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鳗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泥鳅有鳞片吗有些泥鳅没有鳞,有些则有鳞, [复制链接]

1#
北京中科助力白癜风康复 https://baike.baidu.com/item/%E5%88%98%E4%BA%91%E6%B6%9B/21900249?fr=aladdin

泥鳅有鳞片吗?

大多数人认为没有,

但还有少部分人认为:

有些泥鳅没有鳞,有些则有鳞。

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大家继续往下看~~~

werewrwe

泥鳅是有鳞片的,只是肉眼不易看到罢了。当地百姓俗称的泥鳅可分为两种:一种叫粉鳅,学名泥鳅。它的鳞极其细小,圆形,埋于皮下,肉眼几乎看不到,因此人们认为它是无鳞的;另一种叫黄板鳅,学名大鳞副泥鳅。它的鳞片也埋于皮下,但与粉鳅相比,鳞片相对比较大,肉眼观察,像在皮肤下盖了一层薄薄的纱布,所以人们说它有鳞。大多百姓认为:粉鳅容易煮烂,很好吃;黄板鳅不易煮烂,硬邦邦的,不好吃。实际上,两种鳅味道都很好,只是黄板鳅要比粉鳅煮更长的时间才能烂,因此两种鳅不宜混在一起煮。还有人认为黄板鳅比粉鳅好吃呢,在韩国就有这种消费群体。下面让我们来认识一下大鳞副泥鳅吧。

分类及分布

大鳞副泥鳅(学名:Paramisgurnusdabryanus),为鳅科,副泥鳅属的鱼类,俗名大泥鳅,黄板鳅,是中国的特有物种。分布于四川省内见于长江、嘉陵江和岷江水系、浙江和台湾、辽宁辽河中下游、黄河、黑龙江等。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长江。

识别特征

大鳞副泥鳅背鳍iv-6-7;胸鳍i-9-10;腹鳍i-5--6f;臀鳍iii-5。体被细小圆鳞,藏于皮下,头部无鳞;侧线不明显,纵列鳞-。

体长形,侧扁,体较高,腹部圆。尾柄上下的皮质棱甚发达,分别达背鳍和臀鳍基部后端。头短,锥形,其长度小于体高。吻短而钝。口下位,呈马蹄形。唇较薄,萁上有许多皱褶。具须5对,其中吻须2对,口角须1对,颏须2对,各须均长,口角须后伸可达鳃盖后缘,其长度大于吻长,一般大个体(体长mm以上)的口角须比小个体的略短。眼稍大,位于头侧上方,眼间距稍宽,其宽度约大于眼径的一倍(成体)。无眼下刺。

雌鱼胸鳍末端圆形,较短,不分枝鳍条较细。雄鱼胸鳍末端较尖,不分枝鳍条较粗。腹鳍较短,后伸一般不达(mm以下个体可达)肛门,其起点位于背鳍起点之后,仅与背鳍第三根分枝鳍条基部相对。臀鳍小,较短。尾鳍末端圆形。尾柄甚侧扁,其高度随个体成长而变高。肛门离臀鳍起点较近。鳞片较大,稍厚。侧线不完全,后端不超过胸鳍末端上方。

性成熟的雄鱼头顶部和两侧有许多白色的锥状珠星,有时臀鳍附近的体侧亦有。

雌鱼较少。体为灰褐色,背部色较深,腹部黄白色。体侧具有不规则的斑点,后段比前段的斑点转多。胸鳍和腹鳍为浅黄色带灰色,其上有少数黑色斑点。背鳍、臀鳍和尾鳍为浅灰黑色,其上具有不规则的黑色斑点。体型较大,数量较少,其生活习性与泥鳅相似。

生活习性

大鳞副泥鳅常见于底泥较深的湖边、池塘、稻田、水沟等浅水水域。生活水温10~30℃,最适水温为25~27℃,故应属温水鱼类。当水温升高至30℃时,泥鳅即潜入泥中度夏。冬季水温下降到5℃以下时,即钻入泥中20~30cm深处越冬。对低氧环境适应性强。除了鳃呼吸外,还可以进行皮肤呼吸和肠呼吸。视觉很弱,但触觉及味觉极为灵敏。杂食性,幼鱼阶段摄食动物性饵料,以浮游动物、摇蚊幼虫、丝蚯蚓等为食。长大后,饵料范围扩大,除可食多种昆虫外,也可摄食丝状藻类、植物根、茎、叶及腐殖质等。成鳅则以摄食植物食物为主。一般多为夜间摄食。水温10℃以下,30℃以上即停止摄食。一般情况,大鳞副泥鳅与泥鳅一样,都生活在泥土里,一有危险就最快速度往土里钻。

当河水或坑塘干涸后,水底的淤泥已经开始龟裂,其它鱼类一般都已死亡,而大鳞副泥鳅与泥鳅一样,在泥中尚能存活很久。这时在龟裂的泥块上找到它的出气孔,就很容易确定位置从而捕捉到它。

营养价值

大鳞副泥鳅与泥鳅一样,都是许多人喜欢吃的一种淡水鱼类,它们有相类似的营养价值。现以泥鳅为例,引用乐哈网的资料,分析如下:

1、营养成分:每克泥鳅肉中,含蛋白质22.6克,脂肪2.9克,碳水化合物2.5克,灰分1.6克,钙51毫克,磷毫克,铁3毫克,硫黄素0.08毫克,核黄素0.16毫克,尼克酸5毫克,还有多种维生素,其中维生素A70毫克,维生素B毫克,维生素B毫克,还含有较高的不饱和脂肪酸。

2、延缓衰老:泥鳅中所含的亚精胺是精子的主要组成成分,能有效促进胚胎细胞数量,并促进胚胎细胞发育,还能延缓衰老。

3、提高染色体的显性遗传。泥鳅中含有人类特有的磷酸甘油酸,能提高染色体的显性遗传,是保证优生优育的健康食物。

4、预防酒精伤害。泥鳅中的磷酸葡萄糖脱氢酶在人体刺激,酒精氧化下促进还原酶的生成,是饮酒人群适合食用的食物。另一种磷酸葡萄糖变位酶对肝炎癌症等病起到了辅助治疗作用。

5、提高身体抗病毒能力。泥鳅中还有丰富的核苷,这种物质是各种疫苗的主要组成成分,能有效提高身体抗病毒能力。

温馨提醒!

须警惕不轻视,少出门不聚集;

勤洗手多通风,戴口罩讲卫生;

有症状早就医,不信谣不传谣。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