的变化,制造了一种可修复的集智能皮肤和自供电功能于一体的仿生皮肤片段,它可以模拟神经递质的释放和接收机制利用阴离子选择性凝胶和阳离子选择性凝胶控制可交换性阴离子和阳离子产生跨膜电位、静息电流和动作电流。
文献链接:
InvestigatingtheElectrochemicalPerformanceofSmartSelf-PoweredBionicSkinFragmentBasedonBioelectricityGeneration,ADVANCEDMATERIALSTECHNOLOGIES,
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