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鳗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镇江地方志里记载的ldquo长江江豚 [复制链接]

1#

野生江豚

年,一位叫张莱的镇江文人,应好友镇江府推官史鲁的邀请,考证了著名的三山名迹、沿革及历代诗文,他将这些内容汇集成书,交给另一个朋友松江顾清裁订,出版了一部地方志书——《京口三山志》。

这本书后来被列为我国很有代表性的山志之一,最珍贵的是明正德七年(年)刻本,收藏于南京图书馆,去年10月30日,这部书入选了第六批《国家珍贵古籍名录》。

书里主要是介绍金山、焦山、北固山的人文地理掌故,古时候的镇江三山都在江中和江畔,江豚是长江里的精灵,《京口三山志》有不少它们的记录。

明朝的时候,对战争中的火器研究很多,为了避免人员伤亡,所以在火攻上格外用心,把火攻作为最要紧的事务。

火攻的要器有火炮、火箭等,都需要大量的火药。所以明朝的兵器研究专家拼命研发火药,最复杂的火药配方的成分多达几十种,有火器专家发现江豚的“油骨能逆风”,于是江豚就遭了大殃。

有本教制作火药的书里,特别写了一首火攻阵里神器诀:“须教加入江猪骨,骨煆为灰肉炼油,油拌硝灰性烈······”。

还有一种“先天水火药”,被称为“火攻神药”,主要也是以江豚油为主的。加了江豚油的火药,在水面上都能燃烧迅猛。

《练兵节要》有关江豚为火药原料的记述

江豚就莫名其妙的成了制造火药的原材料,明代制作火药的书,还有其他兵书如《武备志》、《兵录》,书上竟然都有这味配方:

如书里有这样的话:狼粪、艾肭、江豚骨、硝火、硫火、箬灰、桦灰、杉灰、江豚油,狼粪二味加江豚煆骨为灰,炼卤为油,拌以硝硫等药晒焙极干,二八分配火药用以火攻,风逆愈劲,烟淡蔽天。

江豚的骨、肉、油,都是当时造火药的宝贝,有兵部专门派任务给下级部门搜集。

镇江三山一带,是江豚比较活跃的地方,兵部下达的文件下达到了镇江府。

镇江只得派出专业捕捞渔船去捕杀江豚。

《京口三山志》留下了这样的记载:“万历间,兵部檄取其脂,以为火攻具,而黠甚,竟不可饵而得也。”意思是江豚十分狡猾,不被引诱,东跳西蹿,竟然逃掉许多。

不知道是不是我们善良的镇江人,故意放这种水中精灵一条生路的。

01

曹操除了写过兵书,还把自己多年的吃货经验,写了本书,叫《四时食制》。

他爱吃鱼,所以书里记录鱼的内容特别多,比如《魏武四时食制》曰:郫县子鱼,黄鳞赤尾,出稻田,可以为酱。

比如:东海有大鱼如山,长五量蕊,谓之鲸鲵。次有如屋者,时死岸上,膏流九顷,其须长一丈,广三尺,厚六寸,瞳子如三升碗大,骨可为矛矜。”

再比如:发鱼,带发如妇人,白肥,无鳞,出滇池。蒲鱼,其鳞如粥,出郫县。疏齿鱼,味如猪鱼,出东海。海牛鱼皮、生毛可以饰物,出扬州。望鱼侧如刀,可以刈草,出豫章明都泽。萧拆鱼,海之乾鱼也。”鳣鱼大如五斗奁,长一丈。蕃逾鱼,如鳖,大如箕,甲上边有髯,无头,口在腹下,尾长数尺,有节,有毒螫人。

谈到各种各样稀奇古怪的鱼,如数家珍。

唯独对江豚很有意见。

《魏武四时食制》曰:鱼孚魳鱼,黑色,大如百斤猪,黄肥,不可食。数枚相随,一浮一沉。一名敷。常见首。出淮及五湖。

因为这种水中生物,不能吃。

02

朱元璋很讨厌江豚。

相传元朝末年有个怪乞丐,姓周,原名不详,因其幼时得过颠病,被人叫作周颠。此人举止相当异于常人,常常言语怪癖。

朱元璋率部入主南昌后,周颠就经常趁着朱元璋出门拦路拜见,大喊“告太平”;朱元璋回了金陵,周颠也跟着跑过来,继续缠着朱元璋“告太平”。动不动就被骚扰,朱元璋很烦,于是想把周颠灌醉,可怎么喝他就是不醉!朱元璋再下令把周颠丢到巨缸里,用柴火烧死他。谁承想,柴火都烧没了,这周颠竟安然无恙,只是额头微微出汗而已。这事是写在《明史》里的。朱元璋也真的有点相信周颠是个奇人了。

朱元璋率大军征讨陈友谅,问周颠陈友谅能打赢么?周颠答:可,他陈友谅没当皇帝的面相。

朱元璋率军沿长江进军,行至皖城(今安庆境内),风平浪静影响行军速度,朱元璋便问周颠,周颠回答:只要前行就有风,没胆量就没风。士兵们拼力逆流而上,风果真猛烈起来,很快到达小孤山。周颠神预言再次鼓舞了军心,可马上他又要死于话多了。船队路过马当,此时江中出没的江豚变得十分活跃,频繁地出水嬉戏。士兵们都趴在船舷看个稀奇。这时,周颠又说话了:水怪出,损人多。这话让朱元璋知道了,不知因为江猪(江豚又俗称江猪)的“猪”字犯了他的名讳,还是觉得周颠在影射西征要损失大量兵将动摇了军心,总之十分生气,便命人把周颠扔到江里淹死。不说也能猜到,又没死。朱元璋只好说,真被你烦死了,你走吧……周颠便整理衣冠,飘然远去了,从此不知所踪。03

乾隆年间,江南道监察御史谢振定到镇江视察漕运工作。公务之余,他同友人梦楼先生相约游览焦山。

夜晚,乘船驶往金山,谢振定在船上欣赏夜晚江景。行船途中,江面出现了江豚的身影,时远时近。

皎洁的月光洒遍江面,静悄悄的夜,只能听到船的摇橹声与大雁的鸣叫交相呼应。

这时,一头头江豚浮出水面,有的远,有的近。

此情此景,可让谢大人高兴坏了,拍船叫绝——世间还有比这更有乐趣的事吗?他忙叫人摆上酒菜,一边喝酒吃菜,一边写诗作记,写出一篇《游焦山记》的好文章来。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文人看到江豚,会诗兴大发,文思泉涌。

年(清道光五年),湖北巡抚完颜麟庆派人接他的妻儿到任职地来团聚,一家子坐船经过黄天荡时,江中出现了“江豚拜风”的情景。看见江豚一次次冒出水,他儿子崇实是个很皮的孩子,拿着自制的小弓矢,躲到后舱窗口射击江豚,玩得不亦乐乎。船夫告诫说:“不可惊扰它们,惹恼了会兴风作浪的!”顽皮的崇实不听劝,继续射击。就在当天夜里,狂风骤起,船底被一头江豚“触破”了。风雨飘摇之中,崇实母亲急忙带着他和其他家人躲进了邻近的渔船,才幸免于难。天晓风定,看见上游停泊着一艘空的商船。船上一位老太太问:你们是官眷吗?有没有一个六岁的小公子?崇实的妈妈一惊,忙问老妇人是怎么知道的。老太太回答:三天前梦见金甲神传话,说不可去浦口装货,要停在纱帽洲,等艘官船,有位六岁的小公子有此有难。你及时救援他,必有后福,否则对你不利。醒来后,我告诉儿子,儿子认为是妖梦,不理睬。当天晚上,儿子也梦到了金甲神怒气冲冲而来,训斥他不遵母命。金甲神说,我传达的是靖江王(长江中下游民间信仰的水神)旨意,你敢违抗吗?说完举鞭要打,儿子被惊醒了。我们母子只得在此守候。今日果然如梦所言,请立刻上船,分文不收。商船很快将他的一家人送到了扬州。长大成人后,崇实担过盛京将军、刑部尚书等要职。他在《惕庵年谱》中回忆,父亲兼署两江总督时,在出事水域北岸建了一座靖江王庙感谢神灵救助,还捐制了救生船24只。母亲经历此险后,吓成头颤病,内外下人受此次惊吓患病的也不少。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出门要看好熊孩子。《点石斋画报》中所描绘的“江豚为祟”

长江江豚以独立物种“身份”

列入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

最后,长江江豚已经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了,在镇江长江段的这些精灵就更金贵了,我们还是要好好保护它们,为这些可爱的野生动物提供更好的栖息地。

点击分享:

老镇江镇江女婿*

陶玉玲,永远的镇江“二妹子”

印青:军旅走出的镇江籍音乐家

雷霆战将赵文豹!

这,就是镇江的“辛丰镇”啊!

你好,这是我的家乡,镇江!这是我的新名片

伯先公园,多少镇江人珍贵的童年!

看这些镇江记忆,却已淹没光阴里!

挖掘镇江的文化,让它成为镇江的名片,

请帮忙右下角点个在看,并给我个留言。

如感兴趣,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