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鳗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食堂常见鱼类盘点 [复制链接]

1#

作为一条00后“学生狗”,小作者的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学校里度过的。今天来说说学校食堂里一些常见的鱼~

01

要说食堂里最常见的鱼,恐怕就非带鱼莫属了。不少网友都表示齁咸的炸带鱼段是他们的“童年阴影”。然而,虽然大家都很熟悉,但带鱼却并不是一“种”鱼,而是鲭形目带鱼科物种的统称。最常见的一种是白带鱼Trichiuruslepturus。

带鱼的种间差异非常小,并且口感和味道上的差距也并不很大,所以生活中也没有鉴定到种的必要。

活体的白带鱼/维基百科

带鱼是生活在深水中的捕食者,这似乎是大多数人都知道的“常识”,通过那一口锋利的牙齿和巨大的眼睛就可以看出。

但有必要说一下,带鱼并不是纯深海鱼类,它们是会进行垂直洄游的,会到水体浅层捕食。也就是说,它们是可以被活着钓上来的,并不会像某些网文说的那样“一出水内脏就爆炸”。

带鱼和小黄鱼一样,虽然养殖技术已经有所突破,但没有市场化养殖,而且自然种群数量庞大,并没有养殖的必要。

02

小黄鱼也是食堂里的“常客”。和带鱼一样,小黄鱼也同样不是指一个“种”,而是指很多形态相似的石首鱼科鱼类,最具代表性的就是真正的小黄鱼Larimichthyspolyactis。现在绝大多数的市售小黄鱼都来自野捕,而所谓的“养殖小黄鱼”往往是大黄鱼Larimichthyscrocea的幼体。但大黄鱼的野生资源已经严重衰竭,普通人能买到的都是养殖的。

真正的小黄鱼/维基百科

此外,银彭纳石首鱼(白姑鱼)Pennahiaargentata、叫姑鱼Johniusspp.以及来自国外的小牙潘纳石首鱼Pannamicrodon、长吻拟牙?Otolithoidesbiauritus等都会作为小黄鱼出现的市场或者食堂里。进口的“假小黄鱼”一般都不算好吃。

银彭纳石首鱼,个人感觉挺好吃的

小牙潘纳石首鱼

长吻拟牙?

03

鲳鱼也是食堂菜的“活跃分子”。小作者所在的地区称其为“偏口”;但在沿海地区,“偏口”指的其实是一些鲽。

食堂最常见的一种鲳鱼是镰鲳Pampusechinogaster,它们是黄、渤海海域原生的鲳鱼,在山东的地位远没有同属的银鲳P.argenteus在南方那么“高贵”,算是一种平民食用鱼。它们虽然个体普遍不大,但肉厚而嫩,而且没有任何肌间刺,深受“葱省”人民的喜爱。

镰鲳

长鲳科的刺鲳Psenopsisanomala也很常见。这种鲳鱼鳞片非常容易脱落,脱落后皮肤就是皱巴巴的。一般卖相不怎么样,不过新鲜的很好吃,不新鲜的也不至于乏善可陈,虽然其貌不扬,但肉多刺少,个人很喜欢。

刺鲳

04

有些食堂里也有炸鳕鱼,用的一般都是黄线狭鳕Gaduschalcogramma,属于鳕科鳕属,是一种如假包换的“真鳕鱼”。它们有着非常典型的三个背鳍、两个臀鳍和一根可爱的须子。

这种鳕鱼的产量很大,广泛分布于北太平洋,在白令海东部种群密度最高。它们经常以“无头鱼″的形式在市场上出现,也经常被制作成鱼粉或者鱼泥然后再次加工,很多蟹肉棒等食品就是用这种鱼做成的,鱼皮也可以制作零食。去年疫情期间我妈买过一次,挺好吃的。

狭鳕/维基百科

05

在小作者学校的食堂里,最常见的一种鱼可能就是刀鲚了,几乎每个星期一都有。刀鲚Coilianasus,属于鲱形目鳀科,英文名一般叫Chinesetapertailanchovy。anchovy就是鳀的意思。

鳀科动物一般都是以“喝水”为生的滤食性鱼类,而鲚却是其中特立独行的肉食动物。刀鲚在全国有很多生态习性不同的种群。有生活在海里的,北方很多地区比如黄海沿岸有刀鲚的分布;也有生活在内陆湖泊里的陆封种群。而生活在长江中的洄游的刀鲚则美其名曰“长江刀鱼”,是长江的名产,被炒作得天花乱坠。

刀鲚身为鲱形目的成员,继承了自己家族的“传统美德”——有不少肌间刺。因此,它们蒸着吃可能比较麻烦,最好是油炸,少放点盐,还是非常好吃的。

刀鲚

我们食堂的炸刀鲚

06

另一种在全国各地食堂中都常见的,一般以油炸形式出现的小型鱼类,就是鲤科的?Hemiculterleucisculus。它们是一种行动迅速的表层小型鱼类,因为肚子上有腹棱,所以歪果仁叫它们“sharpbelly”。中国、日本、朝鲜等国家都有这种鱼的分布。

这种鱼适应能力很强,从昆虫、枝角类到藻类都是它们的食物,它们也会食用游客投喂的面包,因此产量颇丰。但它们的肉并不算非常鲜美,刺很多,因此一般油炸食用。

?/维基百科

文中部分图片版权来源不详,无法与著作权人一一取得联系,未能及时支付稿酬,在此表示由衷的歉意。有关著作权人可与我们联系。

往期推荐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