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鳗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生态科普你真的了解ldquo青海 [复制链接]

1#

保护青海湖我是志愿者

“青海湖裸鲤”

“青海湖裸鲤”,俗称“湟鱼”,“湟鱼”不是一种简单的鱼类,对青海人而言,它是一种伟大而神奇的鱼,是一种承载着人类感恩和愧疚等复杂情绪的鱼类,这世界上恐怕没有第二种鱼类能与它媲美,今天小编为你整理了关于“青海湖裸鲤”的基本知识,让我们一起走进“湟鱼”的前世今生。

我们常说的“湟鱼”到底属于哪种鱼类?

“湟鱼”的学名是“青海湖裸鲤”,在鱼类中属鲤形目、鲤科、裂腹鱼亚科、裸鲤属。

知识拓展

据说“青海湖中有两宝,一是裸鲤二是鸟”,地方志记载青海湖早在多年以前就有青海湖裸鲤,“水中绕有鱼类,色黄无鳞……”这是关于青海湖裸鲤的最早记载,见于清朝乾隆年间的《西宁府新志》中,无鳞的特征使它获得了“青海湖裸鲤”的学名。

Q

“湟鱼”长什么样子呢?

青海湖裸鲤全身裸露,几乎无一鳞片,体性近似纺锤,头部钝而圆,嘴在头部的前端,无须,背部灰褐色或黄褐色,腹部灰白色或淡黄色,身体两侧有不规则的褐色斑块,鱼鳍带淡灰色或淡红色。也有个别全身呈浅黄色或深绿色。

拓展阅读:为什么称它为“青海湖裸鲤”呢?

湟鱼的祖先是黄河鲤鱼,原本是有鳞的。13万年前,青海湖因地质运动成了闭塞湖,后来演变成咸水湖。对于鱼类来说青海湖这样的生存环境堪称严酷。高海拔、强辐射、低温、缺氧、咸水……,为适应青海湖严酷的生存环境,青海湖裸鲤皮下脂肪增厚,体表分泌出大量粘液,这样的身体结构对青海湖裸鲤有保护作用,而原本保护身体的鳞片则逐渐减弱退化。另一方面裸鲤在捕食过程中经常需要弯曲身体不断在洞穴和石缝中钻进钻出,为了让身体更灵活,它们的鳞片进一步退化乃至消失,由于没有鳞片覆盖体表,所以它们被称为“裸鲤”。

其实,在它们的肛门、臀鳍两侧和肩带部位还有稀疏的退化鳞片。

“湟鱼”有很重要的地位吗?

青海湖裸鲤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它是青海湖特有的珍稀物种,是青海湖“水—鱼—鸟”生态系统的关键物种,青海湖裸鲤资源减少会直接破坏青海湖“水—鱼—鸟”生态系统的稳定呢

年国务院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水产资源繁殖保护条例》将青海湖裸鲤列为保护对象。4年在《中国物种红色名录》中青海湖裸鲤被列为濒危物种。

原来“青海湖裸鲤”的地位这么重要,怪不得我们要全力保护它呢!

对啊,保护“湟鱼”,刻不容缓啊!

那“湟鱼”的生活习性究竟是怎么样的呢?

下期“生态科普”再详细跟你讲解哦~

●青海日报

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

●青海日报

青海省出台生态环境保护责任清单

●徒步在新年的青海湖

图文编辑/王淑宁

审核/陈德辉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