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鳗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江苏省南京市中考语文真题 [复制链接]

1#
让白癜风患者感受中科魅力 http://www.victroncapital.com/

注意事项:

1.本试卷6页,共分。考试时间为分钟。考生答题全部答在答题卡上,答在本试卷上无效。

2.请认真核对监考教师在答题卡上所粘贴条形码的姓名、考试证号是否与本人相符合,再将自己的姓名、考试证号用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填写在答题卡及本试卷上。

3.答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请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非选择题必须用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写在答题卡的指定位置,在其他位置答题一律无效。

一(30分)

1.根据语境完成题目。(8分)

盛一碗小米粥,调一碟豆瓣酱,剥一只茶叶蛋,来一个三丁包……民风chún朴的小村拉开了一天生活的序幕。俗话说:“一日之计在于晨。”经过漫长的夜晚,面对喷香的食物,人的食欲会油然而生。千百年来,世外桃源、不辞辛劳的乡民们持之以恒地守着一条简单的健康准则——认真吃早饭!

(1)从下面两幅字中任选一幅临写。(3分)

(2)给加点字注音:调()(1分)

(3)看拼音写汉字:chún()朴(1分)

(4)画直线的“计”字的意思是()(1分)

A.计谋        B.计数C.计划D.计议

(5)画波浪线的词语不准确,应换作()(2分)

A.自怨自艾B.埋头苦干    C.前仆后继      D.诚惶诚恐

2.用古诗原句填空。(6分)

①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琴瑟友之。(《诗经·周南·关雎》)

②江南可采莲,。(汉乐府《江南》)

③采菊东篱下,。(陶渊明《饮酒》)

④相顾无相识,。(王绩《野望》)

⑤出自不同诗作的诗句组合在一起,有时能产生新的意境。例如:“独坐幽篁里”,“吹笛到天明”;“古今幽恨几时平”,“吹笛到天明”。请从李白的《早发白帝城》《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或《春夜洛城闻笛》中任选一句,与“万里送行舟”配成一个新意境。

“”,“万里送行舟”。

学校预备举办“创意美食节”活动。你和米豆、小轩同学参与了完成下面几项任务。

3.操场上搭设了“美食街”,“街口大门上要挂一副对联,学校特此征集。米豆拟的上联是“创意烹出新味道”,小对了几个下联,你选择的是()。(3分)

A.美食品味好生活          B.美食唤来好生活

C.美食生活真美好D.美食生活重常规

4.“美食街”是搭建了一些小屋,你们打算代表班级承包一间,经营自己创制的鲜果饮品。就小屋的取名你们进行讨论。(3分)

米豆:我觉得应该叫“果言果语”,给人一种很文艺的感觉。

小轩:不行不行,你这个人总是喜欢文艺范儿,干什么事都不忘,上次朗诵会也是这样。

你:

5.隔壁班的“小屋”打算经营冰食品,小轩取了一张他们的菜单,你看了以后,谈了自己对本班小屋主打果饮的设计(名称和制作方法),也谈了对菜单版面的设计。(6分)

(1)设计主打果饮:

(2)设计菜单版面:

6.美食节要开展班级创意美食评比,你们协助设计评选表。米豆拿出了自己设计的表格,你补充了其中空缺的评选项目。(4分)

创意美食评选表

班级:        美食类别:

评选项目

评选星级

创意美食的名称

☆☆☆☆☆

☆☆☆☆☆

☆☆☆☆☆

☆☆☆☆☆

总体评价

☆☆☆☆☆

备注:根据品尝的印象,填涂星号,五颗星为最高。

二(40分)

阅读,寻味。小组交流会上,你和米豆、小轩围绕几份读物各抒己见,度过了快乐的时光。

(一)文言文阅读(8分)

闽有带鱼

[明]谢肇肃

闽有带鱼,长丈余,无鳞而腥,诸鱼中最贱者,献客不以登俎①。然中人之家,用油沃煎,亦甚馨洁。尝有一监司,因公事过午归,馁甚,道傍闻香气甚烈,问何物,左右以带鱼对,立命往民家取已煎者至宅啖之,大称善,且怒往者之不市也。自是每饭必欲得之,去闽数载,犹思之不置。人之嗜好无常如此。吴江顾道行先生亦嗜闽所作带鱼鲊,遇闽人辄索,而闽人贱视此味,常无以应之也。

(选自《五杂组》,上海书店出版社年4月版,题另加)

[注]①不以登俎(zǔ):意为上不了台面。②啖(dàn):吃。

7.米豆念上文,对画直线句的停顿总拿不准,念了四遍,你告诉她()是正确的。(2分)

A.立命往民家取已煎者/至宅啖之

B.立命往民家取/已煎者至宅啖之

C.立命/往民家取已煎者至宅啖之

D.立命往/民家取已煎者至宅啖之

8.米豆用波浪线画出了不理解的句子,你将它翻译成现代汉语,帮助她理解。(3分)

自是每饭必欲得之,去闽数载,犹思之不置。

9.小轩向你提了个问题:“闽人轻贱的带鱼,监司却念念不忘,这说明什么道理啊?”你谈了自己的思考。(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现代散文阅读(14分)

惊叹,由“吁”到“芋”

冯杰

米豆的批注①:

“吁”这个感叹词,相当于我们今天的“哇”,朗读时声音可以由低到高再到低,而且拖得较长,是一种惊叹的语气。

在我们北中原殷墟出土的甲骨文里,你就是把全部的龟片翻个底朝天,也找不到这个小小的“芋”字,文字比它本身走来得要更晚一些。

我开始把它的来历想象成一出乡村传奇:

最早,是在很远的一天,我们北中原的先民在田野或荒无人烟之地苦旅,忽然,看到了那种未曾见过的大叶子,于是,发出惊叹的语气词—“吁!”

再于是,这种植物就开始叫“芋”了。这就是它的来历。

当然,还得给汉字戴上一生遮雨的草帽。中国汉字有个规律,凡带草字头的,都是绿颜色的汉字,能发芽的汉字,能种下的汉字。

这是我赋予这种植物诞生记的小引子,自然是禁不起推敲的。我只不过想用文字把它打扮一下,好让芋穿着一面面大绿叶子出场而已。

芋国充满乡土情结而可入画。我是首先看到齐白石画的芋叶,其后,才看到真芋的。在一方小小的邮票上,那芋的肥大枝叶几乎延伸到方寸之外了。滴下的露水,正在深浅分明的墨叶上流淌。一边,还有两只歌唱秋风颂的蟋蟀。

米豆的批注②:

母亲种小芋头,可能是想把喜欢的稀奇食物留在一家人的生活里吧。

初春,母亲常常会在集市上买些小芋头。大的煮热,让我们蘸着小碟子里的白糖吃。小的也不丢,留下来。我看到一小筐里放着一堆小芋头,一个个顶着绿芽。原来母亲要种。

10.你学着米豆的批注①,给这里的“吁”写了批注。

(3分)

芋头开始在院子里发芽,抽技时还要随着培土。等到长大时,芋的风姿有点像陆地上生长的荷叶,大叶子在晚风中缓缓摇曳。有串门的人也“吁——”:

“你们怎么种了一院子藕啊?”

中国的芋头可能要数广西荔浦芋头最大最好。据说过去都是“贡品”。母亲生前,我们全家坐在一起,看过那个关于刘墉的喜剧,荔浦芋头作为角色在里面出场过。那时,曾有黄昏里开心的笑声。

有一年,我随一个旅行团到过荔浦,专门在一个小火炉前买过一个,双手捧着,边上车边吃,干,面,掉粒,惹得一车人看我的贪相。别人告诉我,桂林那边也有卖的。

等到从桂林回中原,临上车时,想给母亲买个带回去,却怎么也见不到芋头那毛乎乎的影子了。

11.受米豆的批注②的启发,你对母亲种荔浦芋头的心理也作了推测。(3分)

后来冬天,在北中原的小镇菜市场上,见到了这种荔浦芋头,是从南方运来的,我毫不犹豫地买了两个,让母亲尝尝。

母亲嫌太贵。

“不贵,芋头都是坐火车来的,那么远。”

母亲还用刀片削下几块,说留下来种种试试吧。她以为还会像过去在集市上买的小芋头呢,一个个都听她的话。

来年,荔浦芋头沉默,都没有发芽。

(选自《泥花散帖》,百花文艺出版社年1月版)

12.看到文中汉字与植物的关系时,米豆和你都很兴奋,你们不禁聊了起来。(4分)

米豆:真有意思,用文字打扮的“芋”是什么样的呢?

你:(1)

米豆:原来,“芋”的穿戴这么好看啊!还有,带草头的字会发芽生长这一说法很新鲜,让我联想到《小石潭记》中“青树翠蔓”的“蔓”字,我好像看到了碧绿的藤蔓不断牵延垂挂、在风中摇曳的样子。

你:你说得真好,我也想起《陋室铭》中的“苔”字,它让我仿佛看到(2)。

13.普通的植物一旦入了诗画,就特别有神。米豆觉得文中齐白石先生笔下的“芋”很有活力;小轩读到一首古诗,说其中的“芋”也一样。画家和诗人是怎么做到的呢?你说给他俩听。(4分)

秋日漫兴

[清]沈瑾学

小小一村三十家,家家结个竹篱笆。

田角绿擎芋头叶,豆棚黄上丝瓜花。

老牛虽瘦不偷力,浊酒譬无聊免赊。

最是网船相识熟,寻常买得贱鱼虾。

(选自《新编清诗三百首》,江苏古籍出版社,年3月版)

(三)报纸阅读(10分)

小年拿来了同学们正在编写的社区报,你们津津有味地看了起来。

14.看到报上的漫画,大家都笑了。你分别模拟画上两个人物的口吻,展开对话。(4分)

胖者:

瘦者:

15.读了热点新闻,米豆说:“如果有人想减肥,只要吃‘美丽餐’,用不着吃‘减肥药’了。”你仔细读了新闻后,否定了她的想法,并作了解释。(3分)

16.米豆发现,报上的材料都与减肥有关,但排版有些稀硫。她提议大家都来拟一句关于减肥的“金句”,用以补白。你写了一句。(10-15字之间,3分)

(四)名著阅读(8分)

12佳肴弗食,不知其旨;好书不品,不知其妙。下面是米豆和小轩所写读后感的提纲。你也从初中语文教科书重点推荐的12部名著中选择一部,另选角度,写出你的读后感提纲。(8分)

三(50分)

18.根据要求写作文。(50分)

题A:生活处处有趣味,单是食趣就颇多。请以“食趣”为题,写一篇文章。

题B:出于环境卫生和食品安全的考虑,学校规定,学生在校不许吃零食。有一天上午第三节课后,米豆、小轩和你到老师办公室抱本子。老师把桌上的巧克力递给米豆,她刚想接,却缩回了手,说:“谢谢老师,我不吃,不然我们班会被扣分的。”小轩却拿过来,笑着说:“真的很饿,我不客气了!”这个情景引发了你的联想和思考,你就此自拟题目,写了一篇文章。

要求:

①从上述两题中任选一题写作。(选题A的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将题号A涂黑;选题B的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将题号B涂黑。)

②不少于字。

③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

中考倒计时

考试前沿资料、独特升学妙招、中高考*策独到见解

您不知道的,您想知道的,您要知道的

一切都在“江苏升学家长圈”

了解更多升学资讯

请长按识别下方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